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设计了探索性正交试验和细调性正交试验来确定沙打旺ISSR-PCR体系中各成分的浓度。得到既稳定又能扩出最多条带的适合沙打旺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buffer,dNTP 0.2 mmol/L,Taq酶1.0 U,引物0.3μmol/L,Mg2+2.5 mmol/L,DNA模板2.5 ng/μl。然后对沙打旺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得到这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1℃。这一最佳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沙打旺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标准化程序。  相似文献   
22.
利用SCoT标记对来源于四大洲的46份牛鞭草(Hemarthria spp.)种质资源[包括36份高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8份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及2份Hemarthria uncinata]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48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和重复性好的22条,对46份牛鞭草(Hemarthria spp.)种质资源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共获得597条带,多态性比率(PPB)为89.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24.3条,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443~0.877,平均0.623。46份牛鞭草种质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86,表明46份牛鞭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11~0.943之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高度相似,基本将供试材料按牛鞭草种类及地理来源分为4大类,表明46份牛鞭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牛鞭草种类及其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SCoT能用于牛鞭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将有利于牛鞭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及评价利用。  相似文献   
23.
应用ISSR标记对138份柳枝稷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6个条带清楚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22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96条,多态性比率(PPB)为89.0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3.75条。2)POPGENE 1.3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138份柳枝稷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98,Shannon指数(I)为0.3880,表明供试的种质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3)AMOVA 1.55软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3.4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生态型之间,56.60%遗传变异存在于生态型之内,说明遗传结构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生态型之内。4)NTsys-pc 2.1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供试138份柳枝稷种质间Dice遗传相似系数(GS)值为0.4000~0.8818,平均值0.7237,结果表明,低地型材料聚为一大类,高地型材料聚为一大类。  相似文献   
24.
柳枝稷是重要的能源植物之一,为研究四倍体Alamo与通过秋水仙素加倍后的八倍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以65份四倍体Alamo与其诱变的八倍体为研究材料,通过EST-SSR与IT-ISJ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EST-SSR引物共扩增出245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9.59%,观测等位基因Na为1.9878,有效等位基因Ne为1.1718,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30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388,其中四倍体Alamo的各遗传参数(226条,88.93%,1.8816,1.1823,0.1349,0.2398)多高于八倍体Alamo(217条,92.24%,1.9184,1.1652,0.1228,0.2234)。IT-ISJ引物共扩增出165条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6.36%,观测等位基因Na为1.9878,有效等位基因Ne为1.5777,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5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999,四倍体Alamo各项指数(145条,94.55%,1.9333,1.6366,0.3602,0.5280)均高于八倍体Alamo(139条,84.24%,1.7515,1.4377,0.2573,0.3864)。通过UPGMA分析表明,65个柳枝稷材料中四倍体与八倍体没有明显区分开,表明其没有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AMOVA分析表明,EST-SSR和IT-ISJ的遗传变异分别有94.78%和80.76%发生在倍性内,有5.22%和19.24%发生在倍性间,表明柳枝稷倍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次之。而新品系YA03前3茬产量优势明显,2011-2013两年度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2994 kg/hm2,比对照增产11.50%~15.66%;两年度平均鲜草产量为98973 kg/hm2,比对照增产9.47%~12.82%。茎叶比方面,阿伯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1∶1.86),其次为新品系YA03(茎叶比为1∶1.68)。而在物候期、营养成分等方面,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差异不显著。综合得知,新品系YA17和YA03具有产量较高,叶片含量丰富,较适合川西南区冬闲田稻草轮作。  相似文献   
26.
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鲜干草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植物学表型性状及DUS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鸭茅品种(系)生育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差异明显,以‘02-116’新品系表现较为突出;2)供试12个表型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变异系数变幅为21.64%(倒二叶长度)~106.20%(穗叶距),穗叶距、株高、茎上部节间长度、倒二叶宽度、株幅等性状与鸭茅产量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225%,鸭茅植株株型的形成和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穗叶距等共同决定;4)各品种(系)在7个供试DUS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5)品系‘02-116’与品种‘川东’、‘古蔺’等在主要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7.
8份柳枝稷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是重要的能源草之一,其苗期的耐旱能力是其能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良好生长的关键。因此,鉴定并筛选出苗期耐旱的柳枝稷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共8个耐旱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根据隶属函数法评价了选自美国基因库的8份柳枝稷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表明,8份柳枝稷材料在苗期的抗旱性各不相同,并且其抗旱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ShawneeCave-in-RockBlackwellBN-309-69TrailblazerCarthageTEM-SLCGrenville。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柳枝稷抗旱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在边际土地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栽培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28.
柳枝稷根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表达稳定性高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RT-PCR)准确性的重要条件。本研究以能源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根组织为材料,通过不同非生物条件胁迫,利用qRT-PCR技术检测UBQ1(泛素基因)、ACT2(肌动蛋白基因)、UBQ2(泛素基因)、TUB(β微管蛋白基因)、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CBP20(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基因)、UCE2(泛素接合酶基因)、18S rRNA1(18S核糖体RNA基因)、NAC(NAC域蛋白基因)和CYP2(亲环蛋白基因)10个内参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并运用Delta-Ct method,Genorm(ver.3.5)、Bestkeeper(ver.1.0)和NormFinder(ver.0.953)软件综合分析10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非生物环境胁迫条件下,最适合作为柳枝稷根组织研究的内参基因各不相同。10个内参基因平均表达稳定由高到低排序为:ACT2,TUB,UCE2,CBP20,CYP2,UBQ2,18S rRNA1,NAC,UBQ1,GAPDH。在干旱胁迫条件下,ACT2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在盐胁迫和热胁迫条件下,18S rRNA1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在冷胁迫和涝胁迫条件下,ACT2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经软件综合分析显示,ACT2、TUB和UCE2基因最适合作为柳枝稷非生物胁迫研究的内参基因;UBQ1和GAPDH基因最不合适作为内参基因。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柳枝稷非生物胁迫下各种基因表达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西南区主栽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进行了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检测。通过酯酶检测到5种EST酶谱谱型,可以把4个品种区分开。过氧化物酶检测到4种POD酶谱谱型,可以把3个品种区分开。综合以上2种酶谱谱型可以鉴定供试的6个品种。6个多花黑麦草之间的相似系数0.615~0.941,品种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38 8。  相似文献   
30.
在川中丘陵区遂宁市河沙镇和天保镇,对‘西部之星’、‘WL-525HQ’、‘WL-440HQ’、‘WL-656HQ’和‘昆德拉’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川中丘陵地区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WL-525HQ’在两试验地株高、平均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西部之星’在河沙镇和天保镇干草产量分别为5458和4138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WL-525HQ’在河沙镇和天保镇粗蛋白含量(21.93%、22.47%)、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5.60%、5.60%)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且‘WL-525HQ’在河沙镇和天保镇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1.95%、31.15%)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WL-440HQ’在河沙镇和天保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9.27%和39.89%,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两试验地均以‘WL-525HQ’隶属度最高,分别为0.8和0.9。综上,‘WL-525HQ’表现较好,在川中丘陵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