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6篇
  免费   1131篇
  国内免费   1866篇
林业   2310篇
农学   2320篇
基础科学   1167篇
  2826篇
综合类   7421篇
农作物   1549篇
水产渔业   939篇
畜牧兽医   3193篇
园艺   988篇
植物保护   125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623篇
  2021年   777篇
  2020年   762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818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914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1129篇
  2012年   1528篇
  2011年   1566篇
  2010年   1446篇
  2009年   1336篇
  2008年   1360篇
  2007年   1229篇
  2006年   1147篇
  2005年   940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7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社会,学科的综合整体化越来越强,知识更新周期日渐缩短。图书馆使用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文献借阅,对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基于高校图书馆的现状,提出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922.
通过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山东省星火科技"1239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12396"信息服务热线、远程视频诊断、手机短信、智能专家系统的主要功能,对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23.
采用十六烷值改进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i-tert-butyl peroxide,DTBP)对生物柴油的着火性能进行改进。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测量了标定转速2900r/min、不同负荷时柴油机的气缸压力和排放污染物,考察了DTBP不同添加比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TBP添加比例的增加,着火延迟期及缸内最高爆发压力均有所降低,DTBP添加比例为0.75%时,滞燃期缩短1.2°CA左右,燃烧持续期缩短3°CA左右,缸内最高爆发压力降低2.5%;添加DTBP后,HC、CO、NOx排放均有所改善,DTBP添加比例为0.25%时,排放降低最多:HC排放降低42.7%,CO排放降低13.9%,NOx排放降低15.7%,随着DTBP添加比的增加,排放略有升高,但对碳烟排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24.
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机遇。大学面临着科技发展的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适合、人本、平等、可持续。农业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应如何培养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农业的创造者、引领者和支撑者;思考如何聚焦本学科专业,坚守农业工程主体地位,使学科专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表明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已成为专业学生不可替代性的标签。该文认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是强化学科专业主体地位和推动学科专业声誉形成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建议通过4个转变(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和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推动"新农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925.
土壤水分是影响水文、生态和气候等环境过程的重要参数,而微波遥感是农田地表土壤水分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反演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受植被覆盖影响较大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首先对Sentinel-1微波遥感数据和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21个特征参数;然后采用差分进化特征选择(Differential Evolution Feature Selection,DEFS)算法从21个特征中选出包含10个参数的最优特征子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将特征子集进行降维;之后建立BP神经网络,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对BP网络的节点权值进行优化,使用降维后的特征矩阵和部分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对BP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好的GA-BP网络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进行反演,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精度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为0.789 3,均方根误差为0.028 7 cm~3/cm~3,相比单纯使用GA-BP神经网络,加入DEFS和PCA之后决定系数提高了0.215 7,同时均方根误差降低了0.029 5 cm~3/cm~3。该结果展示了DEFS和PCA算法在土壤水分反演最优特征集选择的有效性,为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26.
油脂预乳化提高大豆拉丝蛋白素食香肠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拉丝蛋白(Textured Fibril Soy Protein,TFSP)素食香肠的品质,该研究将油脂预乳化工艺应用于TFSP素食香肠的加工,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预乳化工艺条件,采用质构分析仪测定分析了产品的质构特性,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预乳化工艺条件为菜籽油含量445g/L、大豆分离蛋白浓度105g/L、乳化机剪切速率9.0×103r/min。与对照组相比,此条件下制作的预乳化-TFSP素食香肠的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性分别提高了约1倍、10%和26%,且产品口感鲜嫩、富有汁液感,感官评价得分显著提高。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工艺制作的TFSP素食香肠在煮制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油脂预乳化工艺可大大提高乳化油脂的稳定性和在香肠凝胶基质中的均匀分布,从而使乳化油脂的‘填充作用’得以发挥,不仅增强了TFSP素食香肠的保水保油能力,降低了蒸煮损失率,而且对香肠的质构和感官特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油脂预乳化工艺是一种辅助提高素食香肠整体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7.
为探寻比磷石膏更好的黄壤耕地调理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黔西县进行了不同调理剂改良黄泥土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沸石、磷石膏、粉煤灰在垄作、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比对照土壤略有增加,土壤pH、有效磷略有增加.综合考虑认为,粉煤灰的改良效果与磷石膏相当,沸石是比磷石膏更好的土壤调理剂.  相似文献   
928.
《贵州农业科学》2006~2007年载文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业学术期刊,是展示农业科研水平的窗口,在促进农业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创刊35年的《贵州农业科学》是全面反映贵州山区农业特色、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资料性强、出版稳定、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是全国重要的信息数据库来源期刊[1]。近年来,该刊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是中国期刊网、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其影响因子逐年提高,影响面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组稿,在结合《贵州农业科学》已有的载文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2006年第1期至20…  相似文献   
929.
建立了10%世高水分散剂在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2×10-12g。以0.0100 mg/L,0.1000 mg/L,1.000 mg/L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白菜植株的平均回收率为90.7%~92.8%,相对标准偏差为1.2%~8.5%;土壤样本的回收率为87.2%~92.9%,相对标准偏差为2.5%~9.1%。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技术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930.
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进干秸秆还土见效慢的不足,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垄作、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比对照土壤略有增加,土壤pH、有效磷略有增加。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是比单一秸秆还土更好的秸秆还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