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5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林业   668篇
农学   536篇
基础科学   415篇
  947篇
综合类   4070篇
农作物   574篇
水产渔业   342篇
畜牧兽医   1766篇
园艺   490篇
植物保护   49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79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s the storage organ of maize, kernel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 of storage production directly determines maize yield and quality. In this study, a stable defective kernel mutant, named as defective kernel 101 (dek101), was identifi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 haploid (DH) lines in maize. The dek101 kernels displayed severely shrunk kernel appearance, significantly reduced kernel weight, lethal embryo, defective endosperm and were incapable of germinating. The dek101 showed obvious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at 12 days after pollination (DAP). The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volume of the kernels were no longer increased after 21 DAP.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starch granules of dek101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compared with wild-type kernels. Genetic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utant trait was controlled by a recessive single gene. Using 441 F2 individuals and 1648 F3 individuals, dek101 was narrowed down to a genomic region of about 300 kb between the InDel marker IDP2182 and IDP4600 on chromosome 1, which contains five predicted genes. These resul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ining functional genes related to maize kernel development and deciphering the mechanism of gra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2.
平均指标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指标应用广泛,在统计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熟练掌握平均指标的计算与应用,有利于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及统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3.
驯鹿18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驯鹿 (Rangifertarandus)的 1 8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 ,序列长度为 1 1 47bp ,并且已被发送到Genebank上 ,其登录号是AY1 45 5 2 7。  相似文献   
994.
 AAA ATPase (ATPase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cellular activities) 在西瓜噬酸菌的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AA家族中的FtsH蛋白(filamentation temperature-sensitive H)是由ftsH基因编码的,参与生长、致病、环境应激反应、膜内在蛋白质量控制等过程的蛋白,但其在西瓜噬酸菌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实验以西瓜噬酸菌Aac5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基因缺失突变体,测定致病力等各项表型以及突变株中致病相关基因和其他AAA ATPase基因的表达量,初步探索西瓜噬酸菌中ftsH的功能,为FtsH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ftsH缺失显著降低菌株致病力、运动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生长能力和环境胁迫耐受能力,不影响烟草过敏性反应,显著影响西瓜噬酸菌致病相关基因、AAA ATPase基因以及热激转录因子σ32的表达量。这表明ftsH基因的功能与西瓜噬酸菌的致病性和环境耐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2002年冬季在内蒙古科左后旗的天然草场上,采用跟群放牧全日观察法,定量研究了科尔沁牛牧食行为.结果表明,科尔沁牛的平均采食时间为302.2±26.6 min,反刍时间为13.5±22.4 min,卧息时间为21.6±27.8 min,站立时间为14.1±9.5 min,游走时间为78.2±26.6 min.平均采食速度为47.9±15.7口/分钟,平均采食量为5.31千克/头·天.日反刍周期出现于午休时间,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夜间的反刍时间、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总食团数均增加.  相似文献   
996.
科尔沁牛春季的牧食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哈斯  周道玮 《家畜生态》2004,25(4):99-102
2002年春季在内蒙古科左后旗的天然草场上,采用跟群放牧全日观察法,定量研究了自然放牧状态下成年科尔沁牛牧食行为。结果表明,科尔沁牛的平均采食时间为511.36±222.07min,反刍时间为66.38±14.60min,卧息时间为46.50±42.97min,站立时间为10.75±7.98min,游走时间为58.10±20.13min。平均采食速度为62.00±13.04口/分,平均采食量为10.38千克/头·天。对苔草草甸进行的受控放牧试验表明,主要牧草的选择性采食顺序为香茅>蒲公英>马蔺>芦苇>苔草。  相似文献   
997.
马宝霞  白斌  李景侠 《草业科学》2006,23(12):12-16
从生态、社会经济和有效管理3个方面选取了20项指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单项及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处理,计算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总分为77分,说明该保护区的整体保护效果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序聚类法,在对1957-2006年塔里木河干流径流序列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突变点判别的基础上,对干流新渠满、乌斯满和恰拉3个水文断面河道逐月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需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① 近50 a来,人类活动对干流水资源影响程度不断增大,1976年前的径流量可以近似看作自然状态;② 新渠满、乌斯满和恰拉河道年最小需水量分别为17.68×108 m3、10.02×108 m3和3.29×108 m3,年适宜需水量分别为35.65×108 m3、18.23×108 m3和7.00×108 m3;③一般用水期(10月至翌年3月)保证新渠满、乌斯满和恰拉河道最小需水量5.33×108 m3、3.77×108 m3和1.32×108 m3,用水敏感期(4-9月)保证适宜需水量28.99×108 m3、13.70×108 m3和5.09×108 m3即可确保干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999.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3R"原则构建了辽宁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方法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沈大沿线好于周边地区,并向东西两侧逐级递减;资源型城市水平普遍偏低;辽西半干旱地区水平最低。最后分析影响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黄山市国际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相对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来说其国际化水平与所拥有的世界级资源禀赋明显不相称。借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较成熟的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了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特征,规模分布呈现较稳定的单分形结构;空间形态呈现不规则的帕累托分布模式。根据旅游市场规模和位序变化关系,可将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分成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四种类型。最后,分析了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规模演化特征的四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