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硒酸钠(SS)和羟基硒代蛋氨酸(HMSeBA)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48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泌乳日龄为(179±22)日龄,日产奶为(34.00±3.87) kg/d,胎次为(3.38±1.28)胎],随机分为对照组、SS组及HMSeBA组,每组16头。试验期11周,其中预试期2周,正试期9周。在试验结束前最后1 d晨饲后4 h,每组选取6头体况良好的奶牛采集瘤胃液,并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硒源对瘤胃液pH、各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丙酸、氨态氮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2)HMSeBA组Sobs指数、PD whole tree指数及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S组(P<0.05),但Pielou指数和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在门水平上,3组奶牛瘤胃中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糖化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3组奶牛瘤胃中的优势菌属(普雷沃氏菌属_1...  相似文献   
22.
东北漫川漫岗和山地丘陵黑土区侵蚀沟形态特征遥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侵蚀沟形态特征反映其侵蚀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探究侵蚀沟形态参数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对深入理解侵蚀沟的侵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择漫川漫岗和山地丘陵2个典型黑土地貌类型区,基于高分遥感影像(QuickBird(0.61 m)、GeoEye-1(0.5 m)及Worldview 2(0.5 m))和地形数据(ASTGTM2(30 m分辨率)),采用目视解译法提取计算侵蚀沟沟长、沟宽、周长和面积等形态参数值,分析侵蚀沟形态特征;探究地形因子影响下侵蚀沟形态参数的分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个典型区的各形态参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各形态参数均大于山地丘陵区;2)侵蚀沟形态呈现"细长状",和漫川漫岗区相比,山地丘陵区侵蚀沟更细长,沟缘位置更复杂;3)侵蚀沟形态参数随坡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6°范围内参数值达到最大,坡度越小侵蚀沟沟缘位置越复杂;坡向上,漫川漫岗区和山地丘陵区的侵蚀沟的形态参数值在SE或SW上值最大,说明阳坡或半阳坡侵蚀沟发育强烈。该研究结果对于侵蚀沟易发区确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前后犊牛在不同固液比例饲喂模式下营养物质代谢及其瘤胃发酵的异同,从而探索基于不同饲喂模式下的犊牛断奶方式。试验选用7日龄荷斯坦公犊牛3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头,各组采用相同原料组成、相同营养成分的代乳粉和颗粒料。在总干物质饲喂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改变固液饲料饲喂比例,形成3种饲喂模式组:高液体饲料比例(HL)组,28~56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保持在1∶2,56日龄断奶;对照(LS)组28~56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从1∶2逐步降低到1∶1,56日龄断奶;高固体饲料比例(HS)组,28~42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从1∶2逐步降低至1∶0,并于42日龄断奶。试验期77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4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断奶前后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断奶前,与HS组相比,HL、LS组犊牛总能代谢率相对较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后,HS组消化能代谢率、氮利用率及氮的生物学价值较HL组显著提高(P0.05)。与HL组相比,HS组84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3组间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84日龄时,HS组犊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HL组(P0.05),各组间丙酸、戊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得,适量增加固体饲料饲喂比例有助于改善断奶前后犊牛瘤胃发酵环境,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提高断奶后犊牛饲粮能量代谢率、氮的生物学价值及氮利用率;采用高固体饲料饲喂模式,犊牛在42日龄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1.0 kg/d时实施断奶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早期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各段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55只初生重为(3.43±1.15)kg的甘肃现代肉羊育种群哺乳公羔,按同质原则分成3组,即对照组(正常吮乳组,25只)、Ⅰ组(28日龄断奶组,15只)和Ⅱ组(42日龄断奶组,15只)。在断奶12 h、7 d和14 d后从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5只羔羊屠宰,测定小肠各段pH、α-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食糜能够更为敏感地表达断奶对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从小肠近端至远端,断奶对各肠段内容物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减弱;断奶对小肠内容物pH、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影响较小;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影响不大,28日龄断奶组小肠α-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较42日龄断奶组短。本试验条件下,对羔羊实施28日龄断奶可行,且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能力不逊于42日龄断奶羔羊。  相似文献   
25.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组合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和年龄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西科,A组)、夏洛莱牛×科尔沁牛(夏科,B组)及科尔沁牛(C组)各10头公牛,正试期95 d后,测定其体重,屠宰、肉品质等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杂交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杂交组牛料重比、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科尔沁牛(P<0.05),杂交组牛的胴体重、净肉重、胴体率及前腿、腹肉、脊肉和后腿重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牛(P<0.05),各组之间16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西科、夏科杂交牛及科尔沁牛之间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组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好于科尔沁牛,但科尔沁牛的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杂交组合牛;杂交组合对肉牛的综合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6.
试验旨在研究高羊毛氨酸硒(SeHLan)和亚硒酸钠(SS)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健康的泌乳日龄(181±18)d、日产奶(33.88±3.44)kg/d、(3.25±1.27)胎的荷斯坦泌乳奶牛3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添加SS、SeHLan的全混合日粮(饲粮中硒实测值...  相似文献   
27.
北京鸭是北京特有的地方品种,于2017年正式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随后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第二批互认清单产品。近年来,北京市畜牧总站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北京鸭证书持有人,在相关管理和技术研究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北京鸭高质量发展,助力首都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北京鸭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养殖环节投入品管理是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从农产品地理标志北京鸭养殖环节投入品管理重要性及技术规范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为北京鸭的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1传染性鼻炎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病,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典型症状是初期流稀薄鼻液,逐渐浓稠,有臭味,变干后成为淡黄色鼻痂,附着于鼻孔内外,使呼吸不畅。  相似文献   
29.
30.
角蛋白降解菌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旨在筛选具有高效角蛋白水解活性的微生物,并对其降解羽毛角蛋白机制进行研究,为提高角蛋白生物降解率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透明圈和完整羽毛降解相结合的方法,从废弃羽毛中筛选角蛋白降解菌,并进一步研究其羽毛角蛋白降解过程。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角蛋白菌株,基于形态观察和16S rDNA分子鉴定,该菌被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CP-7,其5 d可将天然完整羽毛完全降解。CP-7发酵过程产生大量巯基、可溶性蛋白和亚硫酸盐。分离发酵48 h菌株胞内、胞外粗酶液,发现胞外酶液具有较高的角蛋白酶活性,而胞内酶液具有一定二硫键还原酶活性。胞内酶液能够极显著地促进胞外酶液水解角蛋白活性(P<0.01),但对酪蛋白水解活性无影响(P>0.05)。筛选菌CP-7为具有高二硫键还原能力的角蛋白降解菌,二硫键还原酶可能是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