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2篇
  33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包膜/抑制剂联合调控对农田土壤N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通气法研究了盆栽试验条件下包膜/抑制剂结合型肥料对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U)相比,包膜/抑制剂结合型尿素(T2~T4)延迟了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出现峰值的时间。包膜尿素(T1)、含有抑制剂的包膜尿素(T2)、抑制剂涂层尿素后包膜(T3)、包膜尿素与抑制剂混合(T4)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比U处理显著减少了27%、39%、49%、39%(P0.05),T3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最小,为0.87 kg N·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T2和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包膜/抑制剂型肥料能够减少土壤氨挥发,T3处理氨挥发量最小,为13.68 kg N·hm-2,与U处理相比,T2、T3和T4处理氨挥发量分别显著减少了34%、45%和31%(P0.05);T2和T3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比U处理显著提高13.03%和17.98%(P0.05);T3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8.22%;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T3与其他处理相比经济净效益最大,为3 061.6元·hm-2。综上,包膜/抑制剂结合型尿素可以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气态损失,提高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其中抑制剂涂层尿素后包膜(T3)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42.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168为研究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马铃薯生长、薯块产量与水分利用等指标的影响。在不同生育阶段设置了8个水分亏缺处理(RD1~RD8)和1个充分灌水处理(CK)。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调亏灌溉马铃薯产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等指标受水分亏缺影响显著,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RD1效果最佳,产量略有下降,但其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收获指数分别较其他处理及对照高8.10%~41.57%、3.57%~42.62%、10.16%~34.38%;水分亏缺影响马铃薯各生育阶段耗水量,且亏缺程度越大,生育阶段消耗的水量减少越明显;全生育期马铃薯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生育前期缓慢上升,中期快速上升,后期缓慢下降,总体呈现单峰曲线。因此,适度水分亏缺有利于提高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改善其水分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443.
为探究土壤不同含量Cd对龙牙百合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对照(无Cd)、低(0.86 mg·kg-1)、中(2.16 mg·kg-1)、高(4.76 mg·kg-1)Cd含量的盆栽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龙牙百合植株的生长量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龙牙百合各部位Cd含量分布为下盘根>叶>地上茎>地下茎>上盘根>鳞茎,各处理下鳞茎Cd含量最低,最安全。在中浓度Cd处理下,百合下盘根的富集能力大于上盘根。土壤Cd浓度增加显著提高了龙牙百合鳞茎向地下茎的转移系数(P<0.05)。百合叶、地上茎、鳞茎和下盘根的丙二醛含量在高浓度Cd处理下分别显著提高了11.72%、11.31%、133.72%和79.37%(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随Cd含量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龙牙百合有较强的耐Cd能力。  相似文献   
444.
为了探讨沅江和西江水系大眼华鳊()的形态差异及分化程度,对两个水系5个种群的147个样本进行了测量,共获得9个可量性状和21个框架性状,通过多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Friedman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显示,5个种群间的体侧各部分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0.01)。聚类分析将5个种群分为三支,其中西江两个种群为一支,沅江干流和沅江锦江种群为一支,沅江清水江种群单独为一支。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6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81.93%,贡献率大的性状集中在尾柄部、头部和躯干前部。判别分析筛选出头部和尾柄部的10个性状,分别建立了5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成功率在92%~100%。3种多元分析方法从框架形态差异上将沅江和西江水系大眼华鳊的种群有效区分开来,为5个种群的形态差异及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45.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四季玫瑰嫩枝生根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四季玫瑰嫩枝扦插育苗试验中,用ABT1^#生根粉和吲哚丁酸(IBA)不同浓度溶液处理。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1^#和IBA对四季玫瑰扦插生根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生根率比对照可提高20%~60%,在设计的几种处理中生根率效果最好的为IBA200mg/L、300mg/L、100mg/L,生根率分别为91.0%、90%、88.2%;其次为ABT11^#生根粉200mg/L,生根率为88.3%。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插穗生根的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6.
根施水杨酸对铅胁迫下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轮选988”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80 mg·L-1水杨酸(SA)对铅(50 mg·L-1 Pb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施SA后,铅胁迫下的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株鲜重、根鲜重、株干重和根干重较对照(铅胁迫下未根施SA)分别上升了17.67%、24.85%、23.46%、18.69%、18.95%和25.41%,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上升了215.73%、98.92%、137.45%和111.47%,根中超氧阴离子(O[KG-1][JX*3]·[JX-*3]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23.82%和28.99%;同时,根施SA,铅胁迫下小麦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了13.59%,而Pro含量下降了40.11%,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16.78%,小麦根系活力增加了694.52%。因此,根施S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根系的抗氧化能力,缓解了铅离子对小麦根系的毒害。  相似文献   
447.
为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藏药波棱瓜种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催芽方法、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方案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分别以种子千粒重、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BT6号生根粉(GGR6)200mg·L^-1溶液和青霉素200mg·L^-1溶液浸种催芽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种子千粒重及产量;5月播期的种子千粒重最高,6月播期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EM益生菌肥和追施磷肥可显著提高种子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不同措施所产波棱瓜子的检验均符合部颁藏药材标准。筛选出的催芽方法、播期、施肥方案对波棱瓜的人工栽培和种子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8.
为探究外源脯氨酸对镍胁迫下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小麦品种轮选988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脯氨酸对10μmol·L~(-1) Ni~(2+)胁迫下小麦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镍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生长;而外施脯氨酸对小麦幼苗的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各项指标均有正向效应,以外施5mmol·L~(-1)脯氨酸的效果最好。与单独Ni~(2+)胁迫相比,外施5mmol·L~(-1)脯氨酸后,小麦幼苗根长、株高、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上升了24.8%、12.5%、16.0%和2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升高了54.30%、43.00%、13.08%、67.67%;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下降了56.65%、34.54%、32.35%;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上升了233.83%。外源脯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根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小麦的抗逆性,缓解镍对小麦根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49.
鸭绿沙塘鳢繁殖习性的观察及性腺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年调查了鸭绿沙塘鳢的繁殖习性,观察了其性腺发育的周年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Ⅰ龄性成熟,分批产卵,雄鱼护卵,繁殖旺季为4-6月,补充群体6月开始繁殖.1、2月雌雄鱼的比例为1 : 2,3月至繁殖季节急剧增至1 : 2~3,10-12月约1 : 1.1-5月雌鱼的成熟系数急剧增加,5-6月急剧下降,7月后上升后又逐渐下降.11月至翌年3月,雄鱼的成熟系数最低, 3-4月急剧上升,5-6月略有下降,7-9月又略上升后而降低.破膜后40 d为Ⅰ期精巢; 60~70 d为Ⅱ期,精原细胞呈束排列;约130 d发育至Ⅲ期;约230 d发育至Ⅳ期,精巢内除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外,还有少量直径3.15~4.20 μm的精子细胞;约360 d(翌年4-6月)为Ⅴ期,有少量长径为2.10 μm的精子.7月Ⅵ期的壶腹内,部分精子排出,但仍有大量残留.破膜后53 d雌鱼的卵巢为Ⅰ期,卵原细胞直径9.1~10.1 μm,同步发育;150 d发育至Ⅱ期,卵母细胞直径83.3~124.3 μm,细胞核直径71.0~97.2 μm,细胞质嗜碱性,核膜内侧有多个核仁,卵母细胞外有一层滤泡细胞,放射膜不明显.约220 d发育至不同步的Ⅲ期,有Ⅰ、Ⅱ期的卵细胞,滤泡膜和放射膜明显.约280 d(翌年3月)卵巢发育至第Ⅳ期,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充满卵黄颗粒,辐射带增厚.滤泡膜、放射膜和细胞膜厚度分别为7.8、13.0、13.2 μm.约370 d(4-5月)发育至Ⅴ期.雌、雄鱼分别以Ⅲ期和Ⅳ期性腺越冬.  相似文献   
450.
农田水分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对于实现精准灌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和提高诊断精度,该研究以夏玉米为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六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获取2022年夏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且同步采集夏玉米气孔导度和表型参数数据,监督分类剔除冗余背景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得到冠层植被指数和图像纹理信息,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全子集筛选法筛选出敏感的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及其组合,结合极限学习机、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夏玉米气孔导度预估模型,并基于最优气孔导度预估模型绘制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结果表明,多光谱图像的夏玉米冠层反射率与气孔导度呈弱负相关,植被指数和表型参数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波段的图像纹理均与气孔导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550 nm波段最佳。植被指数用于评估植被整体健康和水分状况,图像纹理用于捕捉作物空间分布、纹理和结构特征,表型参数用于立体反映作物生理和形态信息,它们在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的机理上具有互补性。基于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是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的最佳模型(决定系数为0.841,均方根误差为0.043 mol/(m2·s),平均绝对误差为0.034 mol/(m2·s) ),并显著改善了对气孔导度较低值的低估情况。绘制的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呈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能够便捷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以优化灌溉策略,调整资源分配。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的水分胁迫诊断提供一种可行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