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对兔出血证(RHD)、波氏菌(Bb)病、巴氏杆菌(Pm)病三联苗和三种单苗的免疫比较试验测定,结果三联苗免疫兔对RHD、Bb、Pm免疫效力分别为100%(28/28)、88.9%(24/27)和88.5%(23/26),对应的三种单苗保护率为100%(24/24)、91.3%(21/23)和87.5%(21/24);联苗与单苗免疫力产生时间相一致;免疫后持续5个月,三联苗的RHD、Bb、Pm的保护率分别为100%(24/24)、91.7%(11/12)和83.3%(10/12),对应的单苗保护效果为100%(23/23)、88.2%(15/17)和88.5%(12/14);联苗与单苗无论冰箱(4-8℃)或室温(<25℃)均易保存。比较试验表明,三联苗保持原三种单价的苗克疫效果,三种组分联合制苗无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72.
浙江省鸭疫里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引起1~7周龄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受感染,发病率达20%以上,死亡率在25%~57%,其主要症状为困倦、咳嗽、共济失调、歪颈等.该病还会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是目前养鸭业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北京、福建、海南等地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研制出了疫苗及兽药等[1~3].但由于该病原菌的血清型国内外报道就有21种之多,各个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这给该病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探明各地该病流行的主要血清型[1~3].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的依据.我们自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对浙江省的杭州、桐乡、绍兴等地各品种的病鸭中分离的RA,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为了突破兔产品行情低迷现状,提高兔企经济效益,趁着"互联网+"兴起机遇,浙江一獭兔场另辟蹊径首次在淘宝电商平台上注册店铺,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将兔肉产品大量销往庞大的宠物消费群体中去,在宠物生鲜主粮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近3年销售额分别从5万元增加到15万元、50万元,2018年一季度为45万元,年增量300%,取得明显效果。本文从我国兔产业现状、宠物消费市场及互联网产业兴起3大因素,着重阐述兔企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兔肉产品进入宠物食品消费领域,形成互利共赢新局面,对推动我国家兔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以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及生物信息学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蛋白质组学是蛋白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比较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耐药性及发现新的抗生素,揭示疫苗候选和免疫原性成分.文章对比较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方法与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绿脓杆菌(Pseudomonasacruginosa)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使各年龄家兔感染致病。为探讨绿脓杆菌对家兔的致病作用,我们对从传染性鼻炎发病兔和腹泻死亡兔中分离鉴定出的绿脓杆菌的生长特性、人工感染致病特性及对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普通肉汤、葡萄糖肉汤、麦康凯琼脂平板。1.2病原分离鉴定先后对浙江省嵊州、金华等地兔场患传染性鼻炎的母兔和仔兔及腹泻死亡兔的肝、心血、肠粘液进行分离培养,培养温度37~42℃。1.3生化反应生化发酵微量管购自浙…  相似文献   
76.
家兔主要疫病发病特点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家兔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主要有:兔瘟(兔出血症)、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球虫病、疥癣病等,综合症有腹泻病、传染性鼻炎。现就其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等分别作一简要介绍。1 兔瘟(兔出血症)1.1 发病特点 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77.
78.
2005年12月12日,浙江某獭兔场突然发生大批兔死亡,起初怀疑是否发生兔病毒性出血症,但根据兔病死前的症状很快排除了发生该病的可能,遂来我所就诊。我们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再询问其饲料变更的情况,很快就作出了初步诊断,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病情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旨在了解近年来浙江省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指导合理用药,检测细菌的耐药基因,探究其耐药机理.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合PC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设计耐药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法扩增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2012-2014年22株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青霉素G、头孢拉定、链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甲氧嘧啶耐药严重,对多黏菌素B、左氟沙星、强力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敏感,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细菌中检测到耐药基因blaTEM.结果表明,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引起兔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分离菌多重耐药,耐药率较高,检测到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  相似文献   
80.
Ⅰ型鸭肝炎病毒VP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中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DHV-ⅠVP3基因,将VP3基因与pET-28a(+)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化宿主BL21(DE3),用0.1 mmol·L-1的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免疫原性。电泳结果表明,VP3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较高,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27 kD。免疫印迹试验表明Ⅰ型鸭肝炎病毒VP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