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44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42篇
  147篇
综合类   525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明确宽幅条播对燕麦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调节作用及其适宜种植密度,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种播种方式(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和三个种植密度水平[300×10株·hm-2(D1)、450×10株·hm-2(D2)、600×10株·hm-2(D3)],分析了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燕麦植株抗倒伏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的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显著高于常规条播。在籽粒灌浆期,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的燕麦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在 D1、D2、D3下分别提高9.3%、11.6%和17.0%,茎粗分别增加7.3%、7.6%和7.3%,株高分别降低2.3%、1.9%和3.0%,重心高度分别下降 6.5%、7.8%和 6.0%。相比于常规条播,燕麦宽幅条播主要通过增加穗数来增产。在D1、D2、D3下,宽幅条播的两年平均产量较常规条播分别增加了8.6%、9.3%和14.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播种方式下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呈减小趋势,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均呈增加趋势,但宽幅条播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常规条播。因此,生产中采用宽幅条播可显著提高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实现燕麦抗倒性与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宽幅条播燕麦达到最高产的密度为600×10 株·hm-2。  相似文献   
62.
皱纹盘鲍与光棘球海胆筏式混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皱纹盘鲍与光棘球海胆的混养可有效地防治污损生物的附着。综合分析鲍与海胆的生长、存活及防污损生物附着的效果,在生长期、高温期和恢复生长期混养海胆的最适密度分别为15.20个/格和15-20个/格。  相似文献   
63.
经济发展改变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域水生生态环境,为了揭示该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状况,分别于2011年6月、7月及9月按对4个代表性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研究,并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及其结合Shannon-Weaver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营养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浮游植物有86种,其中绿藻门最多,34种,占全部浮游植物种类的39.53%;硅藻次之,29种,占总种类的33.73%;蓝藻门14种,占总种类的16.28%。浮游植物总平均密度为9.79×105 ind•L-1,总平均生物量为0.303mg•L-1,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铜陵沙头南>铜陵沙头北>萝卜洲尾南>萝卜洲尾北;平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铜陵沙头南>铜陵沙头北>萝卜洲尾北>萝卜洲尾南。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水质属于富营养型,处于α-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4.
对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能量、脂肪和脂肪酸、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其它饲料添加剂的饲养试验效应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对室内越冬幼鲍进行5种不同方式的剥离实验,以电剥离与温差刺激相结合的方式为最佳,单一使用温差刺激的剥离效果最差,酒精麻醉等其余3种幼鲍剥离方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6.
蓄水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收支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近10年来长江三峡库区江段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数据,以及三峡库区支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淹没土壤释放、工农业排放等主要形式的氮、磷营养盐负荷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杏的结果,采用箱式模型对蓄水(135~139m)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进行收支计算,以期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江段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长江营养盐输送过程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上游输入的总氮、总磷是三峡水库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占入库负荷的80%~90%;蓄水后入库营养盐负荷种类增加,主要是淹没土壤的释放作用.蓄水前总氮、总磷入库负荷与出库负荷相等,蓄水后入库营养盐有约18%的总氮和15%的总磷滞留于水库中,而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受蓄水因素影响较小.颗粒氮磷营养盐的沉降、生物吸收以及残体的沉降作用是导致出库营养盐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过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7.
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对经特异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筛选出的转基因植株及其受体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麦谷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的HMW—GS亚基组成发生了变化,转基因株系缺少了受体的10亚基,新出现了受体所没有的8和12亚基。醇溶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与受体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转基因后代中出现了新带或者缺少了受体的部分谱带及表达量的差异。转基因株系的品质性状有所改善,其幅度大小因转化株系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8.
以国内外桃胚轴再生方面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影响其再生的相关因子如品种、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配比、取材部位、培养条件、胚轴取样时间和放置方式等进行了分析讨论,旨在为建立桃胚轴高频再生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生育期缩短5~14 d;播期每推迟10 d,营养生长期平均推迟5~9 d;燕麦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分配、全生育期降雨总量和苗期积温提高。(2)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和整个生育期降雨总量增加有利于燕麦产量提高,分蘖到拔节期积温和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到灌浆期的降雨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到成熟期期间降雨不利于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5月28日播种的燕麦生长表现最佳,株高、茎粗和籽粒产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提高了21.57%、25.12%和24.91%;燕麦品质以5月18日播种表现最优,β-葡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平均提高了43.11%、9.22%和14.65%。总之,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不同的播期主要因为各生育时期的降雨量不同而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其中拔节到灌浆期间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燕麦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燕麦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70.
沸石复混肥对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沸石含量的沸石复混肥对盆栽油菜苗期不同阶段N、P、K养分吸收量,油菜籽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复混肥处理与对照复混肥比较,在苗期的前2个月,油菜吸收的N、P、K均为前者大于后者,而在第3个月开始,为后者大于前者.从整个苗期来看,相比复混肥对照,沸石复混肥处理的油菜N、P、K养分吸收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磷吸收量随沸石复混肥中沸石比例的增大而明显下降.沸石能减轻土壤酸化程度,提高土壤pH值,降低EXC-Mn.沸石在复混肥中的比例以10%~15%的含量较为合适,相比对照复混肥,增产可达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