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40篇
  免费   1637篇
  国内免费   2776篇
林业   2033篇
农学   2187篇
基础科学   1590篇
  3117篇
综合类   12523篇
农作物   1971篇
水产渔业   1282篇
畜牧兽医   4222篇
园艺   1766篇
植物保护   1362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1162篇
  2021年   1305篇
  2020年   1184篇
  2019年   1192篇
  2018年   806篇
  2017年   1308篇
  2016年   918篇
  2015年   1410篇
  2014年   1394篇
  2013年   1569篇
  2012年   2221篇
  2011年   2234篇
  2010年   2147篇
  2009年   1847篇
  2008年   1962篇
  2007年   1693篇
  2006年   1507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778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691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81.
【目的】研究大棚番茄与大蒜(青蒜)连续套种3年对作物的生物效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2010-08-2011-07,在塑料大棚内以番茄单作为对照,设番茄套作大蒜和番茄套作青蒜2个处理,在秋茬番茄行间套种大蒜或青蒜,大蒜(青蒜)生长持续到春季,此时定植春茬番茄,分析比较不同模式连续种植第3年时的作物生物效应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番茄单作相比,套蒜处理对秋茬番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其主要品质指标,但套蒜处理对春茬番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套作大蒜和青蒜对番茄根结线虫有一定抑制作用,其防病效果在秋茬番茄上分别为54.9%和60.0%,在春茬番茄上分别为34.3%和39.4%。套蒜处理可明显提高秋茬和春茬番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效果不同。不同套作模式的年产值不同,套作大蒜和青蒜处理分别较番茄单作增值11.0%和11.9%。【结论】连续套蒜可消减大棚番茄根结线虫病,提高年产值。  相似文献   
982.
为探索定量评估干旱灾害对旱区冬小麦造成损失的方法,以山东省莒县为例,利用1981—2010年莒县三十年气候整编资料以及历年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运用FAO PM公式,对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旱灾害等级》中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可能蒸散量、需水量、水分亏缺率进行求算,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系数表(Kc)中后期阶段的发育期、Kc的界定取值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等进行订正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间各生育阶段总可能蒸散量518.741 mm、不同作物系数小麦总需水量466.393 mm,平均作物系数总需水量440.93 mm,进而求算的阶段水分亏缺率符合实际,效果良好,用水分亏缺率作为评估干旱对冬小麦造成损失的方法可取,可以满足依据水分亏缺率对小麦产量的预报评估需要,可为基层和各级科研人员掌握和了解小麦干旱灾害评估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983.
以两年生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播种苗为研究材料,对幼苗的物候和苗高、地径等生长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苗高、地径年生长节律拟合效果明显,效果较好。同时将幼苗生长时期划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各阶段明显。6月、8月和9月中旬是地径生长的3次高峰期,而苗高仅出现一次连续快速生长期(6~7月中旬)。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苗高、地径生长密切相关,呈线性生长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苗高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所选气象环境因子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显著。幼苗全年叶绿素荧光测定得出,Fv/Fm值全年波动不大,表明植物受环境胁迫影响较小,幼苗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984.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6.55%、37.41和7.8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以及能够显著地提高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黑麦草幼苗根系长度、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95%、13.33%、40.57%、73.68%和36.36%;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 4.09%和75.50%;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四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三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85.
以阜新地区为例,开展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水肥和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设计0 kg·hm-2,6 000 kg·hm-2,12 000 kg·hm-2,18 000 kg·hm-2、24 000 kg·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4 m×15 m)为60 m2。研究结果表明,对照CK不施用秸秆处理,深耕加秸秆的方法,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除了对照之外,各个处理剂量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且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说明秸秆在土壤中始终处于水分的非饱和状态,并不是秸秆剂量越大越好。各个层次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变化较明显,其中10~20 cm深处土壤容重变化最大,各个处理土壤容重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值减少的趋势,下降幅度为12 000 kg·hm-2>6 000 kg·hm-2>18 000 kg·hm-2。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物的光合效率,以12 000 kg·h m-2处理较好。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显著,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施入量在0~12 000 kg·hm-2之间,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超过18 000 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建议推广剂量为1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986.
抑食肼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21%抑食肼可湿性粉剂为受试农药,研究其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和21 d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大型溞各个繁殖和生长指标变化,建立毒物剂量-反应关系,并寻找其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1%抑食肼可湿性粉剂对大型溞的48 h-EC50为0.94 mg·L-1;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抑食肼对大型溞的初次蜕壳时间、蜕壳次数、产卵时间、产幼溞数和产幼溞胎数等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0.135 mg·L-1的暴露浓度可以显著减少大型溞蜕壳次数、产幼溞总数量和产幼溞胎数,综合各个繁殖毒性终点指标,21 d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为0.045 mg·L-1。此外,研究还发现低至0.015 mg·L-1的抑食肼暴露21 d可以使母溞体长显著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抑食肼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87.
为明确能源作物柳枝稷在缺钾条件下的耐受能力,筛选出耐贫瘠性强的优质种质资源,以13个柳枝稷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室中开展水培试验,通过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等评价指标的测定,采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柳枝稷在缺钾胁迫下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缺钾胁迫下,13个柳枝稷品种地上及地下部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具体表现为:生长速度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面积减少,光合速率降低,进而导致其总生物量积累下降。由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得出的13个品种耐胁迫性由高到低依次为:Cave-In-Rock、Trailblazer、BJ-5、Forestburg、BJ-4、Pathfinder、BJ-3、BJ-2、Blackwell、Alamo、BJ-1、BJ-6、Kanlow。  相似文献   
988.
采用GC/MS对黄浦江表层20个沉积物样品中的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沉积物中总PAHs含量为0.723~38.541μg·g-1,其中3环和4环所占比例较高,部分样品中总PAHs含量超过了风险评价低值(ER-L或ISQV-L),对该区水生生物具有潜在不利影响。运用非负约束因子分析法(FA-NNC)和PMF模型,分析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类型及源的贡献率。PMF和FA-NNC分析得到三个主因子,并且各自得到的总PAHs浓度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 4和0.999 6。两种模型对于PAHs的来源有较为一致的判定结果,分别是交通源、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炼焦源。由FA-NNC得到的3个源的贡献率依次为交通源71.3%,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12.0%,炼焦16.6%;与之对应,PMF得到的源贡献率依次为57.6%、32.1%、10.3%。  相似文献   
989.
家蚕肠液蛋白酶对家蚕消化吸收蛋白质及其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探明影响家蚕肠道蛋白酶活力的因素,从家蚕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蛋白酶酶液,在不同温度、pH及金属离子处理条件下,用福林-酚法测定酶活力变化情况,确定家蚕肠液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同时研究了家蚕中肠蛋白酶活力随龄期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5℃、pH10.0左右条件下蛋白酶活力最大,低浓度Mn2+、Fe2+、Cu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高浓度Ca2+对酶有抑制作用,Mg2+浓度对酶活物影响不明显,家蚕中肠蛋白酶活力随龄期增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990.
为探究不同冷冻解冻方法对猪精子损伤的影响,采用2种常用的冷冻解冻方法处理猪精子,分别对其顶体膜蛋白进行分离,进行SDS-PAGE电泳和总灰度值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次稀释法进行猪精液的冷冻保存较二次稀释法解冻后精子活率高,精子顶体膜蛋白组分中除125 ku和90 ku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二次稀释法外,120 ku、48 ku、36 ku均高于二次稀释法。可见,猪精子在受到更深层次(二次稀释法对精子冷冻解冻损伤大)的冷冻损伤时,伴随着顶体膜蛋白125 ku和90 ku表达水平的升高以及120、48及36 ku表达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