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五叶香丝瓜     
1特征特性五叶香丝瓜是我市太宇菜农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地方品种。该品种在长江流域均可栽培,2月初~3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起上市,有效采收期可延到9月份,适宜沙壤土、粘土地区栽培。具有喜光、耐温、耐湿、耐肥、病虫少、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生长繁茂、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667m~2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水槽组)、稻田养殖(稻田组)和池塘养殖(池塘组)3种不同养殖模式对罗非鱼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养殖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选取平均体质量为595±88、625±75和644±21 g的罗非鱼分别饲养于水槽组、稻田组和池塘组养殖模式下,通过每克氮氨基酸评分模式、完全蛋白质评分模式和质构特性参数评价对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结果】在常规营养成分方面,3组罗非鱼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水槽组罗非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和稻田组(P< 0.05,下同),稻田组罗非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水槽组和池塘组。在氨基酸组成方面,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含量最高,稻田组罗非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显著高于池塘组和水槽组,3组罗非鱼肌肉ΣEAA/氨基酸总量(ΣTAA)范围为0.39~0.41,Σ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为0.65~0.68。在必需氨基酸评价方面,水槽组罗非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2689 mg/g N)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87.96)最高,池塘组次之,稻田组最低。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水槽组罗非鱼肌肉硬度显著低于稻田组和池塘组,胶黏性显著高于稻田组和池塘组。【结论】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的罗非鱼肉质综合评价最佳,养殖效果好,且符合当前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要求,可在适宜区域内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姜堰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6年采集的1 466个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发现姜堰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达到了18.19 g/kg、1.17 g/kg、15 mg/kg、80 mg/kg,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等主要肥力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部分耕地有效磷、有效钾较低,达不到高产土壤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仍应施用磷、钾元素肥料,以保持土壤中磷、钾元素的动态平衡和增磷补钾工程的成果。  相似文献   
24.
2种养殖模式罗非鱼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对池塘和水库养殖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0.aureus♂)的营养成分、感官评分、理化性质及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罗非鱼的水分质量分数较低,粗蛋白质量分数较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糖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2)水库养殖罗非鱼总体感官评分优于池塘养殖。3)两者的熟肉率、蒸煮损失及肌红蛋白差异都不显著,而pH、滴水损失、贮存损失、肌内脂肪和肌原纤维断裂指数(MFI)差异均显著。4)肌肉中检测到了18种常见氨基酸,两者间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其他氨基酸无显著差异;两者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相近,而池塘养殖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水库养殖的。从总体上来看,水库养殖罗非鱼嫩度要优于池塘养殖,而在营养成分及鲜甜味方面不及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25.
对盆栽水稻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结合其本身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状况及养分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下的分解释放规律,研究了水稻对有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可以有效地处理猪粪和牛粪;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处理猪粪时,P5水平(猪粪处理量120000kg·hm^-2,折合纯氮量l103.52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牛粪时,C6水平(牛粪处理量300000kg·hm^-2,折合纯氮量3224.5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施肥量低于此的植株生长缓慢,高于此则植株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并且容易出现受害症状,而有机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会加大。  相似文献   
26.
鸢乌贼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胴体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比较了酶解液中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抗氧化特性,探讨了温度、p H和光照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功能特性(包括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吸水性、持水性和吸油性等)。结果表明,鸢乌贼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在酸性偏中性的环境中能较好地保持其抗氧化活性,日光照射会降低其抗氧化能力。此外,酶解产物还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起泡性、吸水吸油能力等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残留量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上V(甲醇):V(二氯甲烷)=3:7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效果较好;比较了振荡提取和超声波辅助加热提取法,后者提取能力较强;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色谱条件,在C18反相色谱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比等度洗脱能获得更好峰形,分离效果更好。以V(甲醇):V(二氯甲烷)=3:7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加热法(35 kHz,强度100%,40 ℃)提取,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测限达到0.250 μg?kg-1。该方法回收率高、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鱼卵因其特有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为更好地促进鱼卵高值化加工利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鱼卵加工类型及鱼籽酱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鱼卵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优化鲍鱼内脏多糖酶解工艺条件,为鲍鱼内脏多糖的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杂交鲍内脏为原料、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适宜酶制剂,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大的蛋白酶作用条件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其最适作用条件.[结果]胰蛋白酶是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适宜酶制剂;各因素对鲍鱼内脏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排序为料液比>pH>加酶量,料液比与pH的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而料液比与加酶量、pH与加酶量的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影响不显著(P>0.05).胰蛋白酶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9(g/mL)、pH 8.6、加酶量2.1%、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37℃,在此条件下,鲍鱼内脏多糖提取率为6.97%,与预测值(6.99%)接近.[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胰蛋白酶酶解工艺可有效提取鲍鱼内脏多糖,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  相似文献   
30.
七种海水鱼背部肌肉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分布与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7种海水鱼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元素含量,并对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同时结合营养素安全摄入上限法(UL)对鱼肌肉中矿物元素进行了营养健康风险分析。结果显示,7种海水鱼粗灰分含量差异不大,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均差异显著,黄花鱼粗脂肪含量最高,含水量最低,分别为9.44%±0.29%和71.64%±0.44%,青点鹦嘴鱼含水量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粗蛋白含量为18.56%±0.29%~20.97%±0.32%,差异显著;7种海水鱼肌肉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且∑E A A/∑T A A和∑EAA/∑NEAA的比值符合FAO/WHO理想模式,限制氨基酸为Val、Trp、Met+Cys,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57~89.04;7种海水鱼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丰富,且不同鱼种同一元素含量差异显著,K平均含量最大,Na含量差异最为显著;矿物元素的风险评估显示,珠海采样的鱼类Cu在2~5、6~17、18~44、45~59这4个年龄阶段最大风险指数都大于100%,属于风险不可接受范围,平均风险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以期为海水鱼深加工以及居民日常膳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