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6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4-D和6-BA对早熟禾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早熟禾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建立早熟禾高频再生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本试验以早熟禾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的2,4 D和6 BA浓度下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早熟禾不同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不同。在2,4 D和6 BA配合使用的情况下,愈伤组织的质量和诱导率要优于单独使用2,4 D的情况。  相似文献   
42.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监测一直难以建立起精确的评估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常用检测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方法不够完善,另外检测仪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难以保证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目前,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检测,一些基于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最新检测方法,如甲烷激光检测(LM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FTIR)、Green Feed(GF)系统和便携式自动开路气体量化系统(GQS)也得到广泛运用。与以往常用方法相比,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根据现有文献,从红外光谱检测的原理、可靠性及与其他常见方法对比,论述了红外光谱检测方法在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旨在为精确检测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以三江源区玛多县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高寒草原人工草地退化高寒草原,人工草地和退化高寒草原的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原的32.9%和22.8%,人工草地对地上植被的恢复效果较好,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为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的359.2%,但对地下生物量的恢复并不理想,0~10cm地下生物量仅为高寒草原的11.5%。3种利用方式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退化和人工种植草地0~1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明显较高,而10cm以下土层的各样分含量明显下降;退化对下层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变异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牦牛奶以营养价值高著称,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元素,是青藏高原地区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奶源,同时也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牦牛酸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以及多种益生功能,因此被广大牧民青睐。本文主要综述了青藏高原地区牦牛鲜奶和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营养成分、微生物组成以及其抗氧化特性、降胆固醇特性等益生功能方面的研究,充分揭示传统发酵牦牛酸奶的营养价值及其对维系牧民健康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牦牛奶及奶制品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5.
将全年四期(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天然混合牧草与油菜籽分别以100∶0、95∶5、90∶10、85∶15、80∶20的比例进行组合,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其发酵产气特性及甲烷含量。结果表明:除枯草期20%油菜籽水平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低于5%水平组及对照组外(P0.01),其他各组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气速率常数随油菜籽比例的上升而增大,且20%水平组最大,除青草期外,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20%水平组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返青期外,其他三期20%水平组的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甲烷产量随油菜籽比例上升而降低,15%水平组的最低,特别是返青期,15%和20%水平组的甲烷产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枯黄期外,15%水平组的产气组合效应均最佳。结论认为,油菜籽可在不影响瘤胃正常发酵的情况下,抑制甲烷产量,且最佳组合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46.
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总结了利用微生物、牧鸡牧鸭和粉红椋鸟等生物方法防治草原蝗虫的技术,并对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就生物防治草原蝗虫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在舍饲状态下用3头体重170-200kg、年龄6-8岁、健康状况良好的干奶牦牛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不同采食水平下干奶牦牛对日粮中氮、钙、磷的消化代谢率和对日粮能量的转化率,结果表明,在30%VI、60%VI、90%VI燕麦青干草3种采食水平下,当采食率下降30%VI,日粮干物质,有机质、粗灰分、总能的消化率分别增加3.0%-6.0%、2.7%-5.7%、7.6%-9.5%、2.9%-6.8%随;  相似文献   
48.
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广布于高寒草甸地区,是江河源区小型哺乳动物优势种之一[1]。鼠兔的挖掘活动能够改变生物量和影响土壤结构和变化过程,因此鼠类活动对草地土壤的影响是草地生态学者关注的问题[2-4]。在青藏高原,鼠兔—土壤—植物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草地生态系统,一直以来是生态学界研究的焦点。土壤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壤养分是组成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土壤营养元素的形成、分布以及其相对含量等特征是生物功能发挥正常的保证。高原鼠兔由于其食物生态位与家畜高度重叠,且在退化、弃耕草地可长期保持较高的种群密度[5],一般认为高原鼠兔挖掘及觅食可改变微地形结构,导致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9.
在不同季节分别随机选取3只藏系绵羊,采用PCR-DGGE技术对12只藏系绵羊瘤胃内容物中的细菌区系进行分子生态学分析.对古菌16SrDNA的V2~V4可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DGGE图谱分析、相似性分析和Shannon多样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瘤胃内容物中古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冬季与春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并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春季与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显著高于秋季(P<0.05);夏、秋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季间瘤胃古菌区系组成结构相似性高于94%.冬、春季节,由于牧草中的纤维性物质含量增高,导致瘤胃古菌群落多样性增加,不同季节牧草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变化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古菌群落发育,可能导致不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0.
云南省饲用灌木资源丰富,据统计,常见的有7科,27属,60种.该类群植物中,主要豆科饲用灌木就有17属47种.大多适口性好,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有些品种营养成分含量可与野生的优良牧草相媲美.灌木为云南省草地畜牧业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应开发优质饲用灌木,建立长期人工灌草丛草地,加快云南草地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