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笼养水貂内脏(心、肝、脾、肺、肾)中微量元素Cu、Fe、Zn、Mn的含量,与文献中测定野生水貂内脏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对研究水貂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状况有重要意义。此法简便,可靠,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旨在探讨繁殖期母貂饲粮中锰的适宜量.试验选取150只平均体重为(1005±113)g的健康成年母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5组,每组设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500mg/kg(V组)锰的试验饲粮.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基础饲粮中锰含量约为25mg/kg.试验时间为2011年1月26日至2011年6月23日.结果表明: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母貂血清雌二醇与孕酮含量、妊娠天数、受配率、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初生窝重、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1日龄和7日龄平均个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貂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有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对配种跨度影响不大,但能够缩短平均初配持续天数,使配种更为集中.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仔貂断奶窝重、15日龄和45日龄平均个体重及1~45日龄平均日增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仔貂断奶窝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先增后降,Ⅳ组、V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仔貂15日龄平均个体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Ⅰ组、Ⅱ组与V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仔貂45日龄平均个体重和1~45日龄平均日增重均以Ⅱ组最小,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母貂繁殖性能及仔貂生长性能,建议繁殖期母貂基础饲粮锰含量在25mg/kg左右时,锰(有机螯合锰形式)的添加水平为100mg/kg,即饲粮中锰总含量在125mg/kg左右.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形式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代谢的影响。选取40只75日龄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铜(Ⅰ组)、蛋氨酸螯合铜(Ⅱ组)、硫酸铜(Ⅲ组)、柠檬酸铜(Ⅳ组),添加水平以铜计均为30mg/kg,基础日粮中铜含量为5.47mg/kg。4组雌性银狐分别饲喂添加不同铜源的日粮,预饲期7d,试验期57d。结果表明,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采食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Ⅳ组略高于其他组;对粪铜排出量、铜消化率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Ⅰ组粪铜排出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铜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与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与Ⅰ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毛铜沉积量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Ⅳ组最高,然后依次是Ⅰ组、Ⅲ组、Ⅱ组;对全血铜无显著性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从铜消化利用与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育成期雌性银狐日粮中添加柠檬酸铜更有利于铜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4.
为反刍动物安装瘤胃瘘管进行消化功能试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教学实践中。本试验介绍了梅花鹿瘤胃瘘管手术过程、术后护理方法、在手术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5.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氨基酸是其基本构成单位,蛋白质的功能主要通过氨基酸来体现。作者就近年来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所取得的巨大突破和发展,分别从氨基酸的来源多样性、限制性及平衡性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6.
李光玉  鲍坤  张旭  司方方  焉石 《农学学报》2018,8(1):148-152
笔者叙述了近年来中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国内饲养的主要特种经济动物毛皮动物(狐、貉、貂)、茸鹿(梅花鹿、马鹿)、珍禽等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科研创新突破、取得重大成果、国际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国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以及产业未来的研究领域,旨在为中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7.
将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育成前期短毛黑水貂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鲜料,试验组(Ⅱ—Ⅹ组)分别添加0.4%、0.6%、0.8%的磷酸;0.5%、1.0%、1.5%的柠檬酸;0.5%、1.0%、1.5%的乳酸。结果表明,饲料酸化剂能极显著地降低饲料及胃液pH(P<0.01),柠檬酸调节饲料、胃肠道pH能力不如乳酸、磷酸;能显著提高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屠宰体重差异明显,Ⅹ组分别比对照组和Ⅴ组高12.27%和17.84%;体长差异显著(P<0.05),处理Ⅳ最高,对照组最低;鲜皮长、鲜皮重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Ⅹ最佳;对血清尿素氮(BUN)和IgA等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显著(P<0.05);对水貂肾重、脾重影响显著(P<0.05)。结果显示,水貂饲料中添加1.5%乳酸,能起到调节饲料和胃肠道pH、获得最佳生产性能、保障心肝脾肾等脏器健康的作用,并得到血液生化指标的印证,在该试验范围内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研究硒和维生素E添加对梅花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相近的28头母梅花鹿以3×2+1因子的处理方式被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G0~G6)。其中硒(亚硒酸钠)3个水平(0.2、0.3、0.4 mg/kg),维生素E(VE)2个水平(100、200 IU/kg)。结果表明,硒的添加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有所增加,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G3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硒和VE的添加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硒水平显著影响了三碘甲状腺氨酸和甲状腺素的含量(P0.05)。全血硒及毛发硒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粪硒的含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硒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全血硒、毛发中硒元素含量(P0.05)。添加硒及维生素E对梅花鹿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血液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激素水平,同时对硒的沉积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银狐铜表观生物学利用率及组织器官铜沉积量的影响。选择50只120日龄、平均体重为(5 134±540)g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银狐。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Ⅰ组)、30(Ⅱ组)、60(Ⅲ组)、90(Ⅳ组)和150 mg/kg(Ⅴ组)柠檬酸铜的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4.92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饲粮铜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粪排出量和铜表观生物学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铜摄入量和粪铜排出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饲粮铜水平增加,铜摄入量和粪铜排出量极显著升高(P<0.01)。2)饲粮铜水平对毛铜、肝铜、肾铜和心铜沉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饲粮铜水平增加,毛铜沉积量呈升高趋势,Ⅴ组沉积量最高;各组间肝铜、肾铜和心铜沉积量未显现出规律性变化。3)饲粮铜水平对心脏重有显著影响(P<0.05),从Ⅱ组至Ⅴ组,心脏重呈降低趋势。饲粮铜水平对肝脏重、肾脏重和脾脏重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各项试验指标,得出银狐冬毛期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柠檬酸铜(饲粮中铜含量约65 mg/kg)时,有利于银狐对铜的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酸化剂对乌苏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tray)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60日龄的雄性乌苏里貉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Ⅹ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6%、0.8%磷酸,0.5%、1.0%、1.5%柠檬酸,0.5%、1.0%、1.5%乳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酸化剂对饲料、胃液p H影响极显著(P<0.01),酸化剂对肠液p H无显著影响(P>0.05),干物质采食量随酸化剂添加水平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与对照组相比,酸化剂对体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体长、皮长及皮重无显著影响(P>0.05)。3)各组血清尿素氮、葡萄糖、免疫球蛋白M、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与磷酸添加水平呈负相关,随柠檬酸和乳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血清白蛋白含量随柠檬酸和乳酸添加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与磷酸和柠檬酸添加水平呈负相关,随着乳酸添加水平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1.0%乳酸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