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组织病理学和PC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病理学和PCR方法,对浙江某猪场送检的疑似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病猪进行诊断。结果发现肾脏呈现纤维蛋白性肾小球肾炎变化,真皮及皮下血管表现为坏死性脉管炎,淋巴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缺失、多核巨细胞浸润,PCR扩增产物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结果表明,该猪场感染了PCV-2,并表现为PDNS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2014—2015年来自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种猪场、屠宰场和规模场的1 863份样品进行PR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48份PRV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2.6%(48/1 863),其中2014年为4.3%(39/898),2015年为0.9%(9/965),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表明上海市通过加强PR免疫,淘汰散养和中小型养殖场,加强种猪场PR净化等措施,使本市猪群的PRV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部分阳性样品用BHK-21细胞进行PRV分离鉴定,共获得12株病毒,并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了病毒毒价测定,获得了稳定的毒价,这为下一步的动物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鸡马立克病是由鸡马立克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尽管马立克病疫苗已经应用了40多年,但是本病仍然在世界各地传播,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侵害3~5月龄鸡,死亡率最高可达60%以上。由于本病破坏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所以感染鸡群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到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最近我们发现1例鸡马立克病继发曲霉菌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诊1例疑似绵羊伪狂犬病病例,本试验以上海郊区某羊场发病绵羊的病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病毒分离和鉴定。病理组织学变化显示,发病羊大脑组织神经元发生广泛性变性、坏死并伴有嗜神经现象,神经元周围出现胶质细胞增生。病料接种BHK-21细胞,细胞出现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绵羊伪狂犬病可能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绵羊伪狂犬病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5.
2016年7月1日,上海市某蛋鸡场62日龄蛋鸡出现发病和死亡现象,多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为详细了解鸡场发病情况,分析导致疫病发生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建议,通过询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等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特点、发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Ⅰ群血清4型腺病毒核酸阳性。调查发现:发病的前一周,该地气温波动剧烈,造成鸡只应激;鸡场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无针对车辆和人员的消毒措施。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该鸡场暴发了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是由Ⅰ群血清4型腺病毒引起的。通过注射特异性卵黄抗体及对症治疗,对可能引起此次暴发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犬黑色素瘤比较常见,以皮肤色素深的老年犬多发。通过对1例患恶性黑色素瘤松狮犬的跟踪观察和治疗,就其临床症状、病理诊断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以期为该病在小动物临床中的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地区收集血液样品(猪、牛、山羊、马、鸡、鸭、鸽、犬和部分珍禽等)964份,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DS-ELISA)检测抗HEV抗体。结果表明,猪抗HEV抗体的阳性率为72.18%(301/417),其中母猪阳性率最高,为82.53%(222/269),育成猪阳性率为52.54%(62/118),保育猪阳性率为50.00%(15/30);22个猪场均检测到抗HEV抗体阳性猪,阳性率高于60%的猪场有16个,占阳性猪场的72.72%。在牛、山羊、马、鸡、鸭、鸽等血清中也检测到了抗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24.00%,16.00%,1.90%,12.77%和4.44%,明显低于猪群的阳性率。在宠物犬中检测到了抗体阳性犬,阳性率为17.82%(18/101),说明犬对HEV易感。珍禽中野鸭、火烈鸟对HEV也有一定的敏感性,阳性率分别为6.60%(1/15)和10%(1/10),在孔雀和鸵鸟的血清标本中未检测到HEV抗体。猪群中戊型肝炎病毒存在较普遍,其他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多种动物也对HEV敏感。  相似文献   
18.
对2015年上海地区猪屠宰场、猪养殖场、临床病死猪开展猪链球菌的分离检测,主要包括对猪唾液、猪鼻拭子、猪场空气样本、扁桃体、肺脏等共363份进行细菌分离和PCR鉴定,共分离到猪链球菌43株,对这43株细菌开展mrp、orf2、sly、gdh、gapdh、epf、fbps 7种主要毒力因子检测,通过对病原的分析,了解上海地区猪链球菌病的疫情动态和趋势,为防控猪链球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皮肤内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接触传播性外寄生虫病,临床上以慢性皮肤病变和皮肤过敏、剧痒等为特征,可致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慢性死亡等,常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韩谦报道,感染猪疥螨的仔猪比未感染的仔猪增重少8%,疥螨感染显著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疥螨主要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疥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1〕。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猪营养不良等均  相似文献   
20.
两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发病鸡群临床解剖显示:脚部和翅膀有血管瘤、肌肉组织内出现纤维肉瘤,肿大的肝、脾出现髓细胞瘤;经组织病理学观察符合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病理学特征。针对ALV—J保守序列P27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建立PCR方法,从出现病理改变的各组织脏器、各多发性肿瘤中以及血液中均检测到ALV-J,证实该病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发性肿瘤传染病。对扩增产物序列进行测定后,与原型株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8.2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为J亚群禽白血病,用PCR检测进一步验证J亚群禽白血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引起鸡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