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特性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inn)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1935年上海、南京等地作为观赏花卉引种,后逸为野生。大约10年前,种子逸散到慈溪而成为当地的杂草。现在,我市所有乡镇,包括海塘和山区,都可见到它的影踪,在一些征而未用地和荒芜农田、果园,生长特别茂盛,已成为一种恶生杂草。  相似文献   
32.
33.
34.
通过对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送检病死鸡实验室诊断结果和生产实践中防制措施的应用比较,分析了近年来鸡群发生疾病的流行特点,总结了新出现的危害较严重的17种疾病的发发病原因及防制经验,提出了综合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35.
一种新的禽病—鼻气管鸟杆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气管鸟杆菌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感染家禽和野乌的呼吸道细菌病,临床上以气囊炎和肺炎为特征,可通过空气水平传播,也可经蛋垂直传播,商品化的鉴定系统及PCR可用于该菌的鉴定,谝力至少可分为12个血清型,适当佐剂制备的灭活苗可减轻该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6.
对从天津地区分离到的71株鸡大肠杆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包括致病性、血清型、耐药特性和免疫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60株为致病性菌株,占分离菌株的84.5%;60个致病性菌株共定型出45个菌株,分属O1、O2、O5、O6、O20、O45、O53、O74、O75、O78、O88、O89、O92、O107、O111、O145等16个血清型,其中O78、O88、O2、O45、O53和O145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73.4%;试验菌株具有广泛的耐药性,60个致病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免疫原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O2、O78、O88血清型菌株均可对相同血清型菌株提供很好的保护,但3个血清型菌株之间缺乏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7.
从天津地区各区县养鸡场分离 ,鉴定出 45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 4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 ,共定型出 3 1株 ,分属 1 4个血清型 ,其中 O78、O88、O2 、O4 5、O53、O14 5为优势血清型 ,占定型菌株的 58.3 %。提取 O78、O88、O2 、O4 5、O53和O14 56个血清型 1 8个分离株的外膜蛋白 ( Outermembrane protein,OMP) ,测定外膜蛋白型 ( Outmembrane protein patterns,OMPS) ,SDS-PAGE分析表明这些分离株共产生了 3个 OMP型 ( 1~ 3型 )。 OMP-1型为 O78、O88、O2 、O53、O14 55个血清型分离株所共有 ,OMP-2型为 O78、O4 5、O14 53个血清型分离株所共有。这表明同一血清的菌株可能属于完全不同的 OMP型 ,而血清型不同的菌株也可能为同一 OMP型。  相似文献   
38.
论述了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致病机制及其免疫病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鸡群的年龄抵抗力、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和诱导的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39.
黄金海 《齐鲁渔业》2005,22(5):32-32
1池塘要求 开挖的新池长度不限,池宽在20m左右,最好南北向,池深1.8m左右,水位可保持在1.2~1.5m,坡度1:3。新塘在春季以大量猪、牛、羊粪育肥,再配合尿素或碳酸氨培肥水质至黄绿色,透明度30cm左右。新塘使用2~3年,池底淤泥20cm左右更为理想。一般6667m^2(10亩)水面配置3~5kw的增氧机1台。  相似文献   
40.
PCV2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PCV2抑制β干扰素(IFN-β)的分子机制,采用相对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PCV2感染PK-15细胞及PAM细胞后的白细胞介素、抗原提呈分子、模式识别受体、干扰素及其转录因子、DNA信号通路关键接头分子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PCV2感染引起β干扰素下调为主的天然免疫抑制。采用IFN-β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系统检测PCV2感染PK-15细胞后IFN-β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CV2感染不能激活IFN-β的转录,并且能够抑制Poly(d A∶d T)诱导的IFN-β转录,呈现PCV2接种剂量依赖性;为了探究PCV2编码的主要蛋白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构建了PCV2ORF1/ORF2/ORF3 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IFN-β-Luc、NF-кB-Luc、AP-1-Luc和IRF3-Luc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CV2 ORF1、ORF2、ORF3对干扰素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PCV2感染抑制IFN-β的产生,但其编码的蛋白ORF1和ORF2在调控方面特性相反,ORF1能够通过NF-кB激活干扰素,ORF2则可以通过IRF3、NF-кB抑制干扰素,ORF3对干扰素通路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表明,PCV2 ORF2可通过抑制干扰素产生影响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