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67篇
畜牧兽医   20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掌握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作者对采集于青海的456份牦牛粪样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 456份牦牛粪样,采自青海某牦牛场.取采集的新鲜粪样浸泡在2.5%重铬酸钾溶液中,置于4 ℃冰箱中保存.  相似文献   
72.
6组试验兔于人工感染肠艾美球虫和大型艾美球虫前3d分别投服莫能霉素(Monensin)、那拉霉素(Narajin)、盐霉素(Salinomycin)、马杜拉霉素(Maduramycin)、拉沙洛菌素(Lasalocid),另l组兔在感染后第6d饮服磺胺氯吡嗪钠(Esb3)药液。全部试验兔于感染后第20d扑杀,按常规指标评价各药的疗效。结果,莫能霉素组对兔球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该组兔的死亡率为16.6%,病变记分为0.7,每只兔平均增重35g。  相似文献   
73.
应用饱和糖液漂浮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郑州市动物园狮虎山饲养的7只东北虎和8只非洲狮感染蛔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蛔虫总感染率为86.7%。平均感染强度 (EPG)4880,其中EPG值最高的达12400,采用阿苯哒唑5~10 mg/kg体重驱虫7 d后,粪中的蛔虫虫卵数显著减少,虫卵的转阴率为61.5%;10 d后复查,蛔虫虫卵的转阴率76.9%;14 d后,蛔虫虫卵减少率为100%。采取的粪中蛔虫虫卵数显著减少,已经不能用麦克马斯特法测其EPG值,仅能通过饱和糖水漂浮法检测是否为阳性,说明驱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4.
为阐明河南区域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用PCR技术扩增分离虫株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用PAUP 4.0和TREEPUZZLE 4.1构建进化树,试图从分子水平证明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隐孢子虫的遗传特征,以阐明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通过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分析,其结果:河南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基因型;河南鹿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 parvum鹿基因型;河南猪源隐孢子虫的2个分离株均为C. parvum猪基因I型,即C. suis;河南鹌鹑源的隐孢子虫2个分离株分别为C. baileyi和C. meleagridis;河南乌鸡源隐孢子虫和鸵鸟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 baileyi;河南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andersoni。  相似文献   
75.
进入21世纪后,现代技术大量、普遍地应用在畜牧业的各个领域中,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业绩。然而,要将这些成果尽快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就离不开专业科学普及工作的再“消化、提纯、传递”。众所周知,畜牧业发展实际是由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支撑的,生命科学体系领域很广,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生态学、水生与海洋生物学等;并采用了众多现代新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等。专家指出,以生物制品领域为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生代产品,如基因工程重组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等。而且每种疫病的疫苗种类繁多,如新城疫有Ⅰ系、Ⅱ系、Ⅲ系和Ⅳ系,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有H120、H52等,如何使这些新生事物的概念内涵让使用者明白,不至于使用时不知所措。因此,科普推广不仅是行动,必须有通俗易懂的科普教材,能把这些难记,但必须将应用的知识简化成普通养殖者能阅读明白的科普著作。世界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撰写的《时间简史》曾风靡全球,能把天体物理的知识写的让大众都明白,为何我国兽医界不能有一部适合我国养殖者的科普著作?而现实是,我国畜牧业的从业者甚至是管理层、决策者在接受新知识、技术系统运用更新方面,能跟上产业研发脚步的却极少。这就势必会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生产力的及时高效释放,制约畜牧业大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安全、高效、优质,可持续性发展跨越。当务之急,要落实党中央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若没有现代科学普及工作的及时、系统的跟进和传播模式的变革,并在制度、机制上激活各领域科学工作者做科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争分夺秒用各种有效形式投身于科普工作之中,以达到加速、准确地将科技能量转化成“核聚变”释放的效能。各级政府及专业主管职能部门、科学界、企业管理层都应该清醒认识到,当今的科学普及工作对于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我国畜牧业摆脱疫病“围追堵截”,扭转一切逆境走向“和谐”坦途,而迫切需要“添加”的科学“强壮剂”。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以编码线粒体功能性蛋白Chaperonin 60(CPN60)的核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对隐孢子虫分离株CPN60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用Clustal X1.81对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4.0程序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最大简约法(Parsimony,MP)构建基因树,同时用TREEPUZZLE程序Version4.1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ML),以确定不同隐孢子虫虫株之间的进化关系,并以18S rRNA和HSP70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作参照,评价CPN60是否更适合作为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和进化关系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基于CPN60构建的进化树将隐孢子虫分为两大类:C.baileyi和C.meleagridis处于一个分枝,C.hominis、C.suis、C.parvum牛基因型和C.parvum鼠基因型处于另一个分枝上。不同隐孢子虫之间的同源性介于96%~100%,能有效区分隐孢子虫不同基因型。因此,CPN60基因序列也可作为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系发育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7.
抗酸染色法对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主要是为探明抗酸染色法在隐孢子虫病诊断中的作用和特异性。为了证明改良抗酸染色对隐孢子虫卵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相似原虫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只有隐孢子虫卵囊和鞭虫卵染成红色,其他虫卵不着色。鞭虫卵外形和体积与隐孢子虫卵囊相差非常大,很容易区别。其他粪样材料呈现绿色,有些结构也可染成红色,从外形和大小上很容易与隐孢子虫卵囊相区别。  相似文献   
78.
猪源隐孢子虫对仔猪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我国猪源隐孢子虫的危害性,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研究了猪源隐孢子虫sucp株对5日龄仔猪的致病性。结果:感染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脱水,粪便中混有肠黏膜碎片,潜伏期为3~5d,排卵囊持续期33-43d,虫体寄生于盲肠、结肠和直肠,并且盲肠和结肠杯状细胞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肠和直肠黏膜微绒毛萎缩、倒伏和脱落。结果表明sucp株对新生仔猪有一定致病性。  相似文献   
79.
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球清(Toltrazuril)对猪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用15 mg/kg.bw和7.5mg/kg.bw2个剂量的百球清口服治疗感染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的7日龄仔猪,用粪便性状及腹泻持续时间、OPG值及排卵囊持续时间、增重率、死亡率及剖检病变等指标来判定百球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首次给药后第5—6天给药组(Ⅰ、Ⅱ组)仔猪粪便性状全部恢复正常,首次给药后第3—4天Ⅰ、Ⅱ组仔猪粪便卵囊转阴率达100%,仔猪精神、食欲等明显好转,除Ⅰ组死亡1头外,组其余仔猪全部存活。Ⅰ、Ⅱ和Ⅲ组仔猪2周内增重率分别为65.1%、61.9%和34.7%,Ⅰ、Ⅱ组仔猪增重率提高显著(P<0.01)。而感染不给药组(Ⅲ组)仔猪首次给药后1周仍有少量卵囊排出,死亡2头,存活仔猪明显消瘦。表明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河南省部分地区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对河南省5个地区8个兔场1 081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5种,总感染率为67.72%,其中球虫感染率最高,为64.11%;隐孢子虫、贾第虫、圆线虫和栓尾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42%、5.27%、8.97%和1.39%。表明河南省兔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兔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