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10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新选育果叶兼用品系‘嘉陵40号’桑椹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桑椹的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并分析花青素合成相关酶基因、Rubisco编码基因和脱镁叶绿酸 a加氧酶基因( PaO)的表达差异。花青素含量随着桑椹发育逐渐上升,叶绿素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酶基因随着桑椹发育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 Rubisco编码基因 RBCL和 RBCS表达量逐渐降低,PaO1和 PaO2的表达量都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表达模式。使用ABA、乙烯利和1-MCP等试剂处理桑椹,经分析在生化上ABA和乙烯利能促进花青素合成,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在基因表达上能促进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 Rubisco 编码基因的表达;1-MCP 能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并对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表达也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活性艳蓝X-BR140,对真丝绸的染色. 结果表明: 活性艳蓝X-BR140,对丝绸有很好的直接性, 上染率和固色率随硫酸钠浓度的升高迅速提高;染色温度越高, 染色丝绸颜色越鲜亮、均匀, 但上染率、固色率降低. 上染率最高的温度50 ℃, 固色率最高的温度70 ℃. 染色50 min后已基本达到平衡. 经过煮浮色后的丝绸, 水洗色牢度较高, 达4~5级. 活性艳蓝X-BR140,对丝绸染色由于固色温度低, 固色时不容易产生灰伤, 同时水洗牢度高, 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
利用家蚕浓核病毒感染蚕中肠组织,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高效的浓核病毒DNA的制备方法.将感染蚕的中肠组织研磨后,10000 g离心10 min,上清液经过细菌过滤器过滤,滤液直接用蛋白酶K消化,再用酚/氯仿抽提,即可高效获得家蚕浓核病毒DNA.  相似文献   
94.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 mandrina)和25个代表性家蚕(Bombyx mori)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野桑蚕与家蚕的DNA多态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同时结合有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家蚕起源进化的新观点:家蚕可能是由多种生态类型(包括一化、二化、多化)混杂的野桑蚕驯化而来,其驯化之初就已拥有一化、二化、多化的遗传背景,其后几千年的人工饲养、选择才分离演化成为不同系统化性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95.
自家蚕P^s,Ze,L三重组合斑纹Z100中,发现体节畸形的自然突变体,其蚕体1处或2 ̄3处因体节纵向愈合而在背面形成程度不一的瘤状突起和愈合痕。其中,以腹后部8 ̄10体节愈合畸形为主,伴生部分前部腹节及胸部畸形。在胚胎发育中,已1 ̄已4期形成一定比例的畸形胚子,但不具致死性。畸形突出的幼虫活动力稍差,对交尾有一定的影响。体节畸形性状能稳定遗传对正常型为隐性,受常染色体基因支配;该基因的外显率很近  相似文献   
96.
家蚕既是重要的农业经济昆虫,又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材料. 目前已有多种分子标记被用于家蚕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但人们对这些分子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仍知之甚少. 该文以微卫星(SSR03)序列为探针, 对家蚕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粗线期、中期染色体上都观察到单一荧光信号, 表明该序列为单一序列微卫星遗传标记. 利用Image J 软件测算杂交信号在该染色体上位置, 信号位点距离近端的相对长度与该染色体相对长度比值为12.502±0.470. SSR03可作为家蚕染色体物理图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7.
家蚕基因库突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 ,整理了包括最早于 2 0世纪 4 0年代 ,尤其是 80年代后期以来收集、引进、创造的家蚕各种突变基因、染色体变异系统及特色遗传材料 10 0 0余份 ,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构建和完善的保存系统有 6 0 0余个家蚕基因的资源库 ,保存的家蚕突变基因种类覆盖国际现存家蚕突变基因的 90 %以上。其中珍稀突变基因达 10 0多个 ,首次发现的突变基因 6 0余个。通过对突变系统进行杂交分析 ,连锁检索和三点测验定位 ,构建了完善的家蚕连锁检索标记体系 ,含全部 2 8个连锁群的标志基因有 2 30个 ;构建了各连锁群的基因定位系统 (隐性基因合成系 ) ;发现了基因互补突变卵色和第三型母性遗传卵色 ,发现了白色卵突变基因上位作用的普遍性。育成了以形态突变基因为标记的、相互独立的近等基因系 2 8个。开发了高饲料效率、性别标记、天然有色茧丝、抗病性、广食性、可控制单性别孵化等一系列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有用突变基因育种新素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家蚕基因资源持续保存的方法和管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8.
家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蚕(Bombyx mor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664bp,AT含量较高,为81.3%,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 一段498bp的A+T富集区域。与其它10种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相比,家蚕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核苷酸组成,编码偏好性,以及氨基酸组成上较相近,只是在基因排列上,tRNA^Met的位置发生了重排,在家蚕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Met位于A+T富集区与tRNA^Ile之间,而在果蝇中,其位于tRNA^Tln与ND2基因之间。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丝素对银杏黄酮的控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大,控释作用增大;随着银杏黄酮含量的增加,控释作用降低,丝素对银杏黄酮具有较好的控释作用。药片制备压力参数对控释作用的影响不大。随着pH的降低,控释作用逐渐增强,pH为2时,控释作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0.
陕西家蚕品种资源耐氟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氟每指数法对88个家蚕品种资源的耐氟性进行调查试验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试验的中系品种中,耐氟性强、中、弱、敏感品种数分别为5,7,12,13个;日系品种中,耐氟性强、中、弱、敏感品种数分别为21,9,4,7个;欧系品种中,耐氟性强、中、弱、敏感品种数分别为7,2,0,1个。品种的耐氟性与其虫蛹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体重增长倍数、就眠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眠起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