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7篇
  29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为研究不同整枝打顶方式对不同蚕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总结不同品种的最适整枝打顶方式,以‘成胡10号’、‘成胡18’、‘成胡19’和‘成胡25’为材料,对每个蚕豆品种分别设置4种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全处理、去主茎、去无效枝、打顶,分析不同处理对不同蚕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可有效控制不同蚕豆品种的株高;‘成胡10号’在打顶处理下的2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增产20.9%,鲜籽粒产量较对照增产25.7%,均显著高于对照;‘成胡19’在去主茎处理下,2年平均鲜荚产量增产61.2%,鲜籽粒产量增产35.5%,均显著高于对照;各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对‘成胡18’的鲜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明显影响;打顶处理对提高鲜食专用型‘成胡25’的百粒重及出籽率有一定促进作用。综上,整枝打顶对蚕豆的增产效应在不同蚕豆品种及不同整枝打顶方式间均有所差异,针对不同专用型品种,可选择性针对某些产量性状而采取适宜的整枝打顶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2.
绝大多数苹果品种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生产中需要搭配授粉树完成异花授粉。在苹果中已经分离鉴定了50多个S-RNase基因,对于一些新选育品种的S基因型至今未得到鉴定。利用S-RNase基因特异性PCR分析的方法鉴定了60份苹果新种质资源的S基因型,在60份苹果种质资源中,有56份品种的S基因型是首次鉴定到,并首次鉴定到了一个红肉苹果品种‘红色之爱’的S基因型,其S基因型是S19S?。新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能够为苹果育种亲本的选择及授粉树的合理搭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3.
为指导鸭场防控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感染,本研究对23株RA贵州株进行药敏试验,并经PCR对其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3株RA对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均有较强耐药性,菌株耐药率达78.26%以上。对头孢类(头孢氨苄)、氯霉素类(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较敏感,菌株敏感率达69.56%以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3株RA中,四环素类[tet(X)]、喹诺酮类(oqx A、oqx B)、大环内酯类(ermF)耐药基因检出率达100%(23/23);氟苯尼考类(flo R)、氨基糖苷类[aph(3’)-Iia、rmt C、cc(6’)-Ib]、β-内酰胺类(blaSHV、blaDHA)、喹诺酮类(qnr A、qnr B)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2.61%(19/23)、95.65%(22/23)、82.61%(19/23)、73.91%(17/23)、4.35%(1/23)、4.35%(1/23)、17.39%(4/23)、78.26%(18/23)。经分析,23株RA耐药性较强,且最少耐8种...  相似文献   
634.
[目的 /意义]从战略规划与执行落实双视角探索农业知识服务的发展特性、趋势发展和实践路径,为数智背景下农业知识服务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方法 /过程]从行业与学科双重特性分析归纳农业知识服务的特征,通过对农业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揭示农业知识服务发展趋势,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提出农业知识服务发展建议。[结果 /结论]农业知识服务以知识服务为内核,以立足农业领域为特色,从与农业信息服务交织发展的探索期,到以平台化为特征的爆发发展期,目前正在进入以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知识化为特征的数智期。为促进农业知识服务实现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在战略层面以国家战略、政策为导向,优化布局,聚焦发展重点;在执行层施行内外协作,整合优势资源和供需协同,构建和谐知识服务生态。  相似文献   
635.
王何鲜 《云南农业》2023,(11):58-59
<正>非洲猪瘟有效防控及保障措施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重大挑战,采用综合技术,做好养殖生物安全防护是关键。为恢复生猪产能,保障猪肉供应,复养刻不容缓,通过对猪场风险评估,对发病原因、清洗与消毒、环境和水体检测、哨兵猪选择与管理等进行总结,提高成功复养保障措施。非洲猪瘟发病率40%~85%,病死率因感染毒株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36.
根据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fer,RA)ompA基因设计4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特异性引物和1条带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标记的DNA探针,利用横向流动试纸条(LFD)检测扩增产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内、外引物浓度比、Bst DNA 2.0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及Mg2+浓度等优化后,建立了RA的LAMP-LFD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64℃下运用LAMP扩增核酸到结果判读只需33 min; LAMP-LFD可特异性检测鸭疫里默杆菌,巴氏杆菌核酸、大肠杆菌核酸、沙门菌核酸、葡萄球菌核酸、鸭瘟病毒均未检测出;LAMP-LFD对pMD19-T-ompA最低检测浓度为1.83×100 copies/μL,其敏感度是PCR的1 000倍。利用PCR和LAMP-LFD检测22份疑似RA临床样本,两者检出符合率为100%。研究建立的LAMP-LFD检测方法能快速、特异地检测RA,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检测RA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37.
【目的】 评估当前西藏主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梳理不同地区群体间遗传结构,明确西藏5个牦牛群体(阿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保种情况和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SSR)对5个牦牛群体共计195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 阿里牦牛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6.43),类乌齐牦牛等位基因数最少(5.00);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5311(娘亚牦牛)~0.5995(类乌齐牦牛)。各群体内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数为5(类乌齐牦牛)~9(阿里牦牛)个;群体内近交系数最高为0.172(阿里牦牛),且4个群体(阿里牦牛、娘亚牦牛、斯布牦牛和帕里牦牛)存在显著近交风险(P<0.05)。从遗传结构来看,所有群体间均为显著遗传分歧(P<0.05),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5个牦牛群体划分为3个簇,其中阿里牦牛较其他牦牛群体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背景。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且与种群栖息地分布不一致。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部分个体存在较近亲缘关系,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物质交流。【结论】 5个西藏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但多数群体存在群体事件风险。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西藏牦牛地方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可为今后的保种策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38.
成胡 24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 2009 年引进意大利蚕豆资源 YDL 系统选育而成的蚕豆新品种,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生长势旺,荚长、粒大、优质,中抗赤斑病、锈病,鲜荚产量高,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不同台位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639.
640.
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 B2L和F1L截短融合基因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分别选取B2L、F1L基因序列的主要抗原区域,采用重叠延伸PCR将二者融合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2L-F1L,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获得1 080 bp的B2L-F1L融合基因目的片段,测序结果经比对分析正确无误,表明正确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B2L-F1L。将pET-32a-B2L-F1L转化BL21 (DE3)后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了39 ku的重组蛋白rB2L-F1L。采用Ni-IDA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获得39 ku的单一特异性条带,表明rB2L-F1L的纯化效果和免疫原性均较好。采用rB2L-F1L纯化蛋白皮下多点注射免疫羔羊,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羔羊血清中的OrfV抗体、IL-2、IFN-γ和IL-4细胞因子。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B2L-F1L能够诱导羔羊产生OrfV特异性抗体,并可显著或极显著诱导羔羊分泌IL-2、I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