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52.
李洁  黄国强  张秀梅  韦柳枝  唐夏 《水产学报》2010,34(8):1236-1243
环境温度短周期波动对鱼类的生长和能量代谢有重要影响,实验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褐牙鲆幼鱼在经历高温—最佳温度循环的生长与能量分配进行了研究。在为期40 d的实验中,驯养于20 ℃的褐牙鲆幼鱼在每个为期10 d的循环中分别经历0 d(H0)、2 d(H2)、4 d(H4)、6 d(H6)和8 d(H8)的26.5 ℃高温胁迫后,剩余的天数恢复到最佳温度(20 ℃)下养殖。实验结束时,经历不同天数高温胁迫的各处理组的褐牙鲆幼鱼以干重、湿重、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鱼体重均显著小于对照组(H0)。实验期间摄食量少和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减少是导致经历高温胁迫的处理生长减慢的主要原因。经历高温胁迫的处理组的摄食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摄食率、消化率以及饲料转化效率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经受高温处理的H2、H4和H6组分配于生长的能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H4组的能量损失于粪便最多,H6组的能量损失于排泄的比例最高。H8组褐牙鲆幼鱼个体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代谢消耗的能量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历不同温度循环处理的褐牙鲆幼鱼单位体重日摄食能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对高温—最佳温度循环的适应能力较差,生长受到温度周期波动的抑制。  相似文献   
53.
在盐度30和水温20℃条件下,配制钙、镁(1∶3)总浓度A(700mg/L)、B(1100mg/L)、C(1600mg/L,对照)、D(2200mg/L)、E(2800mg/L)的人工海水,研究了5种人工海水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观察发现,褐牙鲆幼鱼初次接触高钙、镁浓度人工海水(D组和E组)时产生应激反应,鱼体呈弓形,呼吸频率降低,摄食不积极,适应7d左右恢复正常。经60d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实验鱼食物转化效率(FCE)无显著差异(P0.05),成活率均在90%以上。0~20d时实验鱼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I)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组大于高浓度组,20d后,FI无显著差异(P0.05),40~60d时低浓度组SGR小于高浓度组。各处理组SGR和FI随钙、镁总浓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实验进行到60d时,低浓度组A的SGR和FI分别为高浓度组E的1.13倍和1.04倍。不同钙、镁浓度对实验鱼的免疫酶活性亦有显著影响。D组实验鱼SOD酶活力和肝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E组SOD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CAT酶活力也低于其他处理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初期钙、镁浓度通过影响褐牙鲆的摄食而影响其生长,低钙、镁浓度组实验鱼生长较快,高浓度组生长较慢。经60d养殖驯化,除E组外的各处理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过高浓度钙、镁对褐牙鲆的免疫酶活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建议养殖褐牙鲆时应注意避免水体钙、镁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54.
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5、20、25、30和35)对3种规格S(2.11±0.60)g、M(6.31±0.85)g和L(8.80±1.40)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均显著,盐度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盐度在15~25时,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度为25时达峰值,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OR和AR与盐度的关系可表示为y=–ax2+bx–c。对于耗氧率,a值的范围是0.030~0.044,b值的范围为1.525~2.252,c值的范围为11.824~20.132;对于排氨率,a值的范围是0.009~0.012,b值的范围为0.455~0.593,c值的范围为4.369~5.275。光裸方格星虫的O/N值范围为4.06~14.28。研究表明,光裸方格星虫代谢的最适盐度为25,且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来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光裸方格星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种质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海域光裸方格星虫6个地理野生群体(广西北海、湛江、钦州、防城港、海南儋州,以及越南海防)共9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85个单倍型,序列对AT有明显的偏倚性,群体总的单倍体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98和0.018 89。单倍型邻接聚类树分析6个群体无明显分支,各单倍型分布于单倍型网络中介图中亦没有明显的地理分支。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18 13~0.028 05,遗传分化极不明显,AMOVA分析显示光裸方格星虫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9.74%)。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明显的单峰形,提示光裸方格星虫群体在历史上曾出现群体扩张,推算出扩张时间为距今171万年前。目前光裸方格星虫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6个地理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种群在早更新世曾出现群体扩张。  相似文献   
56.
养虾用水预防病毒病快速处理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装置的设计原理为通过过滤除掉海水中本类疾病的媒介生物,并通过同时的药物消毒杀灭海水中游离的和吸附在悬浮微颗粒上的病毒粒子。装置由水泵、初级滤网、次级滤网、三级滤网、过滤槽及消毒液输入系统组成。初级滤网由40目筛绢制成,用圆钢和铁丝网框架支撑成网箱状,水泵吸水管的进水口设在其中,以滤掉粗大颗粒。次级滤网由80目筛绢制成,成袋状,结扎在水泵排水管的出水口上,悬垂在过滤槽中央,用以滤去较大浮游动物。三级滤网由200~220目筛绢制成,由圆钢和铁丝网制成的框架支撑,设置在过滤槽中,用以滤去较小浮游动物。消毒液输入系统由药液容器、药液导入管及调节阀等部分组成,用于将计算浓度的药液(次氯酸钠)输入处理水中,达到消毒目的。过滤槽为14m^3的一套装置,可维持流量为300m^3/h的水泵正常工作。次级和三级滤网一般要4~10h更换和处理1次.  相似文献   
57.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取自山东省胶南市养殖场,盐度设置范围分别为12-40和5-47。实验表明,盐度12-40对平均初始体质量约2.6g的褐牙鲆幼鱼的湿重生长、湿重摄食率和湿重饲料转化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实验周期为30d)。盐度5(IS5)和47(IS47)处理能够使初始体质量为6.93g的褐牙鲆幼鱼在10d内的生长显著比盐度19(IS19)处理慢(P〈0.05),并且由于低盐度(盐度为5)引起的生长阻滞能够在30d内得到完全补偿,而高盐度(47)引起的生长阻滞未能得到补偿。在整个恢复期间(11-40d),IS5处理的摄食率显著高于IS47处理(P〈0.05),IS19处理处于中间水平。在盐度恢复至19后,不同处理在所有阶段的饲料转化效率和整个实验期间的平均饲料转化效率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低盐度(盐度为5)导致的生长阻滞的补偿主要依靠提高摄食率获得。结论认为,褐牙鲆幼鱼对盐度尤其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8.
易化子超家族转运蛋白(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在生物中普遍存在,锌诱导类辅助因子(zinc induced facilitator like,ZIFL)是MFS成员,参与小分子有机物运输。本课题组前期利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技术从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中分离鉴定了1个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编码蛋白6K2互作的ZIFL,命名为Sc ZIFL1。本研究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 FC)进一步验证了Sc ZIFL1与SCMV-6K2的互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 ZIFL1长度为484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具有12个跨膜结构域,为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c ZIFL1具有MFS保守的半胱氨酸模体、特征基序及反向运输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之间,以及单子叶C3植物和C4植物之间存在明显分化。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Sc ...  相似文献   
59.
1堆肥的原料制作堆肥的原料,按其性质一般可大概分为3类。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藤蔓、泥炭、垃圾,蔬菜垃圾,厨余等。促进分解的物质,一般为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如污水、蚕砂、马粪、羊粪、老堆肥及草木灰、石灰等。吸收性强的物质,在堆积过程中加  相似文献   
60.
陇西县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文章仅以此为论,对该县畜牧业和饲草种植发展现状做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