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应用ELISA检测鸭瘟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粗提鸭瘟病毒经超速离心后作为包被抗原,以健康鸭 IgG 提纯后免疫兔,制备兔抗鸭 IgG,并用改良过碘酸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经对不同血清样品的检测,表明此方法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适于大批鸭群抗体水平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合理免疫和科学预防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2.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在调控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在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感染中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IFITM3对PPRV感染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RV感染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EECs)中IFITM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基因过表达及敲降技术探究IFITM3对PPR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PRV感染山羊EECs后,PPRV N蛋白表达水平持续升高,而IFITM3的表达水平较未感染对照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感染后2 h, IFITM3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01);感染后3~4 h, IFITM3的表达水平最大(P<0.000 1);感染后24 h, IFITM3表达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抑制IFITM3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PRV感染后0~6 h,细胞内PPRV的N蛋白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3.
妊娠山羊子宫uNK细胞与 VEGF动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4.
参照Genebank大肠埃希氏菌属(E.coli)16SrDNA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定量PCR引物及针对大肠杆菌属的Taqman探针,以E.coli标准菌株的PCR扩增产物作为阳性模板制作标准曲线,建立检测E.coli的定量PCR方法。该法Mg2+最佳工作浓度5 mmol/L,能够定量和特异检测E.coli而对肠道优势菌群的代表种葡萄球菌、双歧杆菌呈阴性。检测E.coli的灵敏度可达3个/mL。利用该法对DPV强毒感染鸭急性病例的气管和消化道E.coli检测,结果表明:气管E.coli数量普遍低于对照。食道波动巨大,普遍高于对照;十二指肠、空肠变化不明显;回肠波动巨大,总体高于对照;盲肠显著低于对照;直肠与对照差异不显著。DPV感染致死鸭的气管E.coli数量显著低于对照;食道和十二指肠极显著高于对照;空肠、回肠和盲肠均略高于对照;直肠略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5.
种皮颜色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拉尔甘草种子中存在着颜色的差异,可以分为绿籽与黑籽。为了确定不同颜色甘草种子的使用价值,为乌拉尔甘草的清选分级及选购提供参考,比较了绿籽与黑籽的千粒重、种子直径、电导率、发芽率、硬实率、活力指数、ATP、TTC及种子带菌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绿籽的硬实率、发芽率、活力指数、ATP活力、TTC活力等均显著高于黑籽,内外部带菌种子比率、电导率则显著低于黑籽,说明绿籽质量要明显高于黑籽。  相似文献   
26.
[目的]优化嗜酸乳杆菌对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黏附的条件.[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研究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菌体生长状态和pH值以及孵育时间对菌体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8 h,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为1.0×109mL-1,pH值为4.0,孵育时间120...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从健康仔猪的粪便及各肠段内容物和黏液中分离乳酸菌,并以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为体外细胞模型对猪源益生性乳酸菌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常规生化试验对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用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作为体外模型,通过黏附性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试验对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分离筛选出了12株乳酸菌,其黏附能力存在差异。Y091231、Y091221、Y224031、X302032、Y223052和Y223072等6株菌的黏附性较好,黏附指数依次为:2 903.25±83.33,2 320.37±81.02,1 965.43±37.72,1 416.12±62.74,1 100.00±68.10,988.73±17.06。对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91231、Y091221和Y224031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且对高胆盐、低pH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Y091231对大肠杆菌C83921的黏附抑制率可达(99.40±3.17)%,Y091221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率为(97.10±2.04)%,Y0912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的黏附抑制率为(98.00±2.31)%。Y091231、Y091221和Y224031 3株菌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结论】筛选得到的3株益生性乳酸菌,不仅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而且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强黏附性,对大肠杆菌C83921、致病性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可作为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8.
应用ERIC-PCR法对鸭瘟病毒强毒株经皮下和口服感染20日龄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 h和口服48 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 h的鸭盲肠、口服感染72 h的鸭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杆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9.
大肠杆菌属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大肠杆菌属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引物及针对大肠杆菌属的特异Taqman探针,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的PCR扩增产物作为阳性模板制定标准曲线,建立大肠杆菌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法Mg2+最佳工作浓度5 mmol/L,探针最佳工作浓度0.12μmol/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能够定量和特异性检测大肠杆菌而与肠道优势菌群的代表种葡萄球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呈阴性反应,检测大肠杆菌16S rDNA基因的灵敏度达40.8 copies/μL。应用建立的方法对20、26、324、1、47、56日龄樱桃谷鸭的气管、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每个细菌含1个16S rDNA基因拷贝数计),大肠杆菌属细菌总量,气管内为7.06×10^7~3.01×10^8个;食道内为1.73×10^8~3.23×10^8个;十二指肠内为2.29×10^8~2.39×10^9个;空肠内为1.28×10^8~1.69×10^9个;回肠内为1.86×10^8~1.90×10^10个;盲肠内为6.01×10^8~1.38×10^9个;直肠内为1.07×10^8~4.67×10^10个。樱桃谷鸭从食道到直肠的大肠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盲肠和直肠分布量较多。  相似文献   
30.
用鸭瘟病毒(DPV)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免疫后10、30、609、0 min及12、24 h和6、9、12、21、366、0 d鸭的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回盲处、血液、气管、气管分泌液、食管及其分泌液、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肓肠、直肠及各肠段分泌液中DPV-DNA的拷贝数(以对数值表示)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0 min即可在胸腺和血液中检测到DPV-DNA;60 min肾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349);脾(9.932)、脑(9.791)、胸腺(9.736)、法氏囊(9.598)及哈德氏腺(8.135)中DPV-DNA拷贝数于90 min分别达到最高;12 h后所有受检样品中都能检测到DPV-DNA,其中心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818);肠道中DPV-DNA拷贝数在免疫后6~12 d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其中盲肠是DPV-DNA拷贝数(10.591)最高的受检样品,直肠分泌液中DPV-DNA最早于90 min检测到。研究表明,免疫鸭于免疫早期在包括主要免疫器官在内的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