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12.
冬小麦品种‘兰天23号’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进行了‘兰天23号’/‘铭贤169’组合的亲本及其F1、F2、BC1代对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及新菌系G22-9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接种CYR33,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44R∶54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接种CYR32,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2R∶22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接种G22-9,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85R∶24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F1代植株对供试菌系均表现免疫,BC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均符合1R∶1S的理论比值,表明‘兰天23号’对3个供试条锈菌系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通过系谱分析推知,该抗病基因来源于抗病亲本‘SXAF4-7’。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对香石竹“Sangria”切花贮藏期、瓶插寿命及瓶插期生理代谢的影响,分别采用0.64、1.28、1.92μL/L 1-MCP对香石竹“Sangria”切花进行熏蒸处理,对冷藏(2~4℃)和室温(25℃)瓶插过程中切花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1-MCP能够显著延长香石竹切花的瓶插寿命,其中浓度为1.92μL/L时效果最佳,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由4 d延长至8 d;冷藏条件下,1.92μL/L 1-MCP处理的切花开放指数达到0.8的时间为101 d,而对照组仅为18 d,大大延长了香石竹切花的冷藏时间。进一步调查冷藏后香石竹切花瓶插时发现:所有经1-MCP处理且冷藏110 d的香石竹切花可在瓶插1 d后正常开放;1.92μL/L 1-MCP处理可显著增加切花的相对吸水率,减缓花瓣电导率上升;瓶插第11天的1.92μL/L 1-MCP处理组花朵萎蔫率仅为7.1%,而对照组花朵萎蔫率达到78.5%。因此,1.92μL/L 1-MCP熏蒸处理可作为香石竹切花保鲜处理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流行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的未来流行趋势,科学指导小麦抗病育种及条锈病治理,采用常规鉴定法于2009—2016年对甘肃省2 330份小麦条锈病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及消长动态监测,并对G22-9(CYR34)和G22-14的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在甘肃省的出现频率加快,已从2009年的0分别上升到2016年的34.85%和6.43%,其中G22-9(CYR34)已发展为甘肃省第1位流行生理小种。与主流生理小种CYR32和CYR33相比较,G22-9(CYR34)和G22-14具有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多等特点。建议在甘肃省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麦区,针对新菌系的出现,及时调整小麦品种布局及育种目标,以持续控制条锈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5.
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以《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海南植物图志》等文献为基础,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考证,从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等方面开展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维管植物共243科1 895属6 036种,其中本地野生维管植物有4 579种,隶属于225科1 429属,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特有种占总种数的10.55%,仅483种;(2)在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中,重要科有樟科(Lauraceae)、楝科(Meliaceae)、壳斗科(Fagaceae)、棕榈科(Palmae)、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五加科(Aral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等;(3)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主要由以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占科数82.63%)和属(占属数84.40%)组成,其中,科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57.49%),属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为主(27.09%),属马来西亚亚区的一部分,不仅呈现出热带性,而且呈现出与中国华南大陆的共源性,带有明显的热带边缘性质,为中国华南植物区系与亚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6.
由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危害甘肃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病原菌毒性结构和抗病基因有效性对于指导白粉病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对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91个供试菌系中,对Pm1、Pm2、Pm3a、Pm3b、Pm3c、Pm3d、Pm3e、Pm3f、Pm4a、Pm4b、Pm5a、Pm6、Pm7、Pm8、Pm19、Pm33、Pm5+Pm6、Pm4+Pm8、Pm4b+Pm5b和PmEra的毒力频率达到70%以上,已无利用价值;对Pm13、Pm16、Pm21和Pm24的毒性频率在15%以下,尚可利用。选用甘肃省不同毒性谱的单孢堆菌系,对35个甘肃省及国内生产品种(系)进行苗期致病性测定,发现仅有‘绵麦37’具有优异抗病性。供试白粉菌系对‘定西40号’等22个品种(系)的毒性频率达到60%以上,甘肃省及中国生产品种中,苗期抗病品种(系)匮乏。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肃中部与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关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甘肃、陕南、青海及新疆等7个地区共369份小麦条锈病菌标样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9、Shannon信息指数为0.57,各地区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7个条锈菌群体中以天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其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2、Shannon信息指数为0.61。该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24%,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7.76%。表明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甘肃中部、陇南及陕南3地的小麦条锈菌种群遗传相似度较高,菌源交流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钾离子在作物抗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材料,对其1叶1心期的幼苗接种条锈病菌,分别在接菌前24 h、接菌后24 h和接菌后3、7 d对其喷洒1.75、3.50、5.25、7.00 mmol/L氯化钾,接菌12 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接菌前24 h喷氯化钾的处理小麦幼苗的病情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接菌后24 h,3.50、5.25、7.00 mmol/L氯化钾处理的小麦幼苗病情指数比对照低18.73%-25.25%,对条锈病的防效为30.30%-40.69%;接菌后3 d,1.75、3.50 mmol/L氯化钾处理的小麦幼苗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对条锈病的防效为17.14%-18.57%;接菌后7 d,1.75、3.50、5.25 mmol/L氯化钾处理的小麦幼苗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对条锈病的防效为20.25%-39.48%。[结论]钾离子抑制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浓度为1.75-5.25mmol/L。  相似文献   
19.
宁扬  王允白  黄瑾  高华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84-14686
[目的]为全面提高广西百色地区烟叶产量和质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即:处理①、②、③、④(CK),每小区100m^2,3次重复,随机排列。测定各处理组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指标、质量指标。[结果]以处理①、②、③的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处理②的经济性状较好,均优于其他各组;各处理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不大;处理②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总体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③;处理②各部位烟叶评吸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①和③,CK最差。[结论]处理②可提高烤烟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113例ⅠB1至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术前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或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94例(83.2%)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19例(16.8%)有淋巴结转移.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