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3篇
  免费   1055篇
  国内免费   1587篇
林业   1015篇
农学   807篇
基础科学   769篇
  1453篇
综合类   7321篇
农作物   1040篇
水产渔业   606篇
畜牧兽医   2239篇
园艺   1127篇
植物保护   818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759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678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874篇
  2012年   1215篇
  2011年   1331篇
  2010年   1231篇
  2009年   1149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91.
研究不同树龄(8~42个月)油棕叶片N、P、K、Ca、Mg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油棕树体5种元素含量始终保持N>K>Ca>Mg≥P的顺序,但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N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呈现双"S"的趋势,种植后在8个月N含量最高,在42个月时最低,18~30个月间的差异不显著;K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20个月时最大,之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减少;P、Ca、Mg含量随树龄的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992.
蔗糖和锌对水稻根系生长的调节(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和蔗糖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以水稻中花11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锌、蔗糖、甘露醇、锌+蔗糖和锌+甘露醇处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活性氧产生和根系质子分泌的变化。[结果]在1~3mmol/L范围内随着锌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长度、数量及活性氧的产生均增加,但质子分泌水平降低。除了株高外,初生根长、初生根侧根长/数、不定根长/数和不定根侧根长/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蔗糖浓度的影响,高浓度蔗糖诱导活性氧增加,无糖或高浓度蔗糖都导致根系质子分泌能力降低。但是,在相同浓度的蔗糖处理条件下锌诱导这些指标的变化与无锌处理的明显不同。5%蔗糖和5%甘露醇对根系生长的调节有显著差异,说明该调节作用是由蔗糖信号而非渗透势引起的。[结论]该研究表明蔗糖和锌对水稻根系的生长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实现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实时性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方法]根据温室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应用特点,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针对WSN中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存在的负载均衡策略不完备性及系统高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实时阈值路由算法(Real-time Threshold Routing Algorithm,RTRA)。[结果]通过MATLAB对RTRA的网络生存期和网络时延性能测试发现,在相同测试环境中,RTRA较LEACH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节点能量,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算法能够满足农作物温室系统对实时性和节能性的要求。[结论]该试验设计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满足了实时性需求,为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萌发,以及对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萌发、附着胞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0分别为1.81、3.35和37.01、136.21g/ml;在48.01g/mlDZP8处理下,菌核形成率仅为39.21%,形成时间比对照延迟216h,干重比对照减少81.37%;33.51g/mlDZP8显著抑制菌核的萌发;160.08g/mlDZP8处理下稻瘟病菌产孢量仅为对照的9.29%,20.14g/mlDZP8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16%,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率则可达100%  相似文献   
995.
牟少华  郭起荣  王真  冯云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12):2511-2513,2537
[目的]研究厚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异质性。[方法]运用调制荧光成像系统Mini-IMAGING-PAM的叶绿素荧光和成像技术,测量厚竹叶片叶绿素荧光,计算各荧光参数。[结果]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叶片吸光系数Abs均质性较高,实际量子产量Y、非光化学淬灭NPQ/4、光化学淬灭qP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S/50的异质性都很强。Y、qP和PS/50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横向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势,即靠近叶片边缘数值高,靠近叶脉部分数值低。叶片纵向(从上到下)的Y、qP和PS/50变异系数逐渐减小,说明从叶子尖端到叶子基部异质性逐渐降低。PS/50和NPQ/4呈相反变化趋势。[结论]厚竹叶片各荧光参数有不同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6.
冀西山区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冀西山区旱作玉米区选取6个品种研究玉米苗期的光合特性,分别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强-光合响应曲线(Pn-PAR)、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作物水分利用率(WUE)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为2组,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邢抗2号、承玉5号、泰玉2号、鲁单981,含量较低的品种为浚单20、郑单958。其中,组内品种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组间品种叶绿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在(2 526±23)μmol的自然光范围内,承玉5号的Pn分别比浚单20和郑单958高8.5%和8.4%,但不同品种间Pn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Pn、Tr、Gs和WUE随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的增加呈交错递增趋势,彼此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的Ci随PPFD的增加呈交错下降趋势。当PPFD为2 317μmol/(m.2s)时,各品种的Pn、Tr、Gs、Ci和WUE的排列顺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97.
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苯基-2-萘胺对青菜种子进行浸种后对种子发芽、生长、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苯基-2-萘胺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在低浓度N-苯基-2萘胺处理下,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当N-苯基-2萘胺浓度小于1 mg/L时,随着N-苯基-2萘胺浓度的增加,青菜的株高不同程度增加,在0.50 mg/L处理下,株高增加最多,显著大于对照;根长和鲜质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随着N-苯基-2-萘胺使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在低浓度N-苯基-2-萘胺处理下,青菜体内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当使用高浓度N-苯基-2-萘胺处理后,叶绿素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和对照相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棉花主栽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初步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与毛细管五色荧光检测系统,利用36对核心引物构建了138份棉花主栽品种DNA指纹数据库,采用棉花DNA指纹数据库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36对引物在13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3个多态性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为2~8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97个多态性等位位点。抽查的101个主栽品种仅45.6%的位点完全纯合,中棉所系列品种61.6%的位点完全纯合。存在5种非纯合位点表现形式,以2种基因型混杂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以5∶1的混杂类型最多。4种类型的同名品种指纹比对分析表明,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度均在0~2个差异位点。初步建立了高通量的棉花DNA指纹检测与数据分析平台,提出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999.
 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模拟方法,以不同密度棉花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空间分布予以研究。通过拟合PAR透射率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和绘制等值线图来反映不同密度群体冠层内PAR透射率的空间格局。利用克里格空间内插法和Simpson3/8法计算出盛蕾期棉花群体平均PAR透射率,分析其与LAI的回归关系,并对克里格插值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冠层PAR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各密度冠层PAR透射率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但其变异程度有随密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群体平均PAR透射率与叶面积指数(LAI)呈指数回归关系,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应用空间计学研究PAR空间分布格局,将有助于对PAR 进行精确定位和定量化地估算,为作物科学配置和作物冠层结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以一个耐盐的二倍体野生种旱地棉和对盐敏感的陆地棉栽培种苏棉12号为材料,运用cDNA-AFLP技术,比较两个材料分别在盐胁迫前后的表达情况,获得了25个仅在旱地棉盐胁迫下特异表达的转录片段(TDF)。将这些片段进行电子克隆,延伸后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显示23个转录片段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蛋白同源,这些盐诱导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离子转运、活性氧清除、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裂、转录调节、膜保护、渗透调节等功能蛋白。从23个差异表达的转录片段中选择9个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盐胁迫后表达显著增强,而且多数在12~24 h达到高峰。这些cDNA克隆是开展棉花耐盐性分子基础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