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究广州动物园一例死亡白狐Alopex lagopus肾脏中鉴定出的星状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对死亡白狐进行剖检,利用半巢式RT-PCR对内脏器官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扩增出的病毒株的RdRp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 死亡白狐的肾脏苍白肿大,被膜难以剥离,肾脏中检测出的星状病毒RdRp基因呈阳性。RdRp基因与9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67.5%~96.2%,其中与香港猫源星状病毒1637F的核苷酸相似性(96.2%)最高。结论 本研究为星状病毒在野生哺乳动物间的跨种传播及肠外器官中的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禽类毛滴虫病是一种侵害上消化道的原虫病,主要感染幼鸽﹑鸽﹑鹌鹑﹑斑鸠和鹰,有时也感染鸡和火鸡,少见感染鹦鹉的报道。2004月3月以来,某场群养的绯红金刚鹦鹉(A ra m acao)陆续有8只出现以舌面覆有一层黄白色伪膜,咽部黏膜可见隆凸的柱状或多乳头状灰白色的增生物,嗉囊肿大,反复呕吐和极度消瘦等症状的感染性疾病,10天内3只绯红金刚鹦鹉先后因此死亡。通过发病情况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毛滴虫和丝状真菌混合感染。通过应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鹦鹉的病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2004年3月份,该场从外地引进24只绯红金刚鹦鹉和蓝黄…  相似文献   
23.
2003年5月中旬,我园一只新进雌性剑羚患病,临床表现为极度消瘦虚弱,活动无力,血色素严重偏低等症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肠道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引起的严重营养性贫血。经过1个多月的中西医治疗,及后期一段时间的巩固性治疗,患兽痊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2003年3月份,某地1头狍子和1头白沙长角羚在伤口处理后1~2d,猝死于笼舍内。通过病理剖检、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检查,认为狍子和白沙长角羚为感染溶血梭菌而导致猝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今年我园饲养的一只斑鼻羚左前肢腕关节出现肿大,经中西医结合诊治痊愈,现报道如下: 1.发病经过 斑鼻羚,雄性2岁,其圈养的笼舍内室为水泥地面,运动场为不平坦的泥沙地面.今年7月13日发现该羚左前肢腕关节前方稍肿大,无明显运动障碍,也未观察到有受伤或跌倒的情况,作一般的关节扭伤处理,口服跌打丸,腕部喷云南白药喷剂,经三天用药观察,症状未见好转;7月19日人工保定进行检查:患部皮肤部分脱毛,皮下组织肥厚,腕关节前面隆起一如鸭蛋大小的肿物,触之有波动感,无痛无热,用灭菌注射器作穿刺,抽出约40ml血水,较稀薄,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26.
2011 ~2012年,依照大熊猫的特殊习性和能力设计训练项目,采取食物鼓励的正强化训练方法,配以口令和手势等指令持续对广州动物园保育的2只圈养大熊猫进行医疗管理训练,相继完成了站、坐、趴、卧等基础动作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串笼、体尺体重测量、体温测量、肌肉注射、腕部采血、口腔及牙齿检查等训练项目.大熊猫的医疗管理训练的实施,减少了日常管理中动物对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应激反应,增加了人与动物的安全;以往需要麻醉动物才能进行的肌肉注射、采血、口腔及牙齿检查、体温测量等操作,现在可以引导动物在放松状态下主动完成,避免了麻醉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圈养野生动物医疗行为训练不同驯兽表演,是提高动物福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7.
为了对疑似感染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的海狸鼠和狞猫等观赏动物进行确诊及了解遗传进化情况,将其肛拭子和粪便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鉴定,并对VP2进行基因扩增与测序,和国内外参考株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送检的15份样品均扩增出约为756 bp的特异性条带,与FPV标准株CU-4株序列比对后确定为CPV,阳性率达100%;遗传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北京地区分离得到的CPV-2a、CPV-New2a亚型毒株遗传关系较近,与其他参考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远。该研究结果丰富了观赏动物犬细小的研究资料以及该病的遗传和预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1 发病经过及症状 广州动物园有马来熊 5头 ( 2雄 3雌 ) ,分两室饲养。 1 997年 7月 7日中午 1 2时30分 ,饲养员发现同室饲养的 2头马来熊有 1头表现呕吐 (白色泡沫 ) ,兴奋不安 ,倒地抽搐 ,形似癫痫 ,持续 3~ 4min后精神活动恢复正常。之后 ,每隔2 0~ 40 min发作 1次 ;1 3  相似文献   
29.
龟咽部取钩手术2例桑青芳刘小青蔡勤辉张马龙张均利黄勉(广州动物园兽医院,广东510070马来西亚巨龟(Orlitiabornensis),别名黑龟、山龟。食用、滋补、药用和动物园展览价值较高。广州动物园盘龙苑作为展览动物有较长饲养史。1996年,2只...  相似文献   
30.
袋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袋鼠发病的报道少见.1998年7月8日晨,我园饲养的赤大袋鼠突然发病死亡,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致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