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175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70篇
  153篇
综合类   833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67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花生脱壳机械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花生脱壳机械研究与应用状况的调研与资料检索,简述了花生脱壳机械的类型与特点。结合我国花生脱壳机械的脱壳原理及工艺,从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指标、适应条件等方面论述了不同类型花生脱壳机械所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并客观分析了花生脱壳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与趋势,为花生脱壳机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针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问题,应用粗糙集理论对既有岩质边坡的失稳实例进行分析,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约简,抽取评价知识,建立了规则库。采用不精确推理和默认推理方法开发了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提出了待评对象与规则不完全匹配情况下的近似推理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并与模糊回归方法进行的比较。  相似文献   
43.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44.
以盆栽胡萝卜品种向阳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及胁迫解除后对胡萝卜生长的影响,旨在为胡萝卜耐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胡萝卜的生长影响很大,当缺水严重时,叶片及根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使苗的生长量、干物质积累及含水量显著下降。而且即使解除胁迫后其生长及各项指标也难以恢复。水分胁迫对叶细胞结构也有很大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细胞核数量减少,核缩小、变形或降解,解除胁迫以后也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45.
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添加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多层乳液,与Ca2+交联制备运载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通过粒径、ζ-电位、乳化稳定性、界面蛋白吸附量、β-胡萝卜素包埋率等指标和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特性及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时,形成的双层乳液稳定性最好,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最高,达(64.82±0.31)%;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达到2.0%时,形成的三层乳液对β-胡萝卜素包埋率最高,达到(86.75±2.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凝胶微球中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干燥的凝胶微球呈球形,且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凝胶微球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凝胶珠微球具有持续性释放的功能,乳液凝胶微球可作为β-胡萝卜素一种良好的缓释体系。  相似文献   
46.
河套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盐碱化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河套平原盐碱地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盐碱化特征分布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农用地、牧草地、改良地、盐荒地)不同深度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可溶盐含量、盐分离子组成、总碱度、pH、碱化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土体结构、颜色、根系分布、石灰性反应及碱化层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土壤剖面的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分布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牧草地和林地土壤剖面可溶性盐呈"橄榄"型、盐荒地和改良地呈"表聚"型、农用地呈"底聚"型;土壤pH、碱化度和总碱度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S"型;经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均有所下降,与盐荒地相比,农用地盐碱化指标下降的最为显著(P0.05),其中0—20 cm土壤全盐量降至0.88 g/kg,pH降至7.83,总碱度、ESP降至0.17 cmol/kg和12.54%,表明苏打盐碱地经农用后更有利于土壤脱盐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土壤全盐量、Ca~(2+)、Mg~(2+)、SO_4~(2-)、总碱度、pH可作为控制区域盐碱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为阐明河套平原盐碱地的盐碱化过程及盐碱化土壤利用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为获得气吸式西洋参排种器的设计参数,以威海文登地区普遍种植的西洋参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已催芽和未催芽西洋参种子的三轴几何尺寸、千粒质量、休止角和滑动摩擦角进行试验测试,分析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西洋参种子各项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为7.46%的未催芽西洋参种子平均三轴尺寸为5.84 mm×4.97 mm×2.77 mm,平均千粒质量为32.79 g,休止角为36.44°,滑动摩擦角(塑料、铝和不锈钢)为21.2°、25.8°和19.2°。含水率为46.67%的已催芽西洋参种子平均三轴尺寸为6.31 mm×6.12 mm×3.95 mm,平均千粒质量为60.21 g,休止角为45.42°,滑动摩擦角(塑料、铝和不锈钢)为26.7°、27.5°和25.1°。   相似文献   
48.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温室秋茬青花菜不同生育阶段控制水分对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均表现为苗期﹥莲座期结球期的规律;水分生产函数的敏感指数为结球期﹥苗期﹥莲座期,因此青花菜节水宜在莲座期进行,结球期应保证水分供应充足,避免减产;苗期和莲座期分别控制灌水量为常规灌水量65%的处理,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是青花菜适宜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49.
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促进甘蔗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综述国内外蔗叶粉碎还田后对农艺性状、土壤肥力、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状、甘蔗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蔗叶粉碎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讨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对抗旱保墒、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0.
以平作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玉米/针叶豌豆、马铃薯/针叶豌豆和油葵/针叶豌豆3种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5~25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提高0.87~0.95℃,随土层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先递增后递减。玉米/针叶豌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5 795.3kg/hm2和22.94kg/hm2.mm,比马铃薯/针叶豌豆和油葵/针叶豌豆提高9 273.3kg/hm2和8 717.7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55kg/(hm2.mm)和10.87kg/(hm2.mm)。垄作沟灌栽培产量比平作栽培增加1 649.4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1kg/(hm2.mm)。从增产节水角度来看,玉米/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最优、平作栽培模式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