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4篇
  47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那斌  刘国忠 《木材工业》2005,19(1):19-22
针对中、小型家具厂设计了一套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生产情报、工艺标准和内部记录3个输入子系统和生产计划、生产控制、产品质量控制和库存4个输出子系统.本文基于对各系统的分析,阐述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22.
23.
植物组织培养: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组织培养体系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能,例如园艺产业。组织培养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关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和表观遗传的改变。分子水平的改变主要包括基因突变、DNA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小RNA调节)。这些改变被认为能促进外植体对培养环境的适应并有益于随后的形态发生。目前,组培已在商业应用和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本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概念、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选择、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3大难题(外植体的污染、褐变、试管苗的玻璃化)以及防止措施,并详细阐述了植物离体快繁、无病毒苗木培育、培养细胞突变体、人工种子和离体培养期间分子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存储在硬盘上,硬盘数据的安全保护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计算机硬盘数据结构的分析,结合人们对计算机硬盘数据安全的认识误区,全面阐述了威胁计算机硬盘数据安全的几个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5.
采用造林技术于冻结滞水理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树木根系发育分布与冻结滞水的相关性,为防治荒漠,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理论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苗木和高秆造林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20 cm~75 cm深度内,即冻结滞水富水带内,含水量达40%~50%,春季冻融水满足苗木生根成活的要求.80 cm~160 cm深度分贫水带,含水量〉5%,高杆造林树木根系极少.到160 cm~200 cm含水量增加,发育,第二层根系。冻结滞水资源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生存繁的重要水资源。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anthelmintic naphthalophos in sheep, either give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benzimidazole (fenbendazole and albendazole) or levamisole anthelmintics.
Design: A parasitological study using 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s, a validating slaughter trial and field safety trials.
Procedure: 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13 farms. Naphthalophos and combinations of naphthalophos with levamisole and fenbendazole were included in the drench tests. On one property a controlled efficacy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 findings. In this trial, sheep were slaughtered 10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emaining parasites recovered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afety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on eight farms where approximately 50 000 sheep were treated with naphthalophos and albendazole that were tank mixed in the backpack.
Results: The efficacy of naphthalophos alone in 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s ranged from 59 to 98% with one test showing 95% reduction. The efficacy of naphthalophos and levamisole ranged from 74 to 100%, with 5 farms showing 95% reduction. The efficacy of naphthalophos and fenbendazole ranged between 88 and 100% with 95% reduction achieved on 10 farms. The controlled efficacy study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s and numbers of parasites recovered, except for Nematodirus where the 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s overestimated efficacy. The mortality rate in the safety trials was 0.05%, with most fatalities occurring on one farm.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naphthalophos and fenbendazol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a combination of naphthalophos and levamisole, and will provide a sufficiently safe drench rotation option.  相似文献   
27.
The sorption of molybdate by goethite, hematite, bayerite and α-Al2O3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molybdate concentration and pH. The sorption isotherms exhibited double sorption plateaus in which the amount of Mo sorbed in the second plateau was double that in the first. This was attributed to the polymerization of molybdates as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urthermore Mo sorption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cosorption of Na cations, probably present to maintain electroneutrality in the surface zone. The sorption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towards the pH, attaining a maximum at pH 4. For the iron oxides the decrease in sorption was much less pronounced on the acid side of the pH maximum and occured at lower pH values than that of the Al oxides. Molybdate sorption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ligand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molybdate and surface hydroxyls.  相似文献   
28.
黑龙江省马铃薯气候生产力特征及区划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75-2004年30 a的逐日气象资料及相应插值的网格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采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并分析了马铃薯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各地气候生产力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利用气候生产力的距平百分率、变异系数及与气候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有关生育期的4个气候因子(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日照时数、降水量),采用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将黑龙江省马铃薯可能种植区初步划分为9类气候栽培区,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发展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营口农业水资源现状及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业水资源短缺,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我省是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营口市又是省内几个重度缺水地区之一,近几年来,营口市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上面临降水量逐年减少,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持续下降,农业用水量和耗水增长迅速,水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通过多途径增加农业水资源总量,节约农业用水,防治水污染,加快农业生态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0.
大庆地区草地退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大庆市草地退化驱动机制,找出驱动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为科学保护现有草地资源和有效治理退化草地提供依据和参考.该文在定性描述大庆地区草地退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选取与草地退化密切相关并比较容易获取的数据作为变量,对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程度,影响因子排序为:畜牧业产值>人口密度>油井个数>总人口>大牲畜存栏>人均居住面积>GDP>工业产值>盐碱、沙化.并且根据大庆地区1988—2001年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面积与驱动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石油开采加工的工业化进程占用大量草场是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决定着草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的总体趋势.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