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412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218篇
  218篇
综合类   1584篇
农作物   218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705篇
园艺   325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机械采茶的优越性乌龙茶鲜叶采摘要求新梢形成驻芽,采摘驻芽开面的二三叶。此时叶茎已经有一定的木质化,人工采摘多用刀割、剪刀剪,致使采摘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82.
83.
一、太子参的生长特性太子参是越年生植物,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15℃以下低温发芽特性,属秋季栽种,冬季生根,春季先开花,后长苗。较适宜温和、凉爽、湿润的气候,生长于500—800米海拔之间的低山地带,怕高温和阳光暴晒,一般年平均温度在10—20℃最适宜太子参的生长,气温超过30℃,植株生长停滞。二、栽培技术1.品种。目前,本区太子参栽培品种主要有2个:①柘参1号。叶片卵形,全缘,无波状;雄蕊数2枚或10枚;种根芽白色;块根纺锤形,淡黄色,较大;适合在海拨600米以上砂质壤土或新开垦地种植。该品种中感  相似文献   
8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该病2002年在德宏州有疫情报告。伪狂犬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以发热,在临床上是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德宏州是该病散发区,早在1989年德宏动物疫病调查报告中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分析了恩施州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良好的原料品质、较强的科技力量等。同时,揭示了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包括原料供给不足、加工产品单一,企业管理不规范等;提出了从马铃薯淀粉、全粉及变性淀粉、休闲食品、马铃薯硒产品和色素产品食品添加剂加工等方面的发展建议和具体的配套措施,即强化马铃薯加工品种选育与相关技术研究,稳定加工专用薯基地建设,在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前提下,实施较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引进工程。  相似文献   
87.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09年5月18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表彰会上,河南省新乡市市委书记吴君凝练且厚重的肺腑之言,折射出了560万人民在构筑平安新乡的历程中,一直在尊崇的无止境精神.  相似文献   
88.
朱丽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74-12275,12288
根据林业技术专业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为主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黄淮地区超高产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建立了水稻超高产实地氮肥管理模式。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为:应用Stanford公式(依据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量、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稻株对养分的吸收量、当季的氮肥利用率)确定氮、磷、钾总施肥量,依据叶色或叶片含氮量与SPAD值或LCC读数的对应关系,确定主要生育期(分蘖期、穗分化始期和雌雄蕊形成期)水稻需氮供氮的SPAD和LCC指标值,并结合品种的源库特征,对氮肥追肥的施用期和施用量进行调节;穗数型品种或库限制型品种,注重施用促花肥或促(花肥)、保(花肥)结合,大穗型品种或源限制型品种,注重施用粒肥或保(花肥)、粒(肥)结合。建立的实地氮肥管理模式可以显著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结合动物科学专业的自身特点,阐述了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素质,提出了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