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6篇
  免费   711篇
  国内免费   992篇
林业   893篇
农学   463篇
基础科学   571篇
  1076篇
综合类   5278篇
农作物   678篇
水产渔业   490篇
畜牧兽医   1842篇
园艺   754篇
植物保护   53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926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754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牧等因素对地上地下植被碳库的相对贡献。【方法】 基于2002—2009年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调查数据,结合同期MODIS/NDVI遥感影像和1﹕100万草地类型图,建立了我国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整合野外考察数据和前人研究结果,探讨了研究区地上地下生物碳库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研究区255个县级行政单元,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碳库与气候要素、土壤要素及家畜承载量的关系,应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解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草地碳密度的相对贡献。【结果】 (1)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区草地地上平均生物碳密度为36.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为362.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高于地上10倍,均呈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频率分布图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整个研究区及草原亚区、荒漠亚区、农牧交错亚区内,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M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MAT)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Clay%)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Sand%)呈显著负相关,整个研究区家畜承载量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黏粒含量(Clay%)、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空间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29.6%(P<0.001)、5.8%(P<0.001)、0.8%(P<0.05)、1.3%(P<0.001);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于年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砂粒含量(Sand%),对方差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2.1%(P<0.001)、6.8%(P<0.001)、1.9%(P<0.005),放牧强度没有明显贡献。【结论】 气候条件尤其是年降水量是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质地对植被生物碳库也有显著贡献,尤其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更加显著;放牧强度只能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化的1.3%、对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贡献,这一发现意味着气候对生物量碳库的贡献远大于放牧影响。  相似文献   
92.
93.
试验探究了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35 m3·(m2·d)-1时,系统对TN、NH4+-N、COD和TP去除效率分别为(89.84±7.64)%、(98.67±1.31)%、(61.63±16.01)%和(70.21±8.00)%。湿地中一共发现11个主要菌门、18个主要菌纲和33个主要菌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其中的优势菌门,它们在各级湿地中表层和底层的相对丰度分别是57.26%、61.37%、91.60%、93.22%、88.78%、88.02%。蓝藻菌纲(Cya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是其中优势菌纲,约占主要菌纲的70%。共有17个优势菌属,在各级湿地中的分布情况不同,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集中分布于第三级湿地,其次是Leptolyngbya、席藻属(Phormidium),在第一、二级湿地中广泛分布。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良好污水净化效果,系统中有机物和氮素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作用,磷素的去除主要依靠基质吸附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94.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丁丽玲 《农业工程》2019,9(5):14-16
为了加快丽水市水果产业发展,该文对丽水市水果产业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该市水果产业生产相关主要环节所需机械装备与技术。   相似文献   
96.
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性质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策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岛南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低地雨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植被调查,并研究其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结果表明:维管植物隶属于65科150属213种,种子植物63科148属211种,分别占海南岛和全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的32.66%、19.29%,13.56%、4.69%和7.65%、0.78%~0.81%;优势科明显,单种科36个,寡种科24个,共占总科数的92.31%;属内种的变化范围为1~6,单种属最多,占总数的76.00%;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性质占绝对优势,这不同于尖峰岭山地雨林热带-亚热带过度性明显的特点;根据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最小取样面积为范围在3 600~6 400 m~2之间,其上限高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4 000 m~2最小面积;相较于山地雨林,其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5年生人工种植人参超微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HR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卡托普利组及人参超微粉0.5、1.0、2.0 g/kg组,每组10只。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SHR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90天的动脉血压,测定超声心动图及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内皮素(ET)、去甲肾上腺素(NE)、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初步探讨其降压机制。结果人参超微粉0.5、1.0 g/kg于给药30、60、90天均可使SHR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使Ang Ⅱ、ET、NE、MDA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对超声心动图、血清NO及IL-6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人参超微粉长期服用可产生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善内皮功能紊乱以及抗自由基氧化损伤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
基于1978—2016年畜禽产品年度产量数据,采用HP滤波技术和非线性MS-AR模型,分析中国畜牧业生产波动的特征,从畜牧业生产区制转换的视角剖析畜牧业生产波动的具体路径,探讨影响畜牧业生产波动和路径转换的原因。结果表明:从生产波动变化趋势上看,猪肉生产增长高峰期出现最早,其次是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生产,牛奶生产增长高峰期出现时间最晚;从生产波动比较上看,猪肉生产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畜牧产业生产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各畜牧产业生产波动趋势存在差异,但近年来总体趋于收敛。通过模型识别将畜牧业生产划分为低速、中速和快速增长3个区制,低速和中速增长区制下各畜禽业产品产量平均增长率在3%和5%左右,而快速增长区制下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猪肉生产倾向于保持中速增长,牛肉、羊肉和牛奶生产容易出现低中速增长往复徘徊的现象,禽肉和禽蛋生产在各区制下均较为稳定且区制变迁较为平稳;改革开放以来,除牛奶产业以外,其他畜牧产业生产基本在低速或中速增长区制时间最长。基于此,提出针对不同畜禽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相机制定不同调控政策,推动畜禽产业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畜禽产业抗冲击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实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采取线上教学形式。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全新的教学形式,需要创新研究和实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通过创新性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保证思政工作大方向,聚焦疫情防控创新思政内容和创新实践思政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做好学生思政工作,确保在抗疫工作取得彻底胜利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围绕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丰硕。精准扶贫理论来源和其形成背景,构成了精准扶贫的逻辑形成基础。梳理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可以归纳出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特征、实践模式和路径、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研究维度。考察学术界现有研究发现,研究中缺乏互动式辩论,实证性研究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化研究有助于在我国扶贫工作的冲刺期构建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