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1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1642篇
林业   1598篇
农学   1077篇
基础科学   714篇
  2417篇
综合类   7132篇
农作物   1733篇
水产渔业   1179篇
畜牧兽医   5956篇
园艺   1261篇
植物保护   128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778篇
  2021年   694篇
  2020年   654篇
  2019年   628篇
  2018年   602篇
  2017年   943篇
  2016年   696篇
  2015年   956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1654篇
  2011年   1634篇
  2010年   1315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1145篇
  2007年   954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1340篇
  2004年   1048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26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50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82篇
  1979年   133篇
  1978年   96篇
  1977年   91篇
  1976年   77篇
  1975年   137篇
  1974年   129篇
  1973年   116篇
  1972年   138篇
  1971年   118篇
  1970年   88篇
  1969年   102篇
  1968年   113篇
  1967年   125篇
  1966年   10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肌肽与维生素E对育肥猪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肌肽与维生素E单独及联合使用对育肥猪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因素2×3析因设计,设3个肌肽水平(0、50、100 mg/kg),2个维生素E水平(0、200 mg/kg),选择90头体重约为7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预试期为7 d,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肌肽能显著提高屠宰后45 min肌肉的p H和降低贮存48 h肌肉的滴水损失(P<0.05),极显著提高屠宰24 h后肌肉的p H和降低贮存24 h肌肉的滴水损失(P<0.01);维生素E能极显著降低贮存24和48 h肌肉的滴水损失(P<0.01),二者均能显著改善肉色(P<0.05)。肌肽与维生素E在改善肉色和降低贮存24 h肌肉的滴水损失上存在互作效应(P<0.05),且联合添加优于单独添加。2)饲粮中添加肌肽可显著提高育肥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1),维生素E可极显著提高育肥猪血清T-AOC及T-SOD和GSH-Px活性(P<0.01)。在提高血清的T-AOC和GSH-Px活性上,二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且联合添加优于单独添加。3)肌肽可显著降低贮存24 h背最长肌的丙二醛(MDA)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贮存48、72和96 h背最长肌的MDA含量(P<0.01);维生素E可极显著降低贮存24、48、72和96 h背最长肌的MDA含量(P<0.01),且肌肽与维生素E对贮存48 h背最长肌的MDA含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肌肽、200 mg/kg的维生素E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992.
本试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甜菜碱研究其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70只14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6组:常温组、热应激组,常温+0.1%甜菜碱组、热应激+0.1%甜菜碱组、热应激+0.2%甜菜碱、热应激+0.4%甜菜碱组。热应激肉鸡饲养在(32±1)℃的高温环境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甜菜碱可极显著增加28~42日龄热应激肉鸡的体重(P<0.01),极显著降低22~35日龄肉鸡料重比(P<0.01);2)除添加0.1%和0.2%甜菜碱饲粮对28日龄热应激肉鸡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和添加0.1%甜菜碱对35日龄热应激肉鸡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外,不同浓度的甜菜碱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8、35、42日龄热应激肉鸡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P<0.05或P<0.01);3)饲粮添加甜菜碱极显著提高了28、35、42日龄热应激肉鸡盲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1)。由此可见,热应激状态下,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改善AA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十二指肠消化酶的活性,维持盲肠内微生物区系平衡,从而减轻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3.
本试验旨在比较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硒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能够替代亚硒酸钠的酵母硒适宜使用量。试验选用30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36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硒源),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0 mg/kg硒的亚硒酸钠以及0.10、0.20和0.30 mg/kg硒的酵母硒(试验饲粮中实测硒含量分别为0.176、0.342、0.278、0.302、0.359 mg/kg)。预试期1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和蛋品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亚硒酸钠组和酵母硒组蛋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蛋硒含量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并随酵母硒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亚硒酸钠,蛋鸡对酵母硒吸收和向鸡蛋中的转移效率更高;饲粮添加硒能显著提高蛋硒含量,且蛋硒含量随着酵母硒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饲粮中添加0.10~0.30 mg/kg硒的酵母硒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混合比例对甘薯蔓、酒糟及稻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组:对照组(鲜甘薯蔓单一青贮)、凋萎组(经2 d自然晾晒处理的甘薯蔓)、40%组(40%鲜甘薯蔓+40%酒糟+20%稻草混贮)、55%组(55%鲜甘薯蔓+25%酒糟+20%稻草混贮)、70%组(70%鲜甘薯蔓+10%酒糟+20%稻草混贮),每个组10个重复,压实密封后室温贮藏60 d,取样分析青贮品质。结果表明:1)甘薯蔓与酒糟和稻草混合以及凋萎处理后青贮均改善了其感官品质;2)与对照组相比,凋萎组干物质、粗蛋白质、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氨态氮/总氮、丙酸、丁酸含量及p H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和凋萎组相比,3个混贮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乳酸含量都极显著增加(P<0.01),氨态氮/总氮、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及p H极显著降低(P<0.01);4)随着混贮组中甘薯蔓比例的升高,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总氮、丙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5)与青贮前各组原料相比,对照组和凋萎组干物质、粗蛋白质损失较多,40%组损失最少。综上所述,鲜甘薯蔓、酒糟及稻草混合比例为40∶40∶20青贮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995.
为建立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的 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方法,选取4周龄 SPF级雌性Balb/c 小鼠20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Ⅰ、Ⅱ和Ⅲ组分别背部皮下1点,背部皮下2点和背部皮下、腿部肌肉2点接种 PCV-2疫苗0.1、0.2、0.2 mL/只,Ⅳ组空白对照组不接种;各免疫组分别于首免疫后7、14、21 d 加强免疫一次,免疫后7、10、14、21、28、35、42 d 采血分离血清,用 ELISA 方法测定PCV-2特异性抗体,确定最佳免疫途径和免疫剂量。另选取4周龄 SPF 级雌性 Balb/c 小鼠,随机分成免疫组、攻毒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于二免后14 d 用 PCV-2强毒株进行攻毒,比较各试验组小鼠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相对日增重、PCV-2核酸载量等方面差异性,确定小鼠动物模型检测指标。抗体测定表明,一免背部皮下、腿部肌肉2点免疫0.2 mL/只,间隔21 d 加强免疫为最佳免疫程序,免疫后35 d 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显著高于Ⅰ和Ⅱ组。对照组小鼠免疫攻毒后出现消瘦、被毛凌乱、精神紧张等临床症状,淋巴结肿胀、出血、肺脏出血等病理变化,相对日增重显著降低,PCV-2核酸载量差异在103以上等临床变化。本研究以 Balb/c 小鼠为动物模型建立了 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方法,优化了小鼠免疫途径及剂量,确定了相应的检测指标及技术参数,为 PCV-2疫苗免疫效力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长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活史类型的中小型鱼类,溯江洄游中的刀鲚也是目前长江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评估刀鲚渔业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了2012年5月采自长江靖江段的458尾刀鲚繁殖群体样本。结果显示,刀鲚繁殖群体由1~4龄组成,其中2~3龄个体占85.81%;体长14.2~38.9 cm,平均(25.72±4.08)cm;体重9.2~208.4 g,平均(69.59±33.73)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0.0028L3.0866(R2=0.915 3);平均丰满度为0.38±0.08。依据生长方程Lt=40.82[1–e-0.31(t+0.55)]和Wt=262.59[1–e-0.31(t+0.55)]3,求得渐近体长L∞为40.82 cm,渐近体重W∞为262.59 g,体重生长的拐点出现在2.99龄的Wt=77.66 g。与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长江刀鲚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显著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明显,丰满度下降,资源衰退严重,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测定粉白、红斑、黑斑3种体色红罗非鱼各组织(皮肤、鳍、肌肉、眼球、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结果显示,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红罗非鱼皮肤、鳍、肌肉、眼球和鳃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体色明显改善,其中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当虾青素添加量为800 mg/kg时,粉白红罗非鱼鳍上和鳃部及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3种体色红罗非鱼一些组织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对照组及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有所下降,红罗非鱼体色变化不明显。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而红罗非鱼体色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和体色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红罗非鱼的鳍中沉积率最高,其次为鳃,再次为眼球,皮肤和肌肉沉积率最低。  相似文献   
998.
根据2007年5月和10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大连湾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共有甲壳类10种,其中虾类5种,蟹类5种;春季甲壳类资源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分别为41.62 kg/km2、2117 ind./km2,秋季分别为404.18 kg/km2、67 333 ind./km2;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春秋两季优势种无共有种.研究表明:大连湾甲壳类资源生物量、生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格局表现为湾口和湾内空间异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部分优势种在湾口海域聚集造成的;大连湾甲壳类群落结构表现出种类组成较稳定、物种多样性低、空间分布异质性高的态势,主要是由于港口航运对甲壳类群落的扰动及水环境的污染所致.应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控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9.
Twelve fluorescence-labele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and 2 wild duck breed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and origin of Chinese domestic duck breeds. Gene frequency,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s (PIC), inbreeding coefficient in population (Fis), standard genetic distance (Ds), and genetic distance (DA) were calculated by FSTAT and dista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after the dates which were output from the Microsatellite-Toolkit softwar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and 2 wild duck breeds were analyzed by variance analysis.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UPGMA) and phylogenetic trees used for cluster analysis were struct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1 loci had medium- or high-level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12 loci, which could be efficient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genetic parameters of each population. The values of He were 0.5414 to 0.7343, those of PIC proved similar, and those of Fis were 0.1101 to 0.3381 among all populations. All breeds were clustered into three groups by UPGMA phylogenetic trees. Banzui duck was clustered into a separate group. Differences of the DA were analysed by t-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ce in DA between the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and Lvtou duck and the Banzui duck were very significant (P〈0.01), indicating that these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originated from Lvtou wild duck, but not Banzui duck.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