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21篇
  免费   1220篇
  国内免费   1473篇
林业   1551篇
农学   1073篇
基础科学   728篇
  1647篇
综合类   9646篇
农作物   1311篇
水产渔业   826篇
畜牧兽医   2696篇
园艺   1424篇
植物保护   812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831篇
  2021年   799篇
  2020年   833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944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1187篇
  2012年   1663篇
  2011年   1615篇
  2010年   1490篇
  2009年   1406篇
  2008年   1372篇
  2007年   1288篇
  2006年   1078篇
  2005年   862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队伍三个方面,对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积极开展知识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有条件的医院图书馆可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并充分利用导航库、信息推送和智能代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临床医教研提供基于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992.
为改善β-环糊精(β-CD)的水溶性及对重金属的配位能力,将β-环糊精和甘氨酸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连接起来,合成水溶性极好并能跟重金属形成配位作用的甘氨酸-β-环糊精(GCD),研究了GCD对铅的增溶、解吸行为,考察了pH、离子强度、有机质和甘氨酸-β-环糊精初始浓度对铅的解吸影响.结果表明,GCD对碳酸铅的增溶效果显著,当其浓度为30 g·L-1时,水溶液中铅离子浓度可接近7 000 mg·L-1.GCD对铅解吸能力随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H值的升高、离子强度的增加和GCD初始浓度增加有利于铅的解吸.GCD对铅污染土壤的解吸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式,该静态解吸研究可以为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93.
星基差分GPS用于林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林区缺乏大比例尺地形图而难以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问题,采用基于广域差分技术的星基差分GPS精确测定地面控制点(GCP),以多项式变换进行QuickBird pan(0.61 m)图像几何精校正.结果表明,全部GCP的点位误差均小于1个像元,总的点位误差为0.411 9.在进行图像灰度重采样中,最邻近点法、双线性内插法和三次褶积法的效果均无明显差异;就信息量和灰度值变动情况而言,以三次褶积法略好;就图像灰度保真而言,以最邻近点法略好.  相似文献   
994.
烟草蚀纹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烟草蚀纹病毒(TEV)CP序列设计合成上下游引物,利用RT-PCR方法获得了TEV CP基因,大小为789 bp。将TEV CP基因克隆到pM D 18-T S im p le V ector,经E coRⅠ/S acⅠ双酶切得到目的片段,并将其定向插入到pET 30a载体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 30-TEV CP,重组质粒经E coRⅠ和S acⅠ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验证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 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TEV 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37 ku。以表达产物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特异性抗血清,其效价为1/1 204。W estern b lot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检测田间的发病植株。  相似文献   
995.
荞麦淀粉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相似文献   
996.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 ,选择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拟水狼蛛 (Piratasubpirati cus)、粽管巢蛛 (Clubionajaponicola)、锥腹肖蛸蛛 (Tetragnathajaponica) 及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和稻赤斑沫蝉 (Callitettixversicolor) 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 ,探讨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分析天敌之间、害虫之间以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获得了 6个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 ,害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较大 ,其中又以褐飞虱对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拟水狼蛛 ,其次是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 ,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生态位窄及其重叠值高、捕食量大 ,它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 ,特别是粽管巢蛛和锥腹肖蛸蛛各自的种内干扰、拟水狼蛛与粽管巢蛛的种间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 ,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97.
上海和韩国粳稻品种米质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6个上海粳稻品种和9个韩国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质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和韩国品种间的粒宽、长宽比、穗着粒密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均呈显著的差异,上海水稻品种比韩国水稻品种粒型较细长,穗着粒密度高,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高,但食味值和淀粉谱特性则相反,韩国水稻品种的食味值和淀粉谱特性中的最高粘度值、最终粘度值和下降粘度值显著高于上海水稻品种。水稻品质特性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穗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最高粘度值和下降粘度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最高粘度值、最低粘度值和最终粘度值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由此认为,通过育种手段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改进穗型和粒型结构,并在栽培措施上降低氮肥施用量是提高上海水稻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意义】深入探讨有机农业内在规律与发展策略,引领新时期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方法/过程】通过资料收集,阐述有机农业科学内涵与主要特点,分析有机农业发展成效与面临挑战,总结梳理相关发展经验与管理机制。【结果/结论】针对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与未来趋势,结合现代绿色农业特色与优质安全产品生产实际,从政策、机制、技术层面,提出相关发展思路与过程管理机制及其系列技术对策,为新时期乡村产业绿色振兴与现代有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日均最低气温对棉纤维中蔗糖代谢、纤维素沉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揭示棉纤维强力变化的机理。【方法】通过分期播种,使棉铃发育处于不同的低温环境下,研究不同低温水平对新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中相关物质含量变化、调控蔗糖代谢的关键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与纤维素沉积的关系。【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棉株中部棉铃纤维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高,蔗糖转化彻底,纤维素累积时间长且累积平稳,最终纤维素含量高、纤维强力增加。播期推迟,棉铃发育过程中夜间温度降低,纤维中SPS活性下降、酸性转化酶(AI)和碱性转化酶(NI)活性升高,造成果糖含量明显上升,影响纤维素的沉积。【结论】棉纤维加厚期<15.3℃的日均最低气温影响了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引起蔗糖转化率下降,果糖循环速率减缓并在纤维中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口底栖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在新建的长江口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底栖动物的投放距离为6000m,平均投放生物量为43.15g·m-2,平均投放密度为10.70个·m-2。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19种;总生物量和总密度分别为26489.43g·m-2和3399.11个·m-2,分别比本底值增加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0.74。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328.84g·m-2和918.67个·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