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82篇
  92篇
综合类   270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71.
Few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marsh soils in natural saline wetlands with high alkalinity. The nitrification potentials of a closed wetland and an open wetland were monitored by an aerobic incubation at 25°C for 28 days. The relative nitrification index ( RNI,\frac\textNO3- \text - NNO3- - N + NH4+ - N ) \left( {{\hbox{RNI,}}\frac{{{\text{NO}}_3^{-} {\text{ - N}}}}{{{\hbox{NO}}_3^{-} {\hbox{ - N}} + {\hbox{NH}}_4^{+} {\hbox{ - N}}}}} \right) rapidly increased with time in both wetlands and decreased with depth in soil profiles in both wetlands within the first 21 days. Nitrification proceeded much faster in the closed wetland than in the open wetland. The higher rate of nitrogen removal in closed wetlands than open wetland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fast nitrification followed by denitrification or leaching loss.  相似文献   
72.
中药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筛选抗龙胆斑枯病菌活性的中药,以龙胆斑枯病菌(Septoria rnicrospra Speg.)为供试菌种,对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进行抗龙胆斑枯菌活性试验。结果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均有抑菌作用,其中蛇床子、川楝子、知母14d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小于0.1g/mL,具有较强的抗龙胆斑枯病菌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防治龙胆斑枯病药物。  相似文献   
73.
本文针对江州区蔗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江州区今后发展蔗糖业的重要性和机遇。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规模经营、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和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推广、提高甘蔗的综合利用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74.
简单介绍了TRIZ理论和电子稳像技术及灰度投影算法,并对在灰度投影算法应用于林木监控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借助TRIZ理论提供的创新工具,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灰度投影算法可以更好的处理背景为林木信息的图像,同时证明TRIZ理论可以为计算机算法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5.
采用形态学标记与SRAP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31个中小花型蝴蝶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其中SRAP标记中,筛选出的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0条谱带,其中130条为多态性(85.0%);各种质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6~1.0,平均为0.66。聚类分析表明,形态学标记将其划分为4大类群,SRAP标记将其划分为2大类群,同时SRAP标记聚类结果中发现种质Ph-R317与Ph-R318为同一品系。两种标记聚类结果并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08头平均体重为(24.49±1.61)kg的(70±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3组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05%短乳杆菌(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0.10%短乳杆菌(试验Ⅱ组),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粪便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试验Ⅱ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球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白球比极显著降低(P<0.01);结合珠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干扰素γ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短乳杆菌能够显著改善生长猪肠道菌群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7.
为了挖掘水稻MYB-MYC基因的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水稻MYB-MYC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并对其系统进化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本研究在水稻中鉴定到17个MYB-MYC基因,根据系统进化树将它们划分为2个亚家族,不同亚组具有特异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通过对水稻MYB-MYC基因复制事件的分析发现水稻MYB-MYC基因共产生6个基因复制。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水稻MYB-MYC基因在不同组织都存在表达且响应不同非生物胁迫。本试验为水稻MYB-MYC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稻虾共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采用Pearson(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讨稻虾田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土壤酶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低C/N饲料投喂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下降。稻虾共作条件下,土壤全磷、脲酶与有机碳呈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与有机碳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铵氮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纤维素酶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正相关。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产前14和7 d血清能量平衡指标以及脂肪因子对产后酮病的预警作用及意义。从奶牛产前21 d至产后21 d,每隔7 d跟踪采集60头围产期奶牛尾静脉血,最终筛选出健康奶牛21头,酮病奶牛17头,检测奶牛各时间点血清BHBA、NEFA、Glu、TG、INS、 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含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预警酮病的指标,再采用ROC曲线确定各风险评估指标的诊断效果及最佳分界值。结果表明:奶牛产前14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4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1.0%;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47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90.5%;产前7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34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66.7%;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3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47.6%。本研究发现产前14和7 d血清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均不适合为产后酮病的预警指标。然而,随预产期临近,该5种脂肪因子Logistic曲线的显著性逐渐向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近,存在作为酮病预警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80.
为了选育符合生长速度快、体型好、背膘薄、繁殖性能较好的第一父本W51系,种猪公司以水台原种场存栏的华农温氏I号配套系的长白猪HN151系种猪为基础群,采用开放式闭锁繁育方法,期间引入外血,优化血缘,加强种猪体型、繁殖性能的选育。经过近10年的选育,培育成了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较好,体型结实的母系父本温系长白W51,是温氏集团使用最为广泛的母系父本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