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8篇
  免费   1364篇
  国内免费   2099篇
林业   2235篇
农学   2230篇
基础科学   1657篇
  3012篇
综合类   7912篇
农作物   1086篇
水产渔业   1042篇
畜牧兽医   3152篇
园艺   1121篇
植物保护   1274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892篇
  2021年   996篇
  2020年   986篇
  2019年   949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1067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1074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1295篇
  2012年   1672篇
  2011年   1742篇
  2010年   1531篇
  2009年   1403篇
  2008年   1304篇
  2007年   1345篇
  2006年   1089篇
  2005年   904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基于ArcGIS Engine的土地变更调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动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是土地变更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根据土地变更调查的特点,设计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土地变更调查管理系统,实现变更数据不同时期、不同数据源的叠加分析,并自动输出报表。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土地变更调查管理系统能够保证变更前后的各地类总面积不变,同时能够根据调查的变更数据分析出地类发生变化的流向,从而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942.
南方红壤区植被覆盖因子估算模型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红壤区植被覆盖因子变化规律、构建植被覆盖因子计算模型可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及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广东省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200余场降雨试验观测数据,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各关键因子与次降雨土壤侵蚀模数(Individual Rainfall Event Soil Erosion Modulus,ISEM)间定量关系,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系列次降雨事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应植被覆盖因子值,构建了植被覆盖因子值与植被覆盖度间数学模型,从点、面2个尺度对模型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ISEM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降低;ISEM与雨前土壤表层含水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数关系;ISEM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ISEM随次降雨量、次降雨侵蚀力和次降雨径流深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变化关系。2)构建了植被覆盖因子值与植被覆盖度间二阶指数衰减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和纳什系数分别达0.947和0.876。点尺度验证结果表明90%样本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0.30;面尺度验证结果表明,70%~80%的植被覆盖因子计算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1。总体而言,该模型计算精度较为理想,但由于研究对象典型的时空尺度特征,仍需要更多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完善和验证。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理解红壤区土壤侵蚀规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43.
花江峡谷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膑  钱晓刚  彭熙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39-141,157
花江峡谷是一个严重石漠化的喀斯特峡谷,水分是花江峡谷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故在花江峡谷区如何选择适当的植被类型是充分利用降水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研究花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适合该区生态修复的植被类型,为峡谷区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多年生的柚木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影响较大;花椒树(特别是长势好的花椒树木)对土壤水分的保持具有明显作用。(2)在时间分布上,各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含水量均随降雨量的多少而升降,但进入12月份在降雨量最低的情况下,花椒的土壤含水量甚至出现升高的现象,反映了花椒特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大面积种植花椒树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4.
微喷带单孔喷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微喷带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设备,该文根据其灌溉特点,设计了研究微喷带喷水量分布的试验装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量分布的测试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喷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微喷带的灌溉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946.
详细介绍了用双阻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活体测定小白菜叶片活体细胞中硝酸根离子的活度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微电极与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呈对数曲线的关系,斜率为48~58 mV,对硝酸根离子浓度有较低的检出限,是一种选择性高、灵敏、经济的测定植物活体细胞中离子活度的方法.小白菜生长至六叶期时,用含有5mol m-3 NO3-的营养液诱导48h.测定结果表明,叶片细胞中硝酸根离子活度分布在活度高低明显不同的两个区间内,在细胞质中是0.24~10 mol m-3,液泡中20~110 mol m-3, 且两个区间在细胞跨膜电位上也有差异.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 所以,植物所吸收的硝酸根离子都集中在液泡中.  相似文献   
947.
地下滴灌灌水器堵塞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滴灌(SDI)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系统易于堵塞,堵塞问题成为影响地下滴灌成败的关键。通过对运行8年的地下滴灌系统堵塞的实地调查,迷宫式、微管式和孔口式等3类型的灌水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堵塞,堵塞率分别达到16.67%、25%和63.89%。分析3类型灌水器的堵塞状况,引起地下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是进入系统的微粒在流道壁的附着和发育。为此,提出加强过滤、定时冲洗和改变滴头流道设计等解决地下滴灌堵塞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8.
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林体系是防护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中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国内外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就其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奥地利、前苏联、中国,在水土保持林体系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起到了带头作用。奥地利建立的森林工程措施综合治理体系,已被许多国家采纳和推广。前苏联在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林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和营造的理论依据。我国提出的生态林业和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理论,是对世界水土保持林体系发展的一大贡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尺度小、林分稳定性差、无合适理论依据和空间配置不合理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应是未来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9.
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选择山西省一年两作和一年一作两种种植制度下的两个自然村作为试点,通过网格方法采取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半方差函数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农业传统施肥措施影响较大的N、P和OM,变异相对较大;而Ca、Mg、K、Cu、Fe、Mn等养分,传统施肥投入较少,土壤变异相对较小;土壤养分性质存在半方差结构,拟合模型包括球型、线型和指数型,但同一养分拟合半方差模型不尽相同。即使模型一致,最大相关距离也不一样,而且空间变异性强弱程度也不尽相同。Ca、N、Mn显示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K、P、S显示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0.
为综合利用春砂仁中多种有效成分,该文设计三级提取方案,先除去杂质并回收芳香及呈味成分,然后采用微波-水溶液法提取春砂仁多糖,以前级温和的条件保护后级提取产物(多糖)的特性。通过GC-MS分析得到春砂仁低极性组分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然后提高提取剂的极性,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别选择了水溶液提取春砂仁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液固比10∶1(V/W),微波功率600 W,提取温度80℃,时间 20 min,春砂仁粗多糖产率为11.33%;纯化粗多糖的条件:Sevag试剂中氯仿与正丁醇的比例为3∶1,萃取3次,所得纯化多糖的产率为50.30%;干燥多糖的条件:温度-49~-56℃,压强24~40 kPa,干燥时间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