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慢性蜜蜂麻痹病又叫瘫痪病、黑蜂病,是危害成年蜂的主要传染病,在我国春季和秋季大量死亡的成年蜂中,有较大部分是由慢性蜜蜂麻痹病引起的。1.主要症状一种为“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蜜囊内充满液体,不能飞翔,在地面缓慢爬行或集中在巢脾框梁、边缘和蜂箱底部,病蜂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另一种为“黑蜂型”,病蜂身体瘦小,头部和腹部末端油光发亮。由于病蜂常常受到健康蜂的驱逐和  相似文献   
22.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时间对中壤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连续免耕抛秧的中壤土稻田分层跟踪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1年后理化性状改善,有利于稻株和稻根的发育;免耕2年后总体性状与常耕接近,对稻株和稻根发育不全造成太大影响,这两年的管理可按常规方法;但免耕3年后大部分指标变差,如果仍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禾苗的生长和产量将造成影响,因此,免耕3年后抛秧栽培则施肥水平相应提高、水分管理要求更精细。中壤土免耕2年后翻耕处理,其理化性状明显改善,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不失为改良中壤土的措施之一。为此,有条件翻耕的稻田应采用这一方法,即连续免耕2年后翻耕1次,再继续免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氨溴索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影响。方法 100例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手术当天及术后3 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入大剂量(1 005mg/d)氨溴索静脉滴注,B组予常规剂量(90 mg/d)氨溴索静脉推注。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A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与B组(P<0.01或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可减少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4.
25.
26.
<正> 采用一些小技巧,能改善棚室内蔬菜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10个小技巧效果十分显著。 1 消毒园土。每平方米床土用3~5g多菌灵或溴化甲烷处理,可杀灭土中病原物,防止土传病害发生。 2 双层保温。在大棚内加盖地膜,能提高2℃地温;在大棚内设小拱棚,小拱棚内温度可保持在15℃以上。 3 改进架膜方式。用铁丝代替竹杆、竹片架膜,用塑料绳代替竹杆为攀附物,能减少遮光,提高光合效率。 4 改进灌水方式。采用滴灌或地膜下灌水代替传统的浇灌方式,可使棚内空气的相对温度降低10%以上,使病害减轻。 5 选用无滴棚膜。此种棚膜上不会凝聚水滴,透光率可达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涂“灭滴灵”或每日坚持清扫,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强光照。 6 撒施草木灰。在大棚内经常撒施于  相似文献   
27.
获得林地经营使用权,营造经济林“绿色银行”,目前已成为三门江林场职工参与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全场已有800多名职工有了绿色庄园,通过发展种养和多种经营来圆他们的发财致富之梦。  相似文献   
28.
危害桑树的害虫大多潜伏在树干、落叶及土壤中休眠越冬,病原菌在冬季亦停止繁殖。此时是防病治虫最佳时期。 1.清园扫叶,冬耕深翻 将桑园内的落叶、杂草清扫干净,集中起来沤肥或烧毁。通过对桑园实施冬季深耕翻土,可把躲藏在土壤中准备以其老熟幼虫越冬的害虫翻出地面,让鸟类啄食或让其冻死。以切断翌年新的病虫源。  相似文献   
29.
白栎又叫择柴,是浙江山区生长最多的野生灌木,学名Quercus fabri Hance,壳斗科,檞属。清明前后萌芽开花,花后结椭圆形坚果,立冬前后老熟,壳斗浅而薄,在花期和果熟时,均可采以喂猪。今年采白栎花喂猪的据统计共有31,000余斤,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 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 0 k g/hm2(N0)、22.5 kg/ hm2(N1)、37.5 kg/hm2(N2)和 52.5 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 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 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 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 S0 > S1 > S2 > S3。相较于 S0,处理 S1、S2 和 S3 分别减产 32.0%、52.7%、67.8%,且差异显著;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 S1、S2、S3 处理下, 处理 N2 和 N3 水稻产量较 N1 分别提高 3.9% 和 4.3%、4.4% 和 6.8%、0.9% 和 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 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 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 S2 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