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J亚群禽白血病多发性肿瘤的病理改变与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发病鸡群临床解剖显示:脚部和翅膀有血管瘤、肌肉组织内出现纤维肉瘤,肿大的肝、脾出现髓细胞瘤;经组织病理学观察符合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病理学特征。针对ALV-J保守序列P27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建立PCR方法,从出现病理改变的各组织脏器、各多发性肿瘤中以及血液中均检测到ALV-J,证实该病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发性肿瘤传染病。对扩增产物序列进行测定后,与原型株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8.2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为J亚群禽白血病,用PCR检测进一步验证J亚群禽白血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引起鸡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35例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病史调查、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了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显示34例发生在5岁以上,6岁~10岁为发病高峰期;51.4%的病例为恶性肿瘤,其中44.4%的乳腺癌发生转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乳腺和良性肿瘤组织中,p63蛋白100%表达,并且仅仅...  相似文献   
2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本文介绍了上海地区某猪场猪丹毒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4.
试验旨在对2株血凝活性较弱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进行病毒特性的研究。采用HA/HI、电镜观察、HA和NA测序等方法对2株分离株进行了病毒的鉴定;采用形态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这2株分离株进行研究。2株病毒被确定为A型H9N2亚型AIV;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圆形、椭圆形、杆状并呈多型性,大小为80~120 nm;血凝素(HA)均为中等耐热型;病毒50 ℃均耐热;均能凝集公鸡和人O型红细胞,但凝集作用开始并未出现,而是随着病毒的传代逐渐恢复;均不凝集猪、牛、羊、兔和马红细胞;2株病毒均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只有1株病毒对酸敏感;病毒对鸡胚无致死性,EID50均为1×10-7/0.2 mL;经鼻腔途径感染小白鼠,均未导致小鼠出现症状和死亡,接种后第14天在小鼠血清中可检出相应病毒的抗体。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存在对环境条件具有较强耐受性的H9N2亚型AIV。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26.
新城疫(ND)也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鸡、鸽和火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未经疫苗预防的鸡群,常呈败血经过。近年来发现,鸽、鸭、鹅等感染该病后也会造成严重的病理变化。虽然在各养殖层面大力倡导新城疫免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该病的大规模暴发,但由于新城疫病毒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有很大的差异,而随着养鸽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7.
对于防制疾病来说,除了加强管理以外,还有二种防制方法:治疗和预防。在家禽中,预防是通过对特定的疾病采用特定的疫苗来进行的。疫苗可在在家禽体内产生免疫力,即产生抵抗疾病的生物学力量。近年来已经观察到尽管已进行了免疫接种但鸡群仍然发病的情况。例如,曾有报告表明,可能由于未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致使鸡群爆发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结果导致了鸡的大量死亡。这样的事件给人的印象是疫苗未能向鸡提供完全的安全保护。现在的问题是,免疫失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有若干因素可能会导致疫苗效价降低从而造成免疫失败。与疫苗有关的因素疫苗具有…  相似文献   
28.
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马立克氏病以及其它一些疾病可危害鸡的免疫系统从而破坏其对免疫接种的应答。  相似文献   
29.
如果把母猪比喻成仔猪生产工厂,那么改善母猪分娩至仔猪断奶前的饲养管理,会显著提高仔猪的存活数和经济效益。据调查显示,一般养猪户在母猪分娩至仔猪断奶期间,平均损失超过15%~25%,而这些损失大部分发生在出生后1~4天。造成初生仔猪死亡的原因如表1所示,其中除了死胎外,由于压死或饿死的损失超过44%,再加上仔猪体重低于0.8kg易夭折,这三大损失约占仔猪总损失的55%。因此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使每头母猪每年多产存活仔猪2头以上。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4种主要毒力基因(gB、gC、gD和gE)的分子特征和变异情况,采用PCR技术,对2010—2015年分离到的28株PRV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2010—2015年分离毒株的gB、gC、gD和gE基因均存在多位点突变,且位于抗原表位区;与2010年分离毒株的gD基因相比,2012年后分离毒株存在6个连续氨基酸插入。基于gB、gC、gD和gE基因的进化树显示:上海市2010年分离的4个毒株与2012年以后分离的毒株虽属于同一大的分支,但与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近,处于同一小的分支中;2012年分离毒株与2011年后国内变异株亲缘关系近,处于另一分支中。这些毒力基因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2012年以后分离毒株均为变异株,并已成为上海市的主要流行毒株。本研究为PRV分子致病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