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175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70篇
  153篇
综合类   833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67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梳子坝对土石流之防治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梳子坝是一种透过性坝体,可以有效地防止土石流之危害。因此,本研究经由土石流过梳子坝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渠槽试验,分别建立土砂流出率、泥砂体积浓度比及贮砂率等三种主要的效率参数,作为评估梳子坝防治土石流之效率,并据以发展出一种简单的设计模式,可以用来设计单一的梳子坝的高度、开口间距及总开口宽度等坝体几何因子。  相似文献   
52.
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其害虫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枣林研究区域内,以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定点动态观测与室内鉴定分类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延安万花山、延川县、清涧县、佳县枣林4个样点7个样地,于2007年3月、6月、9月、11月,对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可划分为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枯食性、菌食性土壤、杂食性土壤动物6个功能类群,基于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与枣林病虫害生态调控的内在关系,建构陕北枣林害虫生态调控体系,为深入探讨土壤动物与枣林害虫生态调控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以"克新13"马铃薯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浸种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幼苗的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壮苗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硫酸锰对马铃薯幼苗质量及产量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硫酸锰(0.06%~0.09%)浸种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促进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提高壮苗指数,从而提高幼苗质量和产量;硫酸锰过量,则抑制了马铃薯幼苗的正常生长,从而影响了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从不同诱变世代比较空间诱变和重离子诱变对水稻生物学效应及后代变异频率的差异,为水稻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方法 对水稻纯系品种‘华航31号’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和不同剂量重离子诱变处理,以未诱变处理的种子为对照,对诱变一代进行表型及细胞学诱变效应的分析;对诱变二代直链淀粉含量及粒型性状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定向筛选,比较2种诱变处理的性状变异频率。结果 空间诱变一代的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了14.62%;重离子诱变一代的种子活力指数随辐射剂量增加呈现马鞍型效应曲线,其中10 Gy重离子辐射剂量下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了14.92%,与空间诱变的诱变效应相近。空间诱变二代粒型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14%和1.61%,80 Gy重离子辐射诱变二代粒型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88%和1.55%。利用HRM技术扫描了水稻直链淀粉含量Wx基因的4个位点共673 bp序列,在空间诱变的4 736份样本中发现3个SNP变异,突变密度为1/1063.83 kb;在重离子诱变4 848份样本中发现4个SNP变异,突变密度为1/815.68 kb。结论 2种诱变处理均可诱发水稻产生性状变异。空间诱变的生理损伤类似于低剂量重离子辐射,而诱发变异的频率与高剂量重离子辐射相近。  相似文献   
55.
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数量分类及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数量分类及相似性方法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将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分为7种主要类型,即农耕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辽东栎杂木林带、桦木林带、冷杉林带、落叶松带、高山草甸带.太白山蝗虫群落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其中高海拔的蝗虫种类数明显低于中低海拔.但低海拔的农耕带因人为干扰大,植被较单一,蝗虫的优势度和密度大,种类数较少.  相似文献   
56.
【目的】揭示柑橘果实囊衣发育和化渣性形成的规律,为改良柑橘果实化渣性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爱媛30’杂柑、‘诺瓦’杂柑、‘兴津’温州蜜柑、‘园丰’脐橙、‘纽荷尔’脐橙、‘安江’香柚和‘江永’香柚等不同类型柑橘果实为材料,在细胞及生理生化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的超微结构、发育过程中囊衣的发育规律,分析囊衣细胞壁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均表现出外侧面粗糙而内侧面光滑的特征;囊衣内侧面表面蜡质层明显,其下1—2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壁增厚,囊衣细胞排列致密度由内侧面向外侧面逐渐降低。内侧面蜡质层及其下1—2层细胞形态变化、排列特征的显现是囊衣发育成熟的标志。柚类果实囊衣最厚、化渣性最差,主要原因是其囊衣细胞层数多、细胞体积大、果胶含量高。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柑橘类型果实在花蕾至落花期,其子房内部已分化出心室,未来形成囊衣的心室间隔细胞大小一致且排列紧密,尚无明显的囊衣细胞排列特征。随着果实的膨大及成熟,‘沙田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cv. Shatianyou)果实囊衣发育成熟后细胞壁增厚期最长,厚度最厚且细胞层数多,果胶含量显...  相似文献   
57.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is a destructive fungal pathogen that causes Botryosphaeria canker and fruit ring rot on apple worldwide. Autophagy is a process of self-degradation that maintains intracellular homeostasis via lysosomal pathway. To date, the biological role of autophagy in B. dothidea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autophagy-related gene BdATG8 in B. dothidea. BdATG8 was able to restore the defect in nitrogen starvation toleranc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TG8 deletion mutant. GFP-BdAtg8 was shown to be a useful marker for monitoring autophagy in B. dothidea. Target deletion of BdATG8BdAtg8) blocked autophagy and significantly impaired mycelial growth, conidiation and perithecium formation. In addition, ΔBdAtg8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phytoalexin and oxidative stress, suggesting that BdATG8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overcoming phytoalexin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mediated plant immunity. Pathogenicity assays revealed that ΔBdAtg8 almost lost ability to infect hosts. Overall,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dATG8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gal development, stress responses and pathogenesis in B. dothidea.  相似文献   
58.
从万寿菊主要品种、功能用途、形态特征、植株结构及采摘原则等方面分析了万寿菊特性及农艺要求。介绍了万寿菊机械式采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万寿菊主要机械化采摘原理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万寿菊机械化采摘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9.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项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各种成分的分析。文章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叶 片研究上的应用进展,包括基于叶片特征的植物种类鉴别、植物叶片病虫害诊断、育种材料选择、叶片 内含物质含量测定等 4 个方面,并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以小尺度范围内的木兰科、壳斗科和樟科各8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分类单元科与种、功能群角度分析了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壳斗科树种的叶柄直径(1.08±0.22)和比叶面积(SLA)(90.87±25.35)显著低于樟科和木兰科,而樟科和木兰科之间差别不明显。叶含氮量在科间没有显著差异。从功能群比较,常绿树种比叶面积(90.10±23.15)显著低于落叶树种(134.65±27.77),但单位叶面积含氮量常绿树种(1.95±0.50)显著高于落叶树种(1.31±0.26)。在不同功能群中,叶面积与叶柄质量有很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氮含量仅在常绿树种与其他叶性状有较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性状相关性系数大于0.900的有:群落水平物种间叶面积与叶柄质量之间;功能群水平常绿树种叶面积与叶柄直径和叶柄质量间,落叶树种叶柄质量与叶面积和叶柄长间。其他叶性状间也表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明叶性状之间存在生长发育非同步也即异速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