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9篇
  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 e0.132 SPAD (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 e0.173 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 kg 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 kg 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有机肥的利用方式和有机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明确农户水平稻油系统的产量差及进一步增产的限制因素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国典型稻油系统生产区湖北省武穴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作物模型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该地区稻油系统周年产量差,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条件推断树综合比较了农户在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上的差异,以探究该地区限制稻油系统产量进一步增长的主要栽培因素及可行的增产途径,为因地制宜地缩小产量差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1)武穴市水稻季和油菜季的潜在产量分别为11.79 t hm–2和4.43 t hm–2,按照水稻和油菜籽粒的能量当量换算系统周年能量后,稻油系统的最高周年潜在能量为284GJhm–2。水稻季和油菜季的平均实际产量分别为8.11thm–2和1.82thm–2,系统平均实际周年能量为165GJhm–2。该地区稻油系统的平均周年相对产量差(产量差与潜在产量的比值)为42%,其中油菜季(59%)比水稻季(31%)具有更大的产量提升空间。相较于湖北省和长江流域的平均水平,武穴市...  相似文献   
54.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15N示踪技术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8和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对氮素的吸收匀以中期最高,前期次之,后期最少。两吸氮速率高峰均在移栽后30d,两条杂交稻为4.72kgN.hm^-2.d^-1,三系杂交稻为4.80kgN.hm^2.d^-1。  相似文献   
55.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6.
以2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进行再生稻比较试验,主要从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抗性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两优2882、旱优73、华两优2834、天两优616、华两优2881、新两优223、黄科香1号、黄科香2号共8个品种适合作为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57.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 ,全生育期水稻对氮和磷肥的利用率、氮肥回收率、水稻生物产量及谷物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由于一次性施肥法操作简单 ,有利于双季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中国再生稻田土壤培肥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再生稻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剖析了再生稻田土壤培肥途径与机制,提出了秸秆还田、茬口期利用、深耕改土和合理施用有机肥等多途径培肥措施,旨在为中国再生稻生产和高产稻田培肥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9.
为探析湖北水稻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多次调研和专家征询,分析了湖北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产能水平持续稳固、稻米加工基础较好、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同时具备生产优势凸显、模式亮点突出、产后服务完善和科研实力雄厚等潜在优势,但也存在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偏...  相似文献   
60.
再生稻是一种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种植模式,对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保障国家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机收再生稻模式在我国南方稻区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hm2,周年产量可达到15 t/hm2。但是再生稻头季机收环节造成的再生季产量和加工品质下降,限制了机收再生稻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并总结了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机收再生稻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