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猪源冠状病毒监测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感染猪群的冠状病毒有6种,分别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和猪δ冠状病毒(PDCoV)。在冠状病毒科α、β、γ、δ等4个属中,PEDV、TGEV、PRCV、SADS-CoV均为α冠状病毒,PHEV为β冠状病毒,PDCoV为δ冠状病毒。PRCV在临床上引发仔猪呼吸道症状,PHEV感染会造成仔猪呕吐和神经症状,其他4种病毒均可引起猪群腹泻。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对2011年以来收集自全国16个省份的2 915份临床腹泻猪群样品(肠道、粪便等)进行了PEDV、TGEV检测,检出PEDV阳性1 223份、TGEV阳性109份,PEDV、TGEV检出率分别为41.96%、3.74%;对2014年以来收集自14个省份的12 430份临床健康猪组织样品(淋巴结、扁桃体等)进行了PEDV检测,检出阳性325份,检出率为2.61%。针对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2018—2019年收集自15个省份的2 658份生猪组织样品开展了追溯性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2019-nCoV与猪源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全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019-nCoV与同为β冠状病毒属的PHEV核苷酸同源性仅为54%,与α、δ属猪源冠状病毒亲缘关系更远。基于以上数据与分析,可初步排除2019-nCoV来源于已知猪源冠状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2.
加强动物防疫标委会建设推进动物防疫标准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防疫标准对动物疫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是提高动物防疫标准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制度建设方面分析了动物防疫标委会存在的几点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3.
ABC—Dot—ELISA快速检测食品中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ABC一Dot—ELISA检测食品中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该法可检出在蛋白胨增菌液中接种的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其敏感性可达104个/ml,比Dot—ELISA约高10—100倍.特异性检测表明,其不与沙门氏菌、小肠结肠耶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发生交叉反应,但与葡萄菌和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该法在26h内可报告结果,比常规法快3—5d。对231份各种食品进行检测,检出41份,经生化试验复检,38份为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阳性率16.45%,假阳性率7.32%,常规法的检出率17.31%。两种方法比较,结果相差不显著(P>0.05)。进行3次重复性试验,结果完全相同。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在26h报告结果,适于对大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便于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4.
者东镇有长久的养猪历史,有丰富的玉米资源。以解决好小规模养殖户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展生猪小规模养殖,为者东镇的畜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已扩散至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有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内传入中国,从而对中国牛群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LSD在全球扩散情况、预警信息、流行特征、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了保加利亚LSD防控经验,包括:政府和科学界高度重视,基于传播风险调整防控措施,抓好感染牛群的快速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大规模开展疫苗免疫,限制活牛运输等。  相似文献   
56.
<正>澳大利亚为联邦制国家,法系上属于英美法系,联邦立法和州立法相对独立,均有一套独立的法律体系。与之对应,澳的执法体制由联邦执法和州执法两个部分组成。联邦立法由联  相似文献   
57.
基于Bernoulli分布的全球疯牛病发生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数据挖掘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GIS),结合概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探讨在全球尺度上疯牛病的发展风险。结果显示:(1)疯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养殖业高度集约化和饲喂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全球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增加将增加全球疯牛病致病因子的扩散和传播的风险。(2)当前国际上牛养殖密度最大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以及欧洲南部国家、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以及南美洲等地区。饲养量大、饲喂密集区在给定疯牛病接触风险条件下,暴露风险显著增大。(3)从全球疯牛病发生的历史看,疯牛病在1986年首次确诊,1986-1991年为扩散期,到1992年疯牛病发生和流行达到高峰,达到3.0×10-5的风险概率。在欧盟范围内疯牛病的发病高峰在1992-1993年,1992年BSE发生的流行率为4.28×10-4,1993年欧盟疯牛病流行率为4.13×10-4,1994年疯牛病的流行率降低到2.92×10-4的概率水平,即在1992-1993年期间,欧盟每百万头牛的疯牛病阳性检出数量就达400~500头,可以认为1991-1994年这段时间为欧盟疯牛病发生的极高风险期。在这一阶段内从欧盟输出的反刍动物及产品会给进口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其显著的BSE外来释放风险。目前国际上疯牛病的风险高值区还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包括欧洲的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在理论上还可能存在疯牛病潜在病例;次风险区在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瑞典、卢森堡、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至少发生1头BSE感染病牛的风险期望值也在0.800 9左右。此外芬兰、希腊的疯牛病发生风险期望值也较大。从疯牛病风险区域和国家输入反刍动物及其产品会给输入国家和地区带来外来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58.
<正>1非洲猪瘟的早期预警1.1非洲猪瘟的症状非洲猪瘟(ASF)是由一种猪DNA囊膜病毒(直径200nm)引起,首先通过钝缘软蜱传播的疾病(节肢动物媒介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存在钝缘软蜱的国家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可以编码一些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蛋白,这些免疫逃避机制使疫苗研发变得复杂。病毒不易突变,因此遗传稳定性高。有效的消毒剂应该能够破坏病毒的脂质囊膜(如以甲酸或过氧乙酸为基础的商品化消毒剂,甚至氢氧化钠溶  相似文献   
59.
我国尼帕病毒病风险与防控措施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尼帕病毒病概况 1998年9月到1999年4月,马来西亚出现260多例流行病学异常的脑炎病人,死亡100多人,死亡率高达48%,康复的病人多数有一定的神经性后遗症。后来研究确诊这是一种新的副粘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这种病毒被命名为尼帕病毒(Nipah Virus)。它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病毒,在生物安全等级上属于最危险的第四级病毒,可以感染人、  相似文献   
60.
1国际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1.1病原变异国际动物疫情复杂多变,一些绝迹多年的老病因其病原体发生遗传变异,以新的面目出现,突然暴发、传播、流行,给动物群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英国2001年发生的口蹄疫,就给该国的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影响;2004年和2005年亚洲暴发H5N1禽流感,对发生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1.2生态环境变化一些突发新病和旧病,因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变迁,从其自然疫源地和野生自然宿主向人类社会环境和畜禽群与人群发生转移,造成发病、传播和流行,在人类毫不知晓、毫无设防的情形下,突然发生。如马来西亚发生的尼帕病、2003年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