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51篇
  免费   1412篇
  国内免费   2768篇
林业   3007篇
农学   3871篇
基础科学   2210篇
  4185篇
综合类   8099篇
农作物   1475篇
水产渔业   1001篇
畜牧兽医   3745篇
园艺   971篇
植物保护   186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791篇
  2021年   1125篇
  2020年   1018篇
  2019年   931篇
  2018年   673篇
  2017年   976篇
  2016年   864篇
  2015年   1151篇
  2014年   1137篇
  2013年   1281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827篇
  2010年   1540篇
  2009年   1543篇
  2008年   1436篇
  2007年   1419篇
  2006年   1302篇
  2005年   1261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605篇
  1999年   747篇
  1998年   635篇
  1997年   595篇
  1996年   520篇
  1995年   474篇
  1994年   496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281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embryonic age and proteolytic enzymes on the isolation and primary culture of chicken enterocyte an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chicke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EC) cultivation. Fourteen‐day‐old, 16‐day‐old and 18‐day‐old embryos (average weight: 52.23 ± 0.76 g, 50.86 ± 0.99 g, 48.98 ± 1.03 g) were the source for preparation of enterocyte culture, and trypsin‐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collagenase, thermolysin and combination of collagenase and thermolysin were used for digestion medium. Optimal culture protocols were determined by qualitative assays of proliferation. Cells isolated by using 14‐day‐old embryo and collagenase obtain the best attachment and growth in cultu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continuously growing IEC cultures. Thus, we conclude that the use of collagenase as a dissociating enzyme and 14‐day‐old embryo as a source can be advantageously applied to the isolation of chicken IEC and this method may be useful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and basic studie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concerning such objects as physiology, immunology and toxicology.  相似文献   
994.
扭角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报告四川省野生扭角羚自然生存过程中致病性细菌的检测及生物学特征。试验对发病死亡扭角羚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别从肝脏、脾脏和肺脏分离得到的4株优势菌进行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和16SrDNA分子鉴定,判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这4株菌对供试小白鼠均有致病性。测其LD50,分别为2.9×107、2.9×107、4.5×107和1.1×108 CFU/只。4株分离菌对供试的先锋霉素等敏感,对阿米卡星等中度敏感,对红霉素等耐药。推测这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导致扭角羚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95.
本实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K—B法)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从本地区猪场分离出的10株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用10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性普遍存在。对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作用较强的依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X/CA)、头孢唑啉(CZ)、氯霉素(C)、庆大霉素(GM),抑菌作用较差的是四环素(TC)、环丙沙星(CIP)、氨苄西林(AM)、氧氟沙星(DFL),链霉素(S)、磺胺(SMX)为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996.
在辽西北暖性灌草丛类天然草原开展了牧鸡治蝗试验,通过对草原蝗虫防治效果、日捕食量、牧鸡日增重、牧草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初步探索辽西北草原区牧鸡治蝗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本试验把蛋白原料膨化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经过啤酒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以及德氏乳酸杆菌发酵处理后,得到相应的发酵蛋白原料产品指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小肽含量及其他营养成分得到改善,抗营养因子含量基本消除和降低,显著提高了酵母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和总菌数,大大提高了蛋白原料的附加值,为节约蛋白饲料,有效提高蛋白原料的综合利用价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吕昌仁  詹仲才 《林业科学》1989,25(6):577-582
华山松是我国亚热带西南部山地一种主要速生优良用材树种,集中分布在川、黔、滇以及秦巴山地。湖北省神农架和鄂西海拔800—2400m的地带,华山松林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湖北的华山松林除神农架近30万亩天然林外,其余大部分均系60年代引种营造的人工林,面积达100余万亩。长期以来,这些地方的华山松不断死亡,而近年来死亡现象日趋严重。据作者在神农架原始林区调查,华山松枯死株率达36%;而调查与之毗邻的巴东县绿葱坡人工纯林,枯死和濒死株率高达60%以上。如今不少地方不得不将未成材的华山松砍伐,而神农架原始林区的大量枯立木则任凭风吹雨打,病虫侵蚀而成为废物,经济损失巨大。自50年代起,国内不少学者和科技人员先后调查这一地区华山松的死因,但结果一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被所需碳、氮的重要“源”或“库”,是公认的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可为退耕还林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林地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 FL)为对照,研究华北土石山区10年生刺槐林、43年生刺槐林、自然恢复植被( NRV)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四季动态变化,并对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其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0~20 cm 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分别为251.94,290.68,150.66,197.34 mg·kg -1和30.95,46.46,36.55,45.27 mg·kg -1。其中:自然恢复植被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最高,其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是农田、10和43年生刺槐林的1.15,1.93和1.47倍,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它们的1.50,1.27和1.03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刺槐树龄增大而升高,43年生刺槐林0~20 cm 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10年生刺槐林的1.31和1.24倍。各植被样地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季节差异明显,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年和43年生刺槐林 0~20 cm 土层碳氮比四季均值分别为8.64,6.26,4.12 和4.36;10,43年生刺槐林碳氮比分别是农田的0.48和0.50倍,是自然恢复植被的0.66和0.70倍。在 0~20 cm 土层中,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88%,2.00%,1.54%和1.24%,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1%,5.44%,3.55%和2.26%。【结论】各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它们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相关;除此之外,土壤微生物量碳还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随着树龄的增加刺槐林土壤微生物量尤其是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因而土壤的生物肥力也显著提高;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可知,自然恢复植被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的恢复和生物活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白刺对增雨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增雨梯度(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利用 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USA,LI-COR)测定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根据 Pn 日变化曲线和响应曲线计算叶片日光合总量(∑Pn )以及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1)75%和100%增雨对日均 Pn 和∑Pn 影响显著,日均 Pn 比 CK分别高32.74%和37.64%,∑Pn 比 CK 分别高32.01%和38.43%,说明增雨使白刺光合能力增强,日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2)增雨使白刺表观量子效率( AQY)和光饱和点( LSP)升高,25%,50%,75%和100%增雨的 AQY 比 CK 分别高17.24%,31.03%,37.93%和24.14%,LSP比 CK分别高14.6%,6.0%,3.0%,26.1%,说明白刺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范围增加,光能转化效率提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3)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羧化效率(CE)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100%增雨的 CE比 CK高5.73%;增雨使 CO2饱和点( CSP)升高,50%,75%和100%增雨的 CSP 显著高于 CK,分别比 CK高23.67%,28.35%和29.13%,说明白刺叶片 RuBP羧化酶和光合碳循环酶的活性增强,对高CO2浓度的利用范围增加。4)增雨使白刺叶片的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 Fv/Fm )、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 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提高,说明增雨有利于白刺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增强、开放比例提高,有利于叶片把所捕获的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并将更多的光能用于推动光合电子传递。【结论】白刺能够调节光合机构的功能、改变自身生理特性、增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来适应增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