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57篇
  208篇
综合类   913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猪RYR1基因对生产性能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经选型交配的乐山长白猪子代群体的RYR1基因,并将其肥育,进行生产性能测定、通过分析RYR1基因型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发现:在繁殖性状上杂合子的T基因未表现出明显效应;在生长性状上,RYR1基因也未表出明显效应;在胴体性状上突变基因T有提高屠宰率和降低骨率的效应,在肉质性状上,T基因具有增加肌肉失水率、降低肉色评分的效应。  相似文献   
32.
有别于以往仅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重量作为液体菌种培养终点的判定标准,本研究观察和测定了草菇液体菌种中菌丝体的外观、光学显微结构、菌丝体干重、蛋白质含量及其组成、培养残液中的含糖量和pH值,结合栽培的出菇产量情况,综合评价了草菇液体菌种的培养终点。结果显示,菌丝体在摇瓶培养5~8 d的过程中,菌丝干重、培养残液的pH值、含糖量逐渐减少,而菌丝体蛋白质含量升高。出菇的结果显示,分别用这4天里终止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草菇收获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在培养6 d时液体菌种菌丝球大小比5 d时小,其密度比5 d时高,草菇液体菌种摇瓶的最佳培养终点时间为6 d。  相似文献   
33.
SPSS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具有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趋势研究、制表绘图、文字处理等功能。本文从科技推广角度出发,结合典型实例介绍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小型钢加筋水泥土支护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基坑开挖后挡墙的受力特性,变形特性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通过计算,明确了组合挡墙受力后的变形情况以及水泥土和小型钢的工作状态、应力分布特点。证实在小变形下水泥土与型钢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对于深度不大的基坑支护工程,小型钢加筋水泥土组合支护结构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原料乳在4 ℃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从而指导乳及乳制品的后期加工,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分别对冷藏第0、2、3、4、6天的原料乳脂质进行绝对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乳共检出20种脂质亚类、880种脂质分子,其中甘油三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亚类含量最高;以P值 <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1为标准共筛选出420种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以P值 <0.01,VIP >1为标准共筛选出98种极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整个冷藏过程中,极显著性差异脂质分子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第3天与第4天对比组(D3 vs D4)脂质变化最为明显,冷藏3~4 d是原料乳脂质变化的关键阶段。对D3 vs D4组的极显著差异脂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10种脂质分子被注释到6条代谢途径中,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基丝氨酸被注释到甘油磷脂代谢及神经酰胺、鞘磷脂被注释到鞘脂代谢是该阶段的主要代谢途径。研究结果为探明原料乳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划定脂肪水解的关键期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后期乳制品的加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6.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组成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加剧,植物优势种从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演替为青海固沙草、驼绒藜和沙蒿,生活型从中生向旱生演替;植物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度依次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先升后降,轻度沙化阶段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沙化过程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为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除Pielou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特征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沙化防治及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南京市蛾类区系种类组成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1980~1982年和2004~2006年2次普查结果,编制出了"南京市区蛾类名录"。在对这2次采获的蛾类种类及若干主要种进行比较发现,南京市区在20 a间,其区系种类组成及若干重要经济虫种的发生、发展情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还就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38.
荒漠化监测中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荒漠化监测是中国荒漠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变化监测是荒漠化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以县为单元,研究建立荒漠化植被监测的框架和信息处理和评价方法很有必要。文章给出了多时相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的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Veget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VMEIS)的结构框架、功能模块组成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要求。以期为今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9.
研制开发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提升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和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目的任务、技术思路、运行环境及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0.
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林业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系统——FINFOSYS,为林业资源和环境信息提供信息管理、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和分析决策等综合服务:在参照现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林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共享标准和共享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林业资源环境分布式网络数据库及共享网络系统;设计林业资源环境数据仓库,开展多维数据的在线分析、数据挖掘并建立网络运行的统计和分析模型,实现林业资源环境在线决策支持的网络系统;根据林业资源环境有偿信息的特点,设计电子商务系统,实现林业信息产品的网上交易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