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0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905篇
林业   537篇
农学   563篇
基础科学   456篇
  1019篇
综合类   4653篇
农作物   522篇
水产渔业   390篇
畜牧兽医   1839篇
园艺   776篇
植物保护   512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816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SAR,EC与水温对辽西褐土入渗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入渗速率是影响灌溉水产流、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水温、不同SAR/EC下辽西褐土入渗速率,进行了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结果表明:SAR,EC一定时,渗透系数随着灌溉水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从15℃升至35℃,土壤渗透系数增大了1.3倍;随着灌溉水SAR增加、EC降低,土壤渗透系数会下降,水温35℃情况下SAR从0.7(mmol/L)0.5增大至12.0(mmol/L)0.5,EC从2.0dS/m减小至0.5dS/m时,土壤渗透系数由0.000 698cm/s减小至0.000 338cm/s,渗透系数下降了51.6%。相关分析表明水温、SAR/EC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显著,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沟灌土壤渗透系数与水温、SAR/EC二次函数数学模型,相关性极好。  相似文献   
112.
选择种有"美国八号"(早熟)、"嘎啦"(中熟)、"富士"(晚熟)的混栽果园4片(各2/3hm~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有色防鸟网、风动叶轮、超声波、生物驱避剂),对比了4种鸟雀驱避技术,调查其驱避效果,以筛选出最优的鸟雀驱避技术。结果表明:在相同品种条件下,4种鸟雀驱避技术防鸟害的有效程度以有色防鸟网驱避效果最好,持效性最长,稳定性最好;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0.44%、"嘎啦"0.16%、"富士"0.20%。其次为生物驱避剂,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1.92%、"嘎啦"2.24%、"富士"1.52%。然后为超声波驱避技术,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9.64%、"嘎啦"5.56%,"富士"3.24%。驱避效果最差、持效性最短、稳定性最差的是风动叶轮驱鸟,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10.00%、"嘎啦"6.52%、"富士"2.60%。3个品种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早熟苹果受啄率最高,其次是中熟品种,受啄率最低的是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13.
以‘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喷施不同钙肥的苹果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MAP)、果蜡涂膜、壳聚糖涂膜等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冠’苹果在不同贮藏方式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的腐烂、失重、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程度均有一定的延缓效果,同时抑制了维生素C的降解。适宜的贮藏处理对苹果果实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其中1%浓度的壳聚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4.
以"日本金塔"、"赤峰板椒"、"改良佳线"3种制干辣椒为试材,从辣椒现蕾期开始,利用碳酸氢钠进行持续盐胁迫,分析3个品种的光合参数变化,探讨不同品种辣椒对持续盐胁迫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持续盐胁迫下"改良佳线"的耐盐性较好,并且耐盐特征在处理早期即有表现;"日本金塔"的耐盐性次于"改良佳线",光合系统受到的胁迫程度较小;"赤峰板椒"的耐盐性较弱,长期盐胁迫下"赤峰板椒"光合系统受到较大的损伤;不同浓度盐处理结果表明,30mmol/L的盐浓度对3种辣椒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0mmol/L的盐浓度对光合作用及荧光参数影响不显著,较高的盐浓度90mmol/L对3种辣椒的光合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5.
以野生蝉花菌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微量营养和pH对野生蝉花菌种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人工栽培蝉花提供优质种源。结果表明:将野生蝉花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19℃,转速120r·min-1恒温振荡摇床内培养,蝉花菌种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分为可溶性淀粉20g,奶粉10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1g,维生素B1210片,水1 000mL,最适pH 5.0~6.0。  相似文献   
116.
日本结缕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Bipolaris hawaiiensis.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以蔗糖为最适碳源,以KNO3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7~9.菌丝的致死温度为70℃/15 min.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30%爱苗的抑菌效果最好,15%三唑酮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挖掘优质抗旱的大麦种质资源,以4份不同基因型大麦(2个高抗品种ZDM5430和ZDM5458,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7DCADA和IL-12)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综合分析不同品种大麦的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对不同品种根系进行PIPs实时定量分析,研究水通道蛋白AQPs基因与干旱胁迫之间的应答关系。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会使大麦生长变缓,各处理苗长、根长、叶含水量和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4个品种的大麦叶含水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下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其降幅分别为29.14%、52.64%、21.67%和72.15%。干旱胁迫对大麦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持续干旱后,抗旱品种ZDM5430的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在胁迫7、14、21 d时较CK分别增加了4.92%、42.86%和21.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其中ZDM5430和ZDM5458较对照组降幅较小,说明抗旱品种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通过PIP...  相似文献   
118.
明确我国当前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含有的抗白粉病基因, 可为这些品种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及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24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36个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参试品种(系)与46个已知抗病基因小麦品种(系)抗谱比较的结果表明, 11个小麦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对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表现抗性, 结合亲本溯源, 推测其中有3个品种可能携有Pm21基因; 另外6个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抗病基因Pm2, 且其对应的亲本或亲本组合中含有抗病基因Pm2。25个区试品种(系)中有3个可能含有Pm21, 10个含有Pm2, 1个含有Pm2+6,2个含有Pm4b,1个含有Pm8。另外, 参试的36个品种(系)中还有9个品种(系)和已知基因品种抗谱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 推导出已知基因的品种以含有Pm2基因的品种最多, Pm21基因的品种次之, 建议在生产上加强对Pm21基因品种(系)特别是已审定的携有Pm21基因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应该注意一些省份在育种和生产上应慎用或少用含Pm2基因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119.
以4个引种燕麦(Avena sativa)为典型代表,对其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燕麦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燕麦饲草的科学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全株C、N、P含量分别为322.30~333.97、17.42~75.62、2.74~5.42 mg·g-1,燕麦根C、N、P含量分别为298.42~317.92、11.47~73.71、2.82~3.42 mg·g-1,燕麦茎C、N、P含量分别为311.25~338.86、10.15~75.16、2.44~5.06 mg·g-1,燕麦叶C、N、P含量分别为330.80~372.47、30.64~113.80、2.59~8.65 mg·g-1;各器官间C、N、P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此外,燕麦各器官C、N、P含量的积累过程具有一定季节特征,C含量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N和P含量的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大,其在拔节期~抽穗期均...  相似文献   
120.
针对我国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生产管理粗放及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探究合理的牧草种植与水氮供应模式,以充分挖掘区域牧草的生产潜力。采用3 a生(2018年播种)紫花苜蓿(简称‘苜蓿’)和无芒雀麦,分析种植模式(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量(低氮量N1:60 kg·hm-2;高氮量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分枝期均充分灌水(75%~85%θf),现蕾和初花期轻度亏水W1:65%~75%θf、中度亏水W2:55%~65%θf、重度亏水W3:45%~55%θf,灌水上限均为85%θf)对牧草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累积截获光合有效辐射量(CIPAR)、辐射利用效率(RUE)、产量(Y)、耗水量(ET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LAI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