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牛瘤胃液中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牛瘤胃中,牛链球菌的数量和发酵类型直接影响瘤胃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牛链球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其内存在的各种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试验从新采集的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菌株,用微量生化反应管和16S rRNA技术分别对菌株的生化及遗传特性进行鉴定,结合革兰氏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即为牛链球菌,为更好地研究和改造该菌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
犊牛瘤胃干酪乳杆菌分离鉴定及其耐酸相关基因ffh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酸杆菌分离培养基(SL)对犊牛瘤胃内的乳酸杆菌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乳酸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鉴定。对分离鉴定的干酪乳杆菌提取其基因组,根据Genbank发表的干酪乳杆菌耐酸相关基因(ffh基因)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利用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构建重组质粒,进行PCR及测序鉴定,获得耐酸基因ffh,为下一步研制瘤胃微生态制剂及构建瘤胃内耐酸的乳酸分解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对辽育白牛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300~350)kg]的健康无疾病的辽育白牛40头(10月龄、无阉割),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100%基础精料+黄贮饲料),试验1组(8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2组(7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3组(60%基础精料+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的预试期30 d,正试期130 d,试验牛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观察牛群的采食情况及健康状况。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取3头牛进行直肠取粪便,用于肠道菌群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发现:(1)粪便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粪便中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孢杆菌属为粪便细菌中的优势菌属。添加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试验组中分解纤维素的厚壁菌门、梭菌属IV增加,尤其试验2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丁酸产生菌梭菌属Xl Va相对丰度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粪便细菌Alpha多样性比较发现:试验组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艾斯指数(Ace index)、赵氏指数(Chao index)与对照组比较呈提高趋势,而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呈下降趋势,表明试验2组牛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提高。  相似文献   
34.
对79只确诊为犬瘟热的病貉进行CDV在组织内的定位。采用HE染色检测到包涵体出现在肺(57只貉)、脑(19只貉)、肾(58只貉)、胃(63只貉)、脾(61只貉)、淋巴结(63只貉)、扁桃体(79只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上述器官之外在足垫上皮细胞(70只貉)、鼻黏膜(69只貉)、支气管(71只貉)也有强阳性表达。结果表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能更加准确的对CDV在犬瘟热病貉组织内分布的定位,CDV分布最广泛的器官是扁桃体。  相似文献   
35.
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淼  李鹏  朱连勤  王哲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11):116-119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是世界上污染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强烈的雌激素样效应及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了清除玉米赤霉烯酮对粮食及其副产品的污染,避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需不断的研究玉米赤霉烯酮脱毒的方法,但传统的脱毒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目前具有无残留及特异性的生物脱毒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论文主要就降解玉米赤霉烯...  相似文献   
36.
活性干酵母对瘤胃微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干酵母对促进有益微生物在瘤胃定居从而加快瘤胃的成熟,稳定瘤胃pH值,与植物细胞壁降解菌相互作用,促进纤维降解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活性干酵母对瘤胃微生物群的作用及其对瘤胃氮、氢代谢及甲烷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利用乳酸细菌分离培养基瘤胃耐酸乳酸杆菌进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16 Sr-RNA进行最终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8株乳酸杆菌,其中2株为瘤胃内首次分离鉴定的乳酸杆菌新菌株--粘膜乳杆菌.并且其中1株能够在pH3.24生长,具有很强的耐酸性.旨在为克隆耐酸基因、研制瘤胃微生态制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研究原花青素(PC)是否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的小鼠肝脏及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选取40只日龄为8~9周、体重约为45 g的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PC组灌喂100 mg/kg PC,ZEA组灌喂40 mg/kg ZEA,PC+ZEA组灌喂100 mg/kg PC+40 mg/kg ZEA,眼球采血,颈椎处死后采取肝脏样本.测定肝脏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肝脏及肾脏没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与对照组相比,ZEA组的小鼠组织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尿酸、尿素氮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提示肝脏及肾脏有严重的氧化损伤;PC+ZEA组的小鼠各项指标(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ZEA组(P<0.05;P<0.01),提示其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程度低于ZEA组,PC对ZEA中毒小鼠的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利用微生物去毒法,初步筛选出32株生长良好的活性菌株,再添加AFB1标准品(菌液毒素终质量浓度2.5μg/m 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AFB1降解率,结果显示,从鸡粪中分离并命名为F6的菌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达83%。对菌株F6进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为芽胞杆菌属,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与蔬菜芽胞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700005(登录号NR043325.1)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由此可确定,F6菌株为蔬菜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oleronius GX01(登录号KP297896)。分离菌株F6发酵液各组分,检测得上清液AFB1降解率达83%,而菌悬液、胞内液的AFB1分别仅为22.8%、17.4%,初步鉴定其降解活性成分可能为胞外酶。  相似文献   
40.
产生伏马毒素(fumonisins)的几种镰刀菌侵染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对国际贸易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并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控制镰刀菌产生和减少伏马毒素的技术有很多,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防治三个方面。寻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无害化防治方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其中生物防治以其对环境友好被更多关注和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生防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来进行防治。本文主要就近几年关于控制镰刀菌产生并减少伏马毒素的主要技术如生防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物理吸附剂、生物转化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