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81.
在大理金光寺、楚雄化佛山和昆明筇竹寺3个研究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下分别设置样地,对红菇科真菌进行详细调查,共采集713份红菇科真菌标本,分属于71种,其中红菇属49种,乳菇属22 种曰共有食用菌49种,药用菌17种,毒菌10种曰按不同月份、林龄、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海拔、坡向、坡度及腐殖质厚度对红菇科真菌的物种数、子实体数、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菇科真菌的生态分布与月份、林龄、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显著相关,而坡向、坡度和腐殖质厚度对红菇科真菌的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2.
摘要:为了提高雨生红球藻粉中虾青素的溶出度,使用自乳化给药系统。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液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最佳组成,使用未经提取的雨生红球藻粉制备含虾青素的自微乳,并进行体外评价。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为影响因素,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 ( PDI) 、雨生红球藻粉中虾青素的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考察自微乳外观形态、粒径、PDI、Zeta电位、载药量、溶出度。最佳处方为油相 (三乙酸甘油酯) 用量 5%,乳化剂(吐温80)用量 67.86%,助乳化剂 (聚乙二醇800) 用量 27.14%,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微乳呈圆球状分布,大小均匀,平均粒径 ( 50.32±0. 33) nm,PDI ( 0. 131 ± 0. 02) ,Zeta电位 (-14.6± 0. 06) mV,虾青素载药量为3.06±0.23 mg /g。含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粉自微乳制备简单,增加了虾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胃肠道吸收,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食品和药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3.
文章以桂林15条典型城市次干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法,深入探寻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城市街道景观表现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比例恰当,景观小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合理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街道景观要素最优结构模型,立足于使用者实际需求,从本质上提高街道景观质量,增强城市街道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4.
针对东北黑土肥力下降和秸秆未能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未施用秸秆(ck)、秸秆浅施(CS2)、秸秆深还(CS3)、秸秆与土壤混合浅施(CS4)、秸秆与土壤混合深还(CS5)5种处理.使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水溶性物质(WSS)、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各处理SOC、HAC、PQ值以及HA的△lgK值均提高.与ck相比,玉米秸秆与0~20cm 土壤均匀混合后浅施(CS4)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速效养分(N、P、K)含量,其中碱解氮含量增加了 14.21 mg/kg,有效磷含量增加了 14.99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了 42.91 mg/kg;玉米秸秆与20~40 cm 土壤均匀混合后深还(CS5)显著提高了亚表层土壤速效养分(N、P、K)含量,其中碱解氮含量增加了 21.51 mg/kg,有效磷含量增加了 13.30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了39.09 mg/kg.与ck相比,各处理各层土壤腐殖质组成碳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CS4处理HA、FA、HM有机碳含量与ck相比分别上升33.82%、9.38%、31.15%;CS5处理HA、FA、HM有机碳含量与ck相比分别上升35.48%、17.51%、19.80%.秸秆还田后各处理PQ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与ck相比,表层土壤中CS4处理PQ值显著上升,从63.91%上升到68.42%.与ck相比,全量秸秆深还(CS)处理显著提高了胡敏酸和富里酸色调系数△lgK的值,表层和亚表层胡敏酸的△lgK分别提高了 7.19%和12.48%,富里酸的△lgK分别提高了 4.19%和10.18%.说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黑土土壤腐殖化程度,使土壤HA结构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185.
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及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崇左市森林公园10a以来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及推进森林旅游发展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并对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6.
广西境内的秋海棠属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广西野生秋海棠的调查和栽培实验,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60种广西野生秋海棠进行综合评价,为秋海棠的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体系由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及开发潜力3个准则层及16个评价因子构成。研究发现:1)伞叶秋海棠等8种植物具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适宜范围广、应用方式多样等特点,综合评级为I级;2)黑峰秋海棠等14种植物具有适应性强、养护简单等特点,开发潜力较好,但观赏性稍逊一筹,综合评级为II级;3)桂南秋海棠等18种植物具有养护简单、生长势强等特点,开发应用价值一般,综合评级为Ⅲ级;4)大新秋海棠等13种植物在适应性方面较低,在园林推广应用方面不占优势,但可在特定领域展现出自身价值,综合评级为Ⅳ级;5)崇左秋海棠等7种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较低,适应性也较差,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在基因库中,综合评级为Ⅴ级。研究建立的野生秋海棠植物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对广西乃至全国的野生秋海棠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7.
黄莹 《现代园艺》2023,(10):16-17+22
明确崇左市常绿阔叶林不同种植环境林木的发生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定崇左市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的常绿阔叶林林木中,选取城郊、河流及山地3种不同类型种植环境,利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林木群密度及空间分布情况,采用四分位法,分析不同种植环境中林木的发生情况。同时,进一步使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Iwao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种植环境林木的空间分布,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林木聚集原因。结果显示,河流种植环境下的林木群密度较大,城郊种植环境下的林木群密度较小,不同种植环境中林木均呈聚集分布,这主要是由于林木周围环境的作物及非作物等因素引起,在中期,3种种植环境主要分布在林木边缘区域。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优化崇左市常绿阔叶林林分空间结构,持续改善森林环境,使之达到稳定的群落状态。  相似文献   
188.
2022年8月16日10时,在国网浙江泰顺供电公司调度大厅,伴随着调度员一条条复令回响,浙江首个多源协同山区配电网在温州泰顺投产启用。泰顺小水电站平均每年发电量超过6亿kWh,但却集中在偏远山区。受限于上级电源布点少、造价大,小水电配电网线路基本无末端联络,供电可靠性难以保障。泰顺供电公司提出构建多源协同山区配电网,将35kV升压站的10kV母线与配网线路进行搭接,让水电站发出的电力“抄小路”供应给用户,解决配电网线路网架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9.
<正>0 引言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i)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干果与重要木本油料作物[1],主要分布于浙江省诸暨、绍兴、临安等地[2],香榧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3]。近年来,多地香榧林出现根腐病且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香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香榧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技术研发迫在眉睫。本论文通过组织分离法、单孢培养法获得纯菌种,  相似文献   
190.
黄莹  王素艳  马阳  王岱  张雯  王璠 《干旱区研究》2023,(11):1718-1728
利用1961—2020年宁夏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及同期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场和风场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近60 a宁夏24 h、48 h、72 h不同历时寒潮、强寒潮、超强寒潮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寒潮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近60 a不同强度、不同历时寒潮一致表现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这与冷空气路径及宁夏地形有关。(2)全区寒潮、强寒潮、超强寒潮频次分别占全年总寒潮频次的71.7%、22.6%和5.7%,寒潮以24 h和48 h为主,而强寒潮及超强寒潮不同历时的频次比例相当;各类寒潮存在1—4月递减、10—12月递增的逐月变化特征。(3)宁夏近60 a寒潮、强寒潮、超强寒潮分别以4.5站次·(10a)-1、2.8站次·(10a)-1及0.18站次·(10a)-1的速率减少,其中24 h及48 h短历时频次减少,但72 h长历时增多;且1960s最多,之后波动减少,1990s达到最少,2000s以来波动增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寒潮及强寒潮发生突变。(4)宁夏寒潮突变前后的大气环流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分布特征,之前环流形势利于极地冷空气活跃南下,之后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