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5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1590篇
林业   1015篇
农学   810篇
基础科学   769篇
  1455篇
综合类   7333篇
农作物   1045篇
水产渔业   606篇
畜牧兽医   2238篇
园艺   1127篇
植物保护   818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759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679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1219篇
  2011年   1332篇
  2010年   1232篇
  2009年   1150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71.
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调控机理的研究,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发现,卵丘细胞的存在与否严重影响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质量,且小鼠无卵丘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并常规体外受精后未能得到“试管后代”,表明常规体外培养方法明显降低无卵丘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可能的原因是:(1)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间的间隙连接丢失,这种连接对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是至关重要的。(2)皮层颗粒的减少或继续生成路径的障碍。(3)卵母细胞易于贴底,造成变形,从而可能引起卵母细胞内细胞器机械性移位,造成损伤,且贴底后可能影响卵母细胞与培养基的物质交换。因此,探明卵丘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探索培养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的新方法,对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针对去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卵巢组织、卵丘细胞为介质来模拟卵母细胞在体内的状态,试验分为5组:M1,直接培养法(对照组);M2,与单层卵丘细胞共培养法;M3,未扩展卵丘细胞包围法;M4,扩展卵丘细胞团支撑法;M5,卵巢组织薄片包围法。培养24 h后计算第一极体(PB1)排出率,随后对这些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结果发现:成熟24 h时,M4组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明显高于M1组和M5组,其他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孤雌激活结果显示M5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M1组(P<0.05),而M2组与M1组间没有差异(P>0.05);但M3和M4两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M1组和M5组(P<0.05)。结论:(1)扩展卵丘细胞团支撑法支持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核质成熟,而未扩展卵丘细胞包围法促进卵母细胞胞质的成熟,这可能是通过重新构建卵丘-卵母细胞间的间隙连接实现的;(2)与单层卵丘细胞共培养法并不能促进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的核成熟及其发育潜力;(3)用卵巢组织包围不能模拟体内卵巢的环境,且卵巢组织可能分泌抑制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因子。目前对无卵丘卵母细胞的培养方法的研究甚少,而我们建立的卵丘细胞团包围/支撑法及卵巢组织包围培养法未见类似的报道。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水牛无卵丘卵母细胞的有效培养方法,将为研究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调控机理提供新的模型,为利用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目前已知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类污染物,已经证实有些畜禽粪便等有机肥中存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类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施肥进入农业土壤,进而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有机肥料中的相关污染问题。我国国内尚没有关于农田环境、有机肥料、农作物的抗生素类等有机污染的研究报道,国内外文献也少见报道抗生素类等有机污染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有机肥料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安全、演变趋势和控制原理研究,是我国环境安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应对WTO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内涵、与有机肥料的关系,介绍了抗生素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73.
尹秀英  许文良  冯君 《土壤通报》2002,33(3):207-211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评价土壤自然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N、P、K的供应水平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它们与大豆产量之间关系。研究表明 :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供氮水平属于中级 ,供磷和供钾水平属于高级 ,并当土壤碱解氮 :有效磷 :有效钾接近 1∶0 .3~ 0 .4∶1.7~ 1.8时 ,大豆单产水平较高 ,为提高大豆单产、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农业生态旅游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地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建立了包括旅游资源、农业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该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泰山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实验区  相似文献   
975.
库水位升降作用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了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有限元法,对三峡库区某滑坡体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的渗流特征及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该滑坡体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其稳定性将有降低的趋势,而在水位上升过程中,滑坡的稳定性开始阶段下降而后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976.
选用体重2 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Ⅰ组)和以植酸酶250 U/kg(Ⅱ组)、500 U/kg(Ⅲ组)、750 U/kg(Ⅳ组)取代基础饲粮中40%、60%、80%的磷酸氢钙的试验饲粮中的粗蛋白质等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两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Ⅰ组)相比,Ⅱ、Ⅲ、Ⅳ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50%、2.45%、2.3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分别提高了5.75%、6.29%、6.6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30.09%、54.10%(P<0.05)、13.07%;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02%、13.82%(P<0.05)、2.20%;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8.20%、47.36%(P<0.05)、13.39%;饲粮可消化能分别提高了1.89%、7.69%(P<0.05)、4.83%。  相似文献   
977.
3种浮床植物对关中地区2种污染源涝池水体净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植物修复空间特异性的理解,针对联通关中水系的涝池近年来出现的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选取常见浮床植物美人蕉、水菖蒲和西伯利亚鸢尾,通过室外水培试验,探究其对涝池污染原水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天。结果表明:(1)试验结束时,3种植物在株高、根长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增长率表现为美人蕉水菖蒲西伯利亚鸢尾。(2)美人蕉、水菖蒲和西伯利亚鸢尾对水体中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18%,52.17%,60.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美人蕉和水菖蒲对水体中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42%和58.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西伯利亚鸢尾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美人蕉和水菖蒲还能起到调节水体pH和DO的作用。(3)3种植物对水体中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98%,65.71%,78.94%,其中美人蕉组和水菖蒲组NH_3—N的主要去除途径为植物吸收和硝化反应,西伯利亚鸢尾组NH_3—N的主要去除途径主要是氨的挥发和硝化反应等,而对照组NH_3—N去除率高达60.55%的主要原因是氨的挥发;植物组及对照组中NO_3~-—N浓度随时间均呈现增加趋势,主要与各试验组中水体硝化反应及植物吸收效率的差异性有关。(4)3种植物中,水菖蒲适用于点源和面源2种污染源涝池水体的净化,美人蕉只适合用于面源污染涝池水体的净化,而西伯利亚鸢尾净化能力较差,生长适应性差,不适宜作为水生浮床植物推广。研究结果为涝池污染水体修复的浮床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究稻田生态系统微生物学机制,采集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并以相同土壤母质下长期淹水的藕田土壤以及旱作的果树土壤为对照,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基于零模型的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旱作和水旱轮作两个生态系统,由于频繁耕作以及施肥管理等农业措施形成特定的生态位格局,确定性过程主导群落构建。旱作生态系统下确定性过程占78.6%,随机性过程占10.7%;相对于旱作,由于水旱轮作的淹水条件,土壤肥力积累,水体连通性较好等特性导致内部环境变化缓和,其随机性过程(39.3%)影响增加,确定性过程(50.0%)下降;同理,长期淹水的水生生态系统中随机性群落构建(50.0%)成为主导过程。群落构建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因此随机性生态过程的增强进一步增加了细菌多样性以及物种生态网络的交互度和稳定性,增强了微生物抵抗外部环境扰动的能力,该过程有助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7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陕西省基础设施的投资热点和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何使高速公路建设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充分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实现三者的持续健康发展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以勉县至宁强高速公路为案例,分析了公路建设沿线的自然特征.探讨了公路修建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80.
不同条件下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矿物分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盛下放  冯阳 《土壤》2005,37(5):572-574
研究了淹水、湿润和干燥条件下接菌与未接菌对含K矿物钾长石和页岩分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条件下,硅酸盐细菌不能分解供试矿物释放出其中的K和Si;湿润或淹水条件下,硅酸盐细菌能显著加快供试矿物的分解而释放出K和Si,其中硅酸盐细菌NBT菌株分解矿物释放K的效果好于NFT-2菌株,而NFT-2菌株释放Si的效果优于NBT菌株。淹水条件下,28℃恒温静置培养40天后,NBT菌株从矿物中累积释放的K量占矿物中K含量的7.3%(钾长石)和10.2%(页岩),分别比对照组K释放量增加221%(钾长石)和232%(页岩);NFT-2菌株从矿物中累积释放的Si量占矿物中Si含量的11.6%(钾长石)和13.2%(页岩),分别比对照组Si释放量增加170%和190%。硅酸盐细菌分解含K矿物的作用与其代谢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