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219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142篇
  277篇
综合类   559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217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甜玉米品种稳定性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方差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对不同地点随机区组试验中甜玉米株高,穗长和产量的品种差异显著性。试验精确度和品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年单点随机区组试验中除了呈贡和石林的穗长以外,其余各点性状的品种差异都是极显著的,同一性状不同地点的品种间差异表现不一致,这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所致,石林点试验精确度最高,其余两点的次之,超甜20号在3个性状上的表现最稳定。黑甜糯产量最不稳定,白甜糯株高和穗长最不稳定。株高,穗长,产量的互作效应主成分(IPCA)的平方和分别占交互作用平方的93.2%,90.9%和80.3%。解释了大部分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由此计算获得的稳定性参数(Di)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2.
山羊c-Myc原癌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GST-Myc融合蛋白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子克隆、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技术获得山羊GST-Sox2融合蛋白.用RT-PCR方法从山羊(Capra hircus)肠组织克隆了c-Myc基因,通过TA克隆,构建了pMD18-T-Myc质粒.DNA测序证明,山羊c-Myc全长cDNA约1320 bp,该序列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39个氨基酸,经分析该序列与绵羊(Ovis aries)的c-Myc序列同源性为99.2%.将该cDNA片段亚克隆至pGEX-KG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KG-Myc.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由IPTG诱导表达,以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纯化GST-Myc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纯化的GST-Myc融合蛋白约75 kD,与预期值相符,且呈现清晰的单一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该融合蛋白能够被GST抗体所识别.本实验克隆了山羊c-Myc基因,获得了高纯度的GST-Myc融合蛋白,为其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山羊iPS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检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叶片中的吲哚乙酸和脱落酸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试验以盆载3年生新红星/西府海棠为试材,研究如何提取、纯化和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苹果新梢叶片中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新梢叶片用80%冷甲醇抽提。抽提液于不同PH值下在氯仿和水相之间分配,然后用PVP和C-18筒柱进一步纯化。最后以甲醇、水(PH4.0)为流动相,在μ-BondPakC-18反相柱上进行HPLC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检测、鉴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4.
陕西省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陕西省主要小麦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农家种亚基类型单一 ,育成种和早期国外种亚基类型分布不尽合理 ,3类材料均缺乏优质亚基 ;近期国外品种 Glu- 13个基因位点优质亚基数量较多 ,特别是 5 +10亚基 ,应加强引进、研究和利用 ;亚基 1(Glu- A1a) ,14 +15 (Glu- B1h) ,17+18(Glu- B1i)和 5 +10 (Glu- D1d)分别对多种加工品质性状效应较大 ,均为优质亚基 ;3个基因位点对加工品质的贡献值大小次序为 Glu- D1>Glu- A1>Glu- B1。  相似文献   
85.
超甜玉米周年性生产性能及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 16个月的周年性生产试验表明 ,在广州地区 ,超甜玉米的最适宜播种期为 2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 8月中下旬 ,且春播鲜穗产量高于秋播 ;在其它时期可以播种 ,但经济产量较低 ;超甜玉米的鲜穗收获期一般是吐丝后 2 6d左右 ;用抽雄到鲜穗收获期的有效积温 (≥ 10℃ )作为超甜玉米鲜穗收获期的标准要比单纯使用持续时间更为准确、科学 ,相应的有效积温为 370℃左右 .  相似文献   
86.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林分的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器,以渗透量、稳渗速率、初损雨量、初损历时、产流量、产沙量等为指标,对不同密度林地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在该地区利用刺槐和油松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密度应该以3 000 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7.
红鳍东方鲀仔鱼期摄食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水温 ( 1 6± 1 )℃条件下 ,红鳍东方 (Takifugurubripes)仔鱼孵出后 4d开始摄食 ,此时其卵黄囊体积由初孵时的 0 636mm3减少到 0 375mm3;1 2d时 ,卵黄完全耗尽。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卵黄耗尽时 ,可达 1 0 0 % ;仔鱼能维持 9d高达 90 %以上的初次摄食率。初次摄食强度最大值也出现在 1 2d。饥饿不可逆点 (PNR)出现在 1 5~ 1 6d。在内营养期日平均增长率为 0 2 1 7mm/d ;在PNR前的摄食期 ,饥饿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 0 0 1 7mm/d ;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 0 0 95mm/d ;PNR后至死亡前 ,饥饿仔鱼呈负增长 ,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 0 41 0mm/d。  相似文献   
88.
纸浆模塑餐盒防油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纸浆模塑快餐盒防油防水剂的选择及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就防油防水剂的使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推荐了优化的工艺条件,AKD用量0.25%~0.4%,F321,1.5%~25%,助留剂0.015%~0.02%。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河北省太行山刺槐种群乔木层生物量、各组分量及种群密度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刺槐种群自人工造林伊始,其种群总生物量、各组分量、种群密度(断面积表示)即表现出速增性,约至12a生达到峰值,基本符合Logistic规律。此后随个体间竞争的加剧,自疏作用加强,种群呈不稳定状态,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下降,由一个同龄纯林逐渐趋向于具有多代个体年龄结构稳定的群体,并使种群生物量回复到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本文还建立了生物量及各组分量与种群年龄、密度的相关模型,及W~f(A,G,H)多元线性回归议程。  相似文献   
90.
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利用侧芽进行泡桐人工接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结果显示:1)在高密度粗放管理条件下,毛白33泡桐分枝习性表现为假二叉分枝,第2年不能接干的占42%,而58%的单株分枝特性表现为合轴分枝与假单轴分枝(近似顶芽接干的主轴分枝或单轴分枝),能够实现自然接干,这3种分枝类型可以统称为假轴分枝;2)第2年接干单株的接干形率均较大,但能不错位通直接干的仅占14%,86%的接干单株的错位状况需要2~3年后才能得到改善;3)在接干单株中,从接干的上侧芽向下数,越向下在干上分布的侧芽萌发成枝的长度、粗度越小,枯死率越高,但与主干上方夹角逐渐变大,第4对侧枝的分枝夹角最大,以下夹角减小,长度、粗度减小趋势变缓,并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