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6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的土壤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藏嵩草沼泽化草甸0~40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速效氮含量明显不同于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土壤养分、土壤容重、土壤湿度等)会引起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变化;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放线菌数量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生物量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等的合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不仅影响了群落生物量,同时也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土壤酶活性的高低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土壤养分含量,从而间接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2.
学科建设是推动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草业是一个集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草业的发展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及牧民生活与牧区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国的草业科学体系和产业基础已初具雏形,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出发,把草业单独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立草业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草业学科建设,推动草种业、牧草种植业、草地畜牧业、草畜产品加工业、草坪业等的快速发展,提升草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断增强草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草业成为维护生态安全、保障食物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3.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稳定性的维持、丧失与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地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其稳定性的维持对保证高原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丧失过程与恢复途径与措施,进行了综述,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性质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pH值和全钾升高,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均明显下降;所测的7种土壤酶中,除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随土壤层次加深而升高外,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除与多酚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余6种酶呈显著正相关;全氮、有效磷、阳离子交换量除与转化酶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它6种酶呈显著相关;有效氮、全钾只与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H值、全磷与所测的7种酶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与部分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余土壤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各种土壤因子不仅直接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大小,还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间接调控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5.
以三江源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退化草地剥蚀坑发生的阶段、区域、形成过程及发生机制,并就剥蚀坑发生对草地生产-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作了评述。结果表明:剥蚀坑发生于三江源黄河区域高寒草甸小嵩草群落时期,土壤草毡表层的极度发育、老化与死亡是剥蚀坑发生的前提,死亡草毡表层中植物根系的分解、风蚀引起土层的塌陷是剥蚀坑形成的过程。剥蚀坑的发生导致草地系统水分涵养和地球系统碳储蓄功能的降低。保持适当厚度草毡表层是维持高寒嵩草草甸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干旱区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在我国典型干旱山地系统中,对3个典型生境类型(沙化草地、土质阴坡、石质阴坡)的植物群落进行取样,分析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其生产力关系。结果表明,3个生境条件下,3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m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生产力的线性关系拟合结果较好,说明干旱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其生产力关系是线性关系。该地区处于长期过度放牧利用状态下,因此,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线性关系是生境资源限制和长期过度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疏草、打孔、铺沙、滚压等特殊培育措施对高尔夫球场果岭草坪的外观及功能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培育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果岭草坪的密度、叶片宽度、回弹性和果岭速度,且前3项指标与果岭速度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
以高寒草甸6个不同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3 840,3 856,3 927,3 988,4 232,4 435 m)梯度内的野外观测和土壤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土壤全磷含量均在第一梯度(3 840 m)和第六梯度(4 435 m)较高,中间梯度较低,但土壤速效磷变化有波动;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氮、磷作用强度依次为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温度对土壤有机质、氮、磷作用强度依次为土壤速效氮、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速效磷;温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地上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是决定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其回归方程为:Ya=-92.982 13.832X3(F=13.355,P<0.05).  相似文献   
99.
高寒地区牧草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含量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高寒地区13种牧草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花蒿、高山龙胆、禾草、珠芽蓼和黄花棘豆5种牧草可溶性糖、淀粉、总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随季节呈单峰曲线变化,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或7月和12或1月;6月13种牧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同,变化幅度在0.55%~2.05%,7月8种牧草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变化幅度分别在0.36%~1.37%和0.14%~1.11%;同一时期部分牧草草地来源不同,可溶性糖、淀粉、总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差异显著,部分牧草则差异不显著;淀粉比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更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且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常见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在反刍家畜瘤胃内的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的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通过水解、还原等反应,发生生物转化和矿化。不同的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具有各自的代谢特点与途径:羟基桂皮酸经微生物氢化形成的羟基-3-苯丙酸,再经O-脱甲基作用和脱羟基作用转变为3-苯基丙酸;羟基苯甲酸经脱羧和脱甲氧基作用转化为简单酚类;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环己烷羧酸转化为苯甲酸的芳香化过程不起作用,仅对奎尼酸和莽草酸转化为环已烷羧酸的过程起作用;氨基酸通过瘤胃微生物降解的可能途径主要是Stickland反应,即氨基酸通过氧化还原机理脱氨;香豆素可能不是哺乳动物体内苯甲酸的前体物质,瘤胃微生物对类黄酮降解的方式与大肠微生物不同;不同类型的单宁降解不同:水解单宁的尿代谢物一般与五倍子酸的分解产物一样,如果缩合单宁单体间稳定耦合链被断裂,那么其代谢途径可能与简单类黄酮的代谢过程类似;木质素单体很容易被生物转化,但木质素低聚体能经受一定程度的解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