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81.
洋桔梗叶片培养不定芽发生和微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洋桔梗叶片为材料,建立了洋桔梗叶片高效不定芽发生、植株再生体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外植体不定芽发生、壮苗和生根的效应。结果显示,MS BA 1mg/L是叶片不定芽发生的适宜培养基;MS BA 0.Img/L NAA 0.05mg/L是试管嫩梢形成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 IAA 0.1mg/L培养基是壮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草炭珍珠岩基质是生根苗移栽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282.
[目的]了解‘冬杏’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及其与其它杏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观察和测定冬杏和其它杏品种的花器官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果]‘冬杏’中长花柱比率82.4%,雌蕊退化率较低。花粉量为32183.2粒/花,含量较低。离体花粉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花粉萌发率为53.0%,花粉活力相对偏低。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 d,离体花粉的活力随贮藏时间持续下降,在开花(贮藏)3 d后花粉萌发率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柱头可授性先增强后减弱,开花后2h~4h柱头可授性极强。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略短于其它品种。[结论]‘冬杏’中长花柱比率较高,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  相似文献   
28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短尾鮠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等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精子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精子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短尾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近侧中心粒和远侧中心粒靠近核的中央;鞭毛呈9+2轴丝结构,并具有由外膜折迭形成的波浪形的鳍状结构。  相似文献   
284.
骆驼蓬是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恢复重要的地被植物。采用不同温度热水浸泡种子和在不同发芽温度下处理种子的方法来研究驼驼蓬种子的发芽特性。结果表明:骆驼蓬种子浸泡在30~40℃的水中2小时,可促进发芽,发芽较快,30℃时的发芽率最高;在温度20~25℃之间骆驼蓬种子发芽较快且发芽整齐,25℃的发芽势最强、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285.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采煤沉陷区玉米生物量反演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运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扰动下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及地表耕地损毁程度的方法,以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面积水所引起的农作物渍害影响为例,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传统植被指数的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进行扩展,优选了22种植被指数,结合田间同步实测生物量数据,采用经验模型法分别构建了一元回归、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逐步回归(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的生物量反演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估测精度(EA)3个指标筛选出最佳模型。最后,基于最佳模型进行研究区玉米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反演和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的植被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算精度最高,其决定系数R2为0.83,比其他模型增加了0.10~0.1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178.72 g/m2,比其他模型减少了29.65~60.23 g/m2,估测精度EA可达到79.4%,比其他模型提高了3.3%~7.1%。这说明红边波段更适于采煤沉陷区作物生物量的估算,引入红边波段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采煤沉陷影响下玉米生物量无人机遥感反演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盆地内玉米生物量主要分布于592~1 050 g/m2,其面积占研究区的74.4%,地表生物量低于352 g/m2的作物面积达到14.1%,玉米整体长势受采煤扰动影响较为严重,玉米生物量呈现从沉陷盆地边缘往中心逐渐降低的趋势。本文研究为同类型其他高潜水位矿区土地损毁监测与评价、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86.
水库作为一类人工修建的重要水资源调蓄地,其水体营养盐含量等指标受水文气象过程的影响很大。为探索我国东南山区水库营养盐的时空变化规律,以钱塘江流域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为例,利用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的水质调查数据,结合同期气温、降雨量和入库流量等气象水文数据,分析了水文气象过程对千岛湖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1)千岛湖营养盐浓度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TN浓度0.69~2.06 mg/L,平均值为(1.12±0.26) mg/L,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TP浓度0.004~0.096 mg/L,平均值为(0.030±0.021)mg/L,高值出现在春季;空间上呈现为河流区到湖泊区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2)千岛湖降雨量、入库流量及气温等水文气象条件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1),3-7月的降雨和入库流量超过总量的70%,高温出现在7-8月,月均温度高达30℃;(3)氮磷营养盐浓度与入库流量的相关性强于降雨,且入库流量及降雨对磷的影响更大;不同区域对入库流量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河流区响应最快,其次是过渡区,湖泊区最慢,反映出氮、磷在水库扩散过程中的滞后性;(4)温度通过影响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带来的水体颗粒态氮、磷变化影响水体TN、TP浓度,但不同湖区的响应不同;3~7 d的累积温度与过渡区氮、磷的关系好于河流区,可能与过渡区浮游植物生长与营养盐浓度变化更为敏感有关。研究表明,水文气象过程对大型水库水体氮磷的影响作用强烈且复杂,物理扩散与沉降、化学变化及生物生长累积等作用使得水体氮磷浓度对水文气象过程响应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在水库水质管理和机制分析中应当充分考虑这种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287.
垂吊型矮牵牛叶片培养不定芽发生和微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垂吊型矮牵牛叶片为材料 ,建立了垂吊型矮牵牛叶片高效不定芽发生、植株再生和微繁的技术体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叶片不定芽发生、壮苗和生根的效应。结果显示 ,MS +BA 2mg L +NAA 0 1mg L是叶片不定芽发生的适宜培养基 ;MS +BA 0 5mg L +IBA0 1mg L +GA 0 5mg L是不定芽形成壮苗的适宜培养基 ;MS +IAA 0 1mg L是壮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草炭珍珠岩基质是生根苗移栽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288.
噪声会对鱼类行为和生理造成各种负面影响,研究噪声的影响在鱼类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噪声对鱼类听力、信息掩蔽、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的研究在实验声场场景、声波粒子运动、实验设置形式和试验周期监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的研究缺陷,提出了模拟真实声场场景、探测声波粒子运动对鱼类的影响、开展多样化形式的噪声暴露实验并进行周期性监测等建议,为噪声对鱼类影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89.
为探讨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磷素、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季节动态的影响,分别在春季、夏季和冬季以典型围封草地(FG)、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退化草甸(HD)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季节不同类型草地 0~10,10~20,20~30 cm 土层全磷、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磷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相比 FG,夏季退化高寒草地 0~10 cm 土层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 05),但 LD、MD 和 HD 间差异不显著;退化导致 10~20 cm 土层全磷含量显著降低(P< 0. 05)。同一类型草地同一土层全磷含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与夏季相比,冬季 0~10 cm 土层土壤全磷含量从 FG 到 HD 依次增加了 308. 33%、150. 00%、176. 20%、177. 30%。FG 春季 0~10 cm 土层有效磷含量为 30 mg/kg,随退化程度加剧,从 LD 到 HD 含量依次升高。FG 和 HD 季节与土层交互效应有效磷含量差异极显著,而 LD 和 MD 不显著。LD 和 MD 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HD 则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同一退化程度高寒草地 0~10 cm 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剖面 10~30 cm 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春夏两季显著升高(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在冬季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冬季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有效磷状况。  相似文献   
290.
了解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为拉萨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选取了拉萨河中下游17个样点,于2015年5月、8月和2016年11月进行原生动物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水样153份,分析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该流域原生动物类群组成中稀有种、偶见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群落与理化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1)3个季节,稀有种80种,占总物种的40%;偶见种95种,占总物种的48%;常见种21种,占总物种的11%;恒见种1种,占总物种的0.5%。(2)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物种类群组成中偶见种是原生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的重要贡献者。(3)多样性指数表明,Richness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春季和夏季高于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夏季。(4)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流域均具有显著差异,且流域差异相比季节差异较大。(5)根据Mantel检验分析原生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环境因子中,水温(WT)、总溶解性固体(TDS)、盐度(Salt)、电导率(EC)、总磷(TP)及溶解氧(DO)是影响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