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3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1452篇
林业   1316篇
农学   1338篇
基础科学   828篇
  1823篇
综合类   5901篇
农作物   937篇
水产渔业   725篇
畜牧兽医   2362篇
园艺   828篇
植物保护   85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744篇
  2021年   764篇
  2020年   695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738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1029篇
  2011年   1075篇
  2010年   981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861篇
  2007年   870篇
  2006年   758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比例为100:68:65:59的玉米—玉米蛋白粉基础日粮中,添加合成的 L-色氨酸构成5种色氨酸(TRP)水平的日粮(TRP 水平分别为0.125%、0.155%、0.180%、0.215%和0.24%)。将35头太湖母猪与长白公猪的杂交仔猪在35日龄断奶时,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上述为同 TRP 水平的日粮,饲养期长达30天。结果表明,日粮(TRP)水平显著影响仔猪的日均耗料量(ADFI)、日均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FCR)。TRP 水平为0.215%时,仔猪生长性能最好。TRP 水平为0.24%时仔猪的生长性能与0.215%时差异不显著(P>0.05)。TRP 水平在0.125%~0.215%范围内,仔猪 ADG、ADFI 与 TRP 水平呈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ADG(g)=2.57 TRP(mg/kg)-80.21,(r=0.99,P<0.01);ADFI(g)=2.49 TRP(mg/kg)+220.31,(r=0.95,P>0.05);FCR 与日粮 TRP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为:FCR=2.877-5.668 TRP(%),(r=0.945,P<0.01).血清尿素氮(SUN)含量与日粮 TRP 水平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 SUN=19.47-34.35TRP(%),(r=0.95,P<0.05)。从仔猪生长性能和 SUN 两项指标确定 TRP 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中的相应值分别为18和20。在 TRP 水平0.125%~0.215%范围内,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 TRP 水平呈现正相关,在0.215%时最高;TRP 水平在0.24%时与0.215%时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 TRP 水平对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 TRP 水平对血清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而血清蛋白含量随 TRP 水平升高而增加,在0.215%时最高。血清蛋白质系数(A/G)在各 TRP 水平间有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 TRP 含量在0.125%时,A/G显著降低(P<0.05),A/G 在 TRP 水平为0.215%时最高,TRP 在0.125%~0.215%之间,A/G 呈现线性递增,回归方程为:A/G=9.34TRP(%)+0.956,r=0.98,P<0.05),而 TRP 水平为0.24%与0.215%的两组 A/G 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2.
马铃薯淀粉生产新工艺技术的主要趋势是采用水力旋流器替代复杂的设备组合,从而达到简化、高效、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成果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差距,强调了油气管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油气管道风险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4.
不同途径感染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的比较病理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传代鼠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接种液,经不同途径感染12头5日龄仔猪作比较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经脑内注射、前后肢肌肉注射、口服、口服兼滴鼻等途径接种的仔猪全部感染发病,并在接种后36~98h死亡。发病猪出现脑、脊髓的小静脉和毛细管充血、出血、水肿,神经原水肿、急性肿胀、急性液化及中央染色质溶解,胶质细胞轻微增生等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特征。口服兼滴鼻接种猪脑脊髓出血、脑水肿最明显,神经原变质也最重。脑内接种猪脑膜的血管周围出现明显的免疫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35.
山西省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是非持久性病毒——MDMV 引起。病毒介体是蚜虫,在山西省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麦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Walker)]的传毒能力未定。实验表明,传毒蚜虫饲毒最适时间5~30分钟,接毒最适时间30~60分钟,持毒期限6~7小时,有效传毒蚜数3~5头。气温20℃麦二叉蚜的传毒效能最高,是春播玉米的主要传毒蚜虫。传毒蚜的高峰期后16~30天是发病高峰,以玉米拔节至孕穗间发病最快,抽雄后渐缓。病害的发生流行取决于毒源量、传毒蚜的虫口密度及其自然带毒率的提高,这过程进展的快慢是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温度和外源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江苏地区常见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砷[0(As0)、0.5(As0.5) 和1 mg?L-1(As1)]和模拟不同温度[白天/夜晚分别为30 ℃/25 ℃(T0)和35 ℃/30 ℃(T1)],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发芽和苗期培养试验,并分析了8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源砷对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3.69%~43.34%和28.14%~52.88%。 而温度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水稻品种有关。在T1处理下,盐两优1618的发芽率、芽长和活力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种。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P<0.05)。与T0As0相比,T1As1使水稻芽长显著降低5.66%~43.34%。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受到温度和外源砷的单一因素的影响。与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水稻根系活力降低3.01%~58.21%。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抑制了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其中T1As1使水稻根系活力显著降低53.80%~89.01%。不同品种水稻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在相同温度或外源砷处理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盐两优888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水稻茎叶砷含量在外源砷处理下显著增加,在增温处理下却降低。与单一的砷处理相比,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稻茎叶的砷含量。综上可知,温度和外源砷影响水稻的生长及砷吸收,但水稻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盐两优888和盐两优1618在增温和外源砷共存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7.
苹毒蛾病毒是典型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对苹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死能力,对于开展苹毒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意义;在病毒分类上根据形态鉴别,可能属于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亚组(A)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38.
 对杨属黑杨组(Aigeiros) 的15个种(品种) 核型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箭杆杨( Populusnigra var. thevestina) , 2n = 38 = 3M + 29m + 5 sm + 1 st; 盖杨( P. del.cv. ×Lux ×P.×canadensis cv. Shanhaiguanensis) , 2n = 38 = 2M + 27m + 4 sm + 5 st (4SAT) ; 欧美杨107 (P1 ×euram ericana cv. ‘74 /76’) , 2n = 38 = 1M + 29m (1SAT ) + 5 sm + 3 st (3SAT) ; 欧美杨13 ( P. ×euramericana CL 13) , 2n = 38 = 3M + 23m + 6 sm + 3 st (1SAT ) + 3 t (3SAT) ; 加杨( P. ×canadensis Moench) , 2n = 38 = 1M + 27m + 6 sm + 4 st ( 4SAT) ; 辽杨×美洲黑杨(P.maximowiczii Henry ×P.deltoids Bartr. ) , 2n = 38 = 1M + 24m + 9 sm (2SAT ) + 4 st; 中尚8号( P. ×Zhongshangnensis) , 2n = 38 = 4M + 27m (1SAT ) + 2 sm + 3 st (2SAT ) + 2 t; 北京杨( P. ×beijingensis) , 2n = 38 = 3M + 28m + 3 sm + 4 st (2SAT) ; 鲁山杨( P. ×Liaoningensis) , 2n = 38 = 1M + 27m + 3 sm + 6 st (1SAT ) + 1 t (1SAT) ; 廊坊1号( P. CL ‘Langfang 1’) , 2n = 38 = 3M + 28m + 3 sm + 4 st (2SAT) ; 圣山杨(盖杨类) (P. ×gaixianesis) , 2n = 38 = 2M + 27m + 4 sm (1SAT ) + 4 st (3SAT ) + 1 t; 抗- 2 〔P. deltoids CL 2 (GMO) 〕, 2n = 38 = 26m + 7 sm (2SAT ) + 4 st (1SAT ) + 1 t (1SAT) ; 群改3号( P. ×Qungainensis 3) , 2n = 38 = 1M + 27m + 8 st (2SAT ) + 2 t (2SAT) ; 中金2号( P. ×Zhongjinnensis 2) , 2n = 38 = 1M + 18m + 13 sm (1SAT ) + 5 st (2SAT) + 1 t (1SAT) ; 辽宁杨( P. ×eur. cv. San Martino ×P. ×canadensis cv. Shanhaiguanensis) , 2n = 38 = 2M + 26m + 6 sm + 4 st。黑杨各种(品种) 核型均为2B型, 种(品种) 间核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部着丝点(M、m) 染色体数目(25~32) 和端部着丝点( st、t) 染色体数目变化(1~6) 上, 核型特征为种(品种) 鉴定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9.
5种国兰( Cymbidium ) 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鹏民  高辉远  邹琦  王滔  刘永 《园艺学报》2005,32(1):151-154
 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等方法研究了5种国兰(Cymbidium ) 的光合特性。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O2 补偿点和CO2 饱和点表明它们具有C3 植物特征; 光合速率在3.0 ~5.9 μmol·m- 2 ·s- 1之间, 在低于2 000 μmol·mol- 1 CO2 浓度下, 光合速率受CO2 浓度影响较大; 5种国兰的光合能力、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等都有所差异; 光饱和点在350~650μmol·m- 2 ·s- 1之间, 属于喜阴植物,其中春兰、建兰耐阴性相对较低, 墨兰、春剑耐阴性相对较高, 蕙兰居中。从暗处暴露到强光下, 5种国兰的光化学反应启动差异较大, 启动后的光化学效率差异也较大, 这可能与国兰不同种起源地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及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40.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 、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 区分开, 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 蔗糖的含量最低; 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 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次之, 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 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 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最低; 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 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最高, 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 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 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 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 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 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