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7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9篇
  64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通过选取一家四星级高级商务酒店,按照六西格玛的DMAIC模式对六西格玛在服务企业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像酒店这样典型的服务型企业,运用六西格玛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2.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植物提取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提取分离技术。作者对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植物有效成分(如挥发油、多酚、果胶、内酯、蒽醌等)和食品副产物提取中的应用,并对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植物提取物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3.
 ‘中牟脆丰’是早熟鲜食枣新品种。果实较小,平均单果质量5.91 g,整齐度高,肉质酥脆多汁,风味酸甜,可溶性糖含量17.70%,可滴定酸含量0.55%,口感好,鲜食品质上等。结果能力强,丰产性好,裂果轻。9月中下旬成熟,适宜在河南各枣区栽培。  相似文献   
134.
为研究甜瓜属种间杂交质体DNA的遗传规律,利用PCR直接测序法对甜瓜属异缘四倍体新种(Cucumis×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S5自交后代及其杂交母本甜瓜属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和父本栽培黄瓜''北京截头’(Cucumis sativus cv. ''Beijingjietou’)叶绿体基因Matk-trnKrbcL-accD区域的部分D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2 036 bp Matk-trnK区域中存在着1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6个多态性位点的碱基子代与母本相同,只有2个位点与父本相同;在长度为945 bp的rbcL-accD区域中存在着19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8个多态性位点的碱基子代与母本相同,只有1个多态性位点与父本相同。这表明甜瓜属hystrix×sativus种间杂交中质体DNA遗传主要表现为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135.
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软件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构建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构建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6.
不同改良材料对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一次平衡实验法进行腐植酸、草炭、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和上海灰潮土对Cu2+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pH条件下,所有材料对Cu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等温吸附曲线均能较好地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Cu2+初始浓度较小时,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和草炭对Cu2+的吸附量不受pH的影响;Cu2+初始浓度较大时,供试材料对Cu2+吸附量具有随pH值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随着pH的增加,供试材料对Cu2+的解吸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腐植酸和灰潮土对Cu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现象,其解吸率则随pH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各供试材料中,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和草炭对重金属铜的吸持固定能力最强,环境调节控制能力最佳,对Cu2+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绿化植物废弃物>活化绿化植物废弃物>草炭>腐植酸>灰潮土。绿化植物废弃物可以替代草炭用于城市土壤铜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37.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录吉  王建国  王岩  李伟  杨林章 《土壤》2011,43(6):930-934
水稻土淹水后土壤中P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发生了变化,为掌握淹水时间对这种变化影响的规律,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黄泥土为试验样本,在室内进行了不同淹水时间的土壤培育试验,并采用新鲜土壤样品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淹水时间对土壤P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淹水时间主要影响Fe-P、O-P、Ca10-P和Ca8-P的转化.与淹水前相比,淹水使Fe-P和Ca8-P增加、O-P和Ca10-P减少,其中,Fe-P和Ca8-P分别于淹水45和15天后增加最为显著并趋于稳定,此时分别增加了194和9.6 mg/kg(分别占淹水前的93%和73%);O-P和Ca10-P于淹水15天后减少最为显著并趋于稳定,此时分别减少了72和20 mg/kg(分别占淹水前的24%和27%):②淹水改变了水稻土P素有效性及有效P的数量,与淹水前相比,淹水45天,水稻土 P素有效性及有效P的数量最高,有效P增加了32 mg/kg(占淹水前的57%).结论:淹水时间影响着水稻土 P素形态转化、有效性以及有效P的数量,淹水45天,水稻土P素形态转化数量最大、有效性最高和有效P的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8.
Cd胁迫对5种植物体内Cd积累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棉花、曼陀罗、蓖麻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土柱栽培试验,探讨Cd胁迫后,5种植物根系活力与各器官间cd含量的差异,以及5种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与根际土壤营养含量对Cd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1)5种受污染的植物体Cd富集量超出对照不受污染的植物体达3~7倍之多,但都未达富集临界值100 mg/kg.(2)不同植物不同器官Cd运转积累部位不同,以根冠比衡量,蓖麻、玉米、棉花R/S大于1,称作根优势植物;大豆、曼陀罗R/S小于1,称作冠优势植物;棉花R/S近于1,称作冠根均衡植物.5种植物吸收富集最强的前3位植物(大豆、玉米、棉花)都是人工驯化的栽培植物,其吸肥能力强于野生植物的,这种吸肥能力与吸Cd能力是否呈正相关关系,吸肥能力的差异是否可以作为污染土壤利用改良的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3)大豆、曼陀罗茎秆中Cd含量均较根、叶、籽实中的高,考虑到大豆是粮食作物,同时其根部Cd含量仅次子茎的,而曼陀罗作为一种杂草,其地上部Cd转移系数大于1.0,因此,比较供试5种植物,应优先选择曼陀罗用于Cd污染区域的土壤净化.(4)Cd胁迫(5 mg/kg)提高了5种植物根系还原TTC强度,抑制了大豆和蓖麻根际土壤多种酶活性,而促进了曼陀罗和玉米根际土壤多种酶活性以及棉花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5种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对Cd反应较不敏感,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对Cd反应较敏感,多酚氧化酶和过氩化氯酶活性对CA的敏感程度因不同植物而异.结果还表明Cd胁迫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供试5种植物根际土壤营养含量.(5)研究为有效开展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乳蛋白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过程,统计分析覆盖16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37430个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检测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平均3.28±0.22%。其中,乳蛋白率大于等于2.95%的奶牛个体占80.2%,所提供乳蛋白量占群体混合样生鲜乳总蛋白量的79.3%。奶牛的胎次、产奶阶段、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数、泌乳季节、泌乳月份都极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1);饲养区域、奶牛场和年度总体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主要处于2.95%以上(〉80%),合理调控各种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生鲜乳的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140.
为初步探讨苦楝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本试验通过观察苦楝提取物对虫卵和幼虫活性及形态变化的影响,评估其对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活性,以期为家畜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及植物驱虫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试验对苦楝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设置5个浓度(25、12.5、6.25、3.125、1.562 mg/mL)进行虫卵孵化试验和幼虫活性试验,对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虫卵及幼虫进行计数,并观察药物作用后虫卵和幼虫的孵化状态及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孵育的虫卵和幼虫活力良好,苦楝提取物作用48 h后,虫卵呈未孵化、半孵化状态,发育至桑葚期、蝌蚪期及幼虫期死亡,并且各浓度苦楝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虫卵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在浓度25 mg/mL时,对虫卵孵化的抑制率高达98.2%,在12.5 mg/mL时,苦楝子醇提物对虫卵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苦楝皮醇提取物(P<0.01)。苦楝子提取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差,在50 mg/mL时对幼虫有较高致死率(82.6%)。苦楝皮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时对幼虫的致死效果尤为突出,幼虫死亡率为97.0%,死亡的幼虫呈"直线型"或"弓型"。经方差分析,在12.5~50 mg/mL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苦楝水提取物之间的致死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同浓度苦楝醇提取物对幼虫的致死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所述,苦楝提取物对体外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感染性三期幼虫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 mg/mL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50 mg/mL苦楝皮水提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