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了敏感、特异、稳定的检测兔出血症病毒抗体的Dot-ELISA,其敏感性比HI试验高100倍以上。结果表明,当抗体效价在1:160时,攻毒保护率为50%,在1:320以上时保护率为100%。据母源抗体的动态检测结果,仔兔30日龄时应进行首次免疫。  相似文献   
5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家兔鼻炎和支气管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感染率可达20~70%,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该病的诊断通常采用病原分离鉴定,虽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但费时又费力。对抗体的检测目前报道的  相似文献   
53.
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与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4年以来,浙江省杭州,桐乡等地的小鸭群中发生一种传染病 ,其死亡率为6-57%,经病理剖解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等,。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产现变观察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54.
为了提取纯净的鸭疫里氏杆菌赘生物,比较了4种培养基培养RAⅡ型菌和4种提取赘生物试验的方法,结果表明,马丁琼脂培养的RA菌赘生物含量较高,杂质少,适宜于作为提取赘生物用的培养基;差速离心结合滤膜过滤法能有效地把细菌和赘生物分离开来,提取到较纯的赘生物.赘生物的核酸检测和蛋白质电泳分析表明,赘生物无核酸存在,蛋白质电泳图谱与菌体相似形态学观察表明,提取的赘生物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的和中等的赘生物外层为一层厚的壁,中央为三角形或四边形样的核物质;小的赘生物为圆形,有一层很薄的外膜,中央为点状或星状的核.研究结果为该菌的分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浙江省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浙江省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4株为Ⅰ型、14株为Ⅱ型,1株X型,3株XI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比较敏感,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青霉素、新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56.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省分离鉴定的67株鸭疫里氏杆菌、43株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免疫原性良好的优势血清型RA二株RA-J(Ⅰ型),RA-Y(Ⅱ型),Escherichia coli二株Ed6(O78)、Ed15(O1)作为制苗菌株,采用改进的液体培养工艺,使RA和E.coli含菌量分别稳定在(220~260)×1010cfu/ml和(230~280)×1010cfu/ml,然后加佐剂研制出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免疫剂量1 ml,对RA和E.coli的攻毒保护率分别达95.8%和91.7%;疫苗保存1年,经野外扩大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7.
兔皮肤真菌病已成为当前危害养兔业最为严重的皮肤病,近年来在我省及全国各地流行,由于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兔场一旦感染便很快传遍整个兔场,也由于该病的顽固性,染病兔场很难根除,因此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和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有许多原来生产效益很好獭兔场,由于发生了皮肤真菌病,其对仔兔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严重影响兔子的生长以及皮张的质量,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均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对獭兔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很多  相似文献   
58.
对浙江省某兔场腹泻病兔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株,命名为ZJE1株。ZJE1株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敏感。以ZJE1株为宿主菌,分离纯化出噬菌体4株,分别命名为ZRP2、ZRP3、ZRP4和ZRP5,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株噬菌体分离株均由六角形的头部、可收缩的尾鞘和尾管组成,均属于肌尾噬菌体科。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分离株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ZRP2、ZRP3、ZRP4和ZRP5具有宿主特异性,在37~55 ℃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在pH值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4、ZRP5在pH值5~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ZRP5的潜伏期为11~19 min,均能在体外裂解ZJE1株。研究成果可为应用噬菌体治疗兔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9.
以北京鸭为对象,研究了包膜丁酸钠对肠道黏膜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北京鸭240只,分别饲喂: 基础日粮;基础日粮+500 g·t-1包膜丁酸钠;基础日粮+1 000 g·t-1包膜丁酸钠;基础日粮+40 g·t-1杆菌肽锌。分别在鸭21 日龄和42日龄,每个重复分别取2只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制作石蜡切片,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V/C),并对各组肉鸭十二指肠内容物中的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添加包膜丁酸钠对肉鸭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改善效果明显,1 000 g·t-1包膜丁酸钠添加组显著增加了空肠的绒毛长度、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1 000 g·t-1包膜丁酸钠添加组对肠道黏膜形态的改善作用优于500 g·t-1添加组。同时包膜丁酸钠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中脂肪酶的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能有效改善肉鸭肠道黏膜的形态,提高脂肪酶活性,促进肉鸭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60.
鸭疫里默氏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药标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TXRAl(CAd ,Elf)为亲本菌株,在DNase I始终存在的条件下,采用Lysozyme-EDTA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在高渗琼脂平板上再生。系统地优化了影响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各种条件,摸索出鸭疫里默氏杆菌TXRA1以Lysozyme 0.1 g/L作用20 min后补加EDTA至终浓度为0.01 mol/L继续作用45 min为最佳试验条件,并成功获得了92%的原生质体制备率和38.77%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