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7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9篇
  64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5 毫秒
761.
为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的影响, 确定脊尾白虾养殖适宜投喂频率, 本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投喂频率下脊尾白虾眼柄和肝脏中的生物钟基因表达节律变化, 评估了不同投喂频率对脊尾白虾生物钟系统同步性的影响, 并开展了生长及肌肉组成的同步养殖验证。结果表明: 在投喂频率为<3 次/d 时, 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节律并没有随着投喂频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无论在眼柄或肝脏中均表现出相似的表达周期及表达顶相, 且各自的表达量间也无显著性差异变化。然而, 当投喂频率增加到 4 次/d 时, 肝脏中部分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节律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现为表达周期改变、相位明显偏移及表达量变化。其中, 投喂频率为 3 次/d 时, 脊尾白虾眼柄与肝脏中生物钟基因表达节律的同步性最高。生长结果也显示, 脊尾白虾的生长性能随投喂频率升高(从 1 次/d 至 3 次/d 时)而升高, 3 次/d 时达到最高, 其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分别为(6.65±0.98)%/d 和(199.46±5.42)%。同时, 随着投喂频率升高, 脊尾白虾肌肉组织中的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在 3 次/d 时达到最高, 分别为(19.98±0.04)%和(1.88±0.23)%。投喂频率对脊尾白虾肝脏中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节律有重要影响, 表明该因素对重置或调控脊尾白虾外周生物钟系统有一定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762.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黄芪多糖工艺,研究了超声功率、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对黄芪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80 W,温度55 ℃,液固比50 mL·g-1,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黄芪多糖得率为5.40%。进一步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 8.0.6 Trial分析因素间交互作用对黄芪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与温度和提取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温度与液固比和提取时间交互作用显著。试验模型适合度显著(F=31.99),试验操作可靠(CV=2.53%),黄芪多糖得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间拟合度较好(R2=0.938 8)。该方法工艺简单、节能环保、易于控制,可推广应用于黄芪多糖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63.
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全球人类、动物的健康安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有必要研制针对寄生虫病的疫苗,以阻断寄生虫病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传播。寄生虫存在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已开发的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均未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且商品化疫苗多为针剂疫苗,普通针剂疫苗操作繁琐、运输储藏要求高且易使动物发生应激,直接影响经济成本,因此在实际生产当中需更多操作简单、便于储存、免疫成本更低的新型疫苗,以有效防控寄生虫病。诸多研究表明口服疫苗操作方便,只需通过口服方式投喂且宿主获得的抗体效价水平较高,有望成为预防寄生虫病的有效手段。口服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依靠宿主的黏膜免疫系统来产生作用,即通过机体黏膜表面接种便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宿主提供高效的免疫保护。与传统疫苗相比,口服疫苗最显著的优点就是便于接种且应激小,还能形成强大的黏膜免疫屏障。但胃肠道的环境及易形成免疫耐受等因素也为口服疫苗的开发带来很大的挑战。笔者就黏膜免疫系统与口服疫苗作用机理、近几年寄生虫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及优点与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口服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4.
4个等级内山六安瓜片茶叶氨基酸的组成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HPLC检测了内山六安瓜片4个等级茶样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从每个茶样皆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是主要成分,苏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较少。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8.848±0.671)、(32.774±1.177)、(26.113±0.326)和(21.887±0.354)mg·g~(-1),茶氨酸分别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9.86%、69.71%、67.33%和60.20%。特级瓜片的谷氨酸含量分别超出一级、二级至三级含量的19.3%、37.4%和55.7%。根据滋味,将18种氨基酸分为6类:滋味相关类(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茶氨酸)、鲜爽类(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茶氨酸)、鲜味类(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甜味类(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芳香类(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苦味类(组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前3类分别占这4个等级茶样游离氨基酸的82.95%~88.69%、77.89%~85.00%和17.79%~19.52%;前3类的每个类型含量在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的含量显著递减。据此认为可尝试将氨基酸按滋味分类以便评判不同等级茶叶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对茶汤鲜度的贡献率。还计算了每个等级瓜片18种氨基酸含量之间相关性,探讨了显著正相关的组数对茶汤滋味的协同增效及其在不同等级瓜片茶叶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