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9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114篇
  316篇
综合类   1642篇
农作物   219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588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铅及水溶态NH^+,K^+和速效态磷的含量,研究外源铅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残渣态的铅为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碳酸盐态铅为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铁锰氧化态铅为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有机结合态铅为黄褐土〉砂姜黑土〉红壤;交换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外源铅的浓度增大而提高,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随着外源铅浓度增大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铅在砂姜黑土、铁锰氧化态铅在红壤上则呈现外源铅小于500mg/kg时比例增高,大于500mg/kg时比例开始下降的状况;加入外源铅的土壤中,水溶态的NH4^+和K^+的浓度增大,使其流失的风险性增加;水溶态磷和铅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铅盐被固结,使速效磷的浓度减少,降低了水溶性磷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农业生产知识库研究现状和德庆贡柑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德庆贡柑生产知识库的建设,并从知识库系统体系结构确定、贡柑知识获取和知识库知识分类等方面展开论述。贡柑生产知识库的建设,为提高贡柑生产效益、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贡柑品质和增加果农经济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主要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主要理化特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水作及早作后.随免耕年限延长土壤容重在免耕7~8年达到最大值,与常规耕作差异显著.长期免耕导致土壤板结;土壤pH值在免耕2~3年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免耕致使土壤酸化.(2)水作及旱作后.免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在表层(0-5 cm)富集.(3)水作及早作后,免耕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均高于常规耕作,随免耕年限延长,免耕7~8年时明显下降;旱作后耕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变化特征与有机质和全氮一致,水作后免耕土壤速效氮含量高于常规耕作,但各免耕年限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在免耕5~6年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后随免耕年限延长变化趋于稳定;水作及旱作后,土壤速效钾在免耕5~6年内.与常规耕作均无显著差异,免耕7~8年达到最大值.水作与旱作相比.各肥力指标均表现为水作高于旱作.  相似文献   
104.
为保障蔬菜的品质安全,通过土壤盆裁试验,研究硅酸盐对Cr、Pb单一污染及Cr-Pb复合污染土壤中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的生物量、土壤中Cr、Pb形态及小白菜体内Cr、Pb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较高水平的Cr~Pb污染时,小白菜对Pb的富集能力要明显高于Cr,被小白菜吸收的Cr、Pb都主要累积在根部.施用硅酸盐能通过减少土壤中有效态Cr、Pb的含量,从而减少小白菜对Cr、Pb的吸收,且施用效果明显,其中2.0 g/kg效果最好,但该处理严重抑制小白菜生长,不适于生产应用.而Si_1处理(1.00 g/kg)能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极显著地降低小白菜茎中Cr、Pb的质量分数,并使叶中Pb的质量分数降至国家标准限量值附近或低于限量值,因此该处理在生产上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不同中微量及有益元素对小麦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对小麦生长和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硫酸钙、硫酸锰和氯化铜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而氯化镁、硫磺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硼酸处理却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在受Cd污染的土壤上施用不同中微量及有益元素肥料对土壤Cd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镁、锰、铁、硼砂、硅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降低小麦对Cd的吸收;而钙、铜、锌和硼酸处理增加了小麦对Cd的吸收,特别是氯化钙。中量及微量元素的盐酸盐比硫酸盐处理促进小麦对Cd的吸收;小麦秸秆中Cd的积累量远远大于籽粒。因此,建议在Cd污染的旱作土壤上要避免施用硫磺粉、硼酸、氯化钙、锌肥和铜肥;施用铁、锰、镁肥及硼砂、硅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降低土壤Cd的活性有明显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6.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互作对垦粳7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氮量及移栽密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粳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0、90、120、150、180 kg·hm-2,N)为主区和移栽密度(20.2万、25.1万、33.3万穴·hm-2,M)为裂区,分析了氮密互作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垦粳7号加工品质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移栽密度增加,加工品质逐渐增加,移栽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有利于提高垦粳7号的加工品质。施氮量与移栽密度的互作效应对垦粳7号外观品质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0.2 万穴·hm-2时,有利于提高垦粳7号的外观品质。施氮量对垦粳7号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施氮量增加,营养品质逐渐增加,食味品质逐渐降低;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0.2万穴·hm-2时,有利于提高垦粳7号的营养品质,而食味品质降低。综上,N4M1处理(180 kg·hm-2和20.2 万穴·hm-2)下,垦粳7号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究略阳乌鸡在当前舍饲+放养的饲养模式下不同日龄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差异性,采用饲养试验观测和测定了不同日龄略阳乌鸡公、母鸡的外貌、体重、屠宰性能和肉质营养分析等指标,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略阳乌鸡体重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大,大日龄鸡的体重极显著地高于小日龄鸡,且公鸡体重极显著地高于同期母鸡;120d之后,略阳乌鸡外貌发育基本达到成年鸡要求;略阳乌鸡在150d测定的各项屠宰指标、鸡胸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120d;鸡胸肉中全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须氨基酸(NEAA)含量在日龄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略阳乌鸡出栏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蔬菜中甲醛含量测定的快速方法,明确蔬菜中甲醛的残留情况,掌握蔬菜中甲醛含量对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关键实验条件,建立蔬菜中甲醛含量测定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分析 383 个蔬菜样品中的甲醛含量,利用点评估的方法结合膳食数据对蔬菜中甲醛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甲醛含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 0.45、1.5 mg/kg,在 1.5、7.5、15 mg/kg 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 86.33%~92.40%,相对标准偏差为 2.23%~4.21%;不同蔬菜中甲醛的检出率为5.00%~72.73%,总检出率为 26.37%,不同蔬菜的检出平均值在 0.47~1.67 mg/kg;不同蔬菜中甲醛含量对一般人群的膳食暴露水平为 0.0019~0.068 mg/kg (bw/d),安全限值(MOS)为 14.1~289.8,蔬菜中甲醛含量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水平为 0.0060~0.15 mg/kg (bw/d),MOS 在 10.1~33.3,所有评估的 MOS 均大于 1。【结论】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能快速测定蔬菜中的甲醛含量,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蔬菜中甲醛残留量的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9.
Grain water rel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filling in maize. The study aimed to gai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in grain dry weight and water relations in maize grains by using hybrids with contrasting nitrogen efficiencies under differing nitrogen levels. The objectives were: 1)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dry matter and percent moisture content (MC) during grain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and 2) to determine whether nitrogen application affects grain filling by regulating grain water relations. Two maize hybrids, high N-efficient Zhenghong 311 (ZH311) and low N-efficient Xianyu 508 (XY508), were grown in the field under four levels of N fertilizer: 0, 150, 300, and 450 kg N ha–1 during three growing seasons. Dry weight, percent MC and water content (WC) of basal–middle and apical grai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in the maximum WC and filling duration of basal–middle and apical grains in maize ear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nal grain weight. Grain position markedly influenced grain drying down; specifically, the drying down rate of apical grains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basal–middle grains. Genotype and grain position both influenced the impa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grain filling and drying down. Nitrogen rate determined the maximum grain WC and percent MC loss rate in the middle and the late grain-filling stages, thus affecting final grain weight. The use of high N-efficient hybrids, combin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can coordinate basal–middle and apical grain drying down to ensure yield. This management strategy could lead to a win–win situation in which the maximum maize yield, efficient mechanical harvest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are all achieved.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筛选出对精品西瓜枯萎病具有防效的生防菌组合。【方法】将实验室筛选的5种生防菌株2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5(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28(B. pumilus)、37(B. licheniformis)、156(B. cereus)分别进行复配获得31个组合,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分隔平板研究生防菌及其菌源VOCs的平板抑菌效果,测定其对西瓜种子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的效果。【结果】31个生防菌组合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平板颉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组合28(23+28+37+156)抑菌率达68.06%;组合13(28+37)的菌源VOCs抑菌率可达41.60%;各组合预处理的西瓜种子和幼苗出苗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随着组合的复配单菌数量增加,种子萌发率和子叶出土率呈现下降趋势;盆栽试验中,各组合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组合22(25+28+37)的防治效果高达61.1%。【结论】生防菌组合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平板颉颃和盆栽防治效果存在差异,预测2个或3个单菌复配的效果可能最佳,且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