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4篇
  35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7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呼伦贝尔草原四种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单贮、混贮处理,研究不同青贮处理对不同草地类型牧草长链脂肪酸的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样品所含长链脂肪酸的成分相同,都以亚麻酸和棕榈酸为主,亚油酸含量也比较高;四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间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所差异,混贮处理对各长链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最大.混贮处理后贝加尔针茅硬脂酸(P<0.01)、亚油酸(P<0.05)的含量明显升高,油酸明显下降(P<0.05);四种草地经不同处理后同一草地类型取样点之间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2.
内蒙古自治区与相关区域构成了一个复杂、开放的区域系统,其内部主要由自然区、行政区、主体功能区等组成;区域协调内容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与全国的协调、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西部的协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简称呼包鄂,下同)三市协调、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等国家的协调、内蒙古自治区与相关省市自治区的协调、自然区与行政区的协调、行政区与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城市与农牧区的协调等;存在着许多社会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与西部社会经济等方面差距过大、出口依存度太低与外贸逆差过大、与相关省市自治区自然资源及产业的互补性差、地方利益与流域全局利益矛盾尖锐、主体功能区跨界缺乏统一领导、呼包鄂三市产业同构化现象趋于明显、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应该采取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协调研究、编制区域协调规划、建立区域协调组织、利用调控手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区域协调内在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3.
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对长期连作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枸杞自身种植特点和道地产区土地资源限制,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宁夏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问题。前期研究表明,连作能够显著影响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但就连作对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作对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连作显著促进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丰度。但连作对真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细菌,导致细菌/真菌比例失衡,使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偏向于真菌型。对测序结果的分析发现,所测定样地中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及球囊菌门,其中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样地显著降低,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增加(P0.05)。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也证实连作显著抑制再植枸杞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P0.05)。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而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则是解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这些结果说明长期施用化肥可能是改变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枸杞-真菌互作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研究结果为理解枸杞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乡土野花组合是筛选以乡土野花为主体的,并通过混合播种建立群落的一种景观植被建植模式,是欧美国家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农业景观恢复与建设的技术措施。已有的研究发现乡土野花组合能够改善景观结构与生境质量,吸引传粉生物和自然天敌,从而起到增强农业景观的传粉及害虫控制功能,并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此同时,乡土野花组合也具有较好的文化功能。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对建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其物种筛选、配比、播种方式及布局是设计中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欧美国家乡土野花组合设计模式与生态监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乡土野花组合物种筛选的3原则:乡土性、功能多样性与包含特定关键物种;并对其生长周期、物种数、播量、播种面积与空间布局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以促进乡土野花组合的本土化、区域化发展。欧美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及农户补贴的有关政策,其中美国主要以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政策为主,注重限制植物材料本土化;欧洲国家通过多项立法及农业环境管护政策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生态补贴,以促进农户充分参与乡土野花组合栽植过程。在我国,尚缺乏成熟的乡土野花组合应用案例。中国的乡土野花组合需充分发掘种质资源并进行生态、栽培与景观特性评估,以实现本土化的乡土野花组合。本文最后提出,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与推广,政府、产业、科研机构与农民共同参与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过程,并提出市场化的生态补贴政策,以推动乡土野花组合在我国农业景观的应用,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5.
在水稻生产机械的产业化中,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乃是众多法律问题中的基础性问题,而所进行的与水稻生产机械相关的专利权检索则为黑龙江省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使最终的战略制定更为科学。在对相应检索范围进行框定,检索数据进行筛选、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并从如何提高黑龙江省专利申请水平、加强各方主体的职能与合作、保护农民权益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6.
运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对2007年国家中晚熟西北组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L0031-17、青薯6号高产但不稳产,陇薯3号为高产稳产型,品种960102、中9931-48稳产但不高产,8025-1不稳产又不高产.AMMI模型具体、直观、有效的综合评价,为马铃薯品种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7.
纳添仓 《中国蔬菜》2018,1(4):71-72
青薯11号是以同薯23号为母本,以青薯1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育成的鲜食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出苗至收获107 d(天)左右;薯块椭圆形,粉红皮,薯肉黄色带红晕,芽眼浅;块茎淀粉含量17.96%,粗蛋白3.17%,VC240.3 mg·kg~(-1),还原糖0.279%。抗晚疫病。一般肥力条件下每667 m~2产量2 200~2 500 kg,高肥力条件下产量2 500~3 000kg。适宜在青海省各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8.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production in stock breeding system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selection criteria that increase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genetic parameters for the probability of conception on first service (PROB) in Murrah heifer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traits of economic interest [age at first calving (AFC), service period, calving interval and milk yield at 270 days], with the purpose of evaluating their use as selection criteria. Reproductive information and first lactation records of 1200 Murrah heifers were used to perform two‐trait analyses between PROB and the other characteristics. Bayesian inferenc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variance components, considering PROB as threshold and the other as linear factor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trait has heritability of 0.15,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genetic gain by using it for sel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genetic correlation estimates, the only high‐magnitude association was with AFC (?0.899), which is the current criterion indicating sexual precocity of females. In the light of the parameters estimated, the first‐service pregnancy rate is an alternative for indication of sexual precocity, although presenting a smaller genetic gain than the current standard AFC. Nevertheless, additional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regarding this trait to assess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its use in dairy buffalo produ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79.
The role of behavior, especially vertical migration, is recognized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realistic models of larval fish dispersion. Unfortunately,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behaviors lags well behind our ability to 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flow-field models. Previous field studies of vertical behavior of larval Pacific cod ( Gadus macrocephalus ) were limited to small, preflexion stages (≤11 mm SL) in a narrow range of thermal conditions. To develop 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larval behavior,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ontogeny, temperature, and light on vertical responses of larval Pacific cod in experimental columns. While eggs were strictly demersal, yolk-sac larvae displayed a strong surface orientation as early as 1 day post hatch (∼ 5 mm SL). Consistent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small preflexion larvae (<10 mm SL) showed no response to varying light levels. However, there was a direct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larval behavior: Pacific cod larvae exhibited a stronger surface orientation at 4°C than at 8°C. The behavior of larger, postflexion larvae (>15 mm SL) in experimental columns was consistent with a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and independent of water temperature: fish were mo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olumn, and median positions were consistently deeper at higher light levels. These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are combined with observations from discrete-depth (MOCNESS) sampling in the Gulf of Alaska to characteriz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arval Pacific cod and contrast ontogenetic patterns with walleye pollock ( Theragra chalcogramma ). The vertical movements of larval Pacific cod described here will be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persal projections from Gulf of Alaska spawning grounds.  相似文献   
80.
本试验皆在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大豆卵磷脂(SL)冷冻保存东佛里生奶绵羊精液的效果。我们在Tris基础稀释液中,添加18%蛋黄为对照组,添加0.5%、1%、1.5%、2%、2.5%SL设为试验组,检测冷冻精液解冻后的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结果显示,添加0.5%、2.5% SL冷冻稀释液稀释的精液,解冻后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与其他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18%蛋黄和1%~2% SL冷冻稀释液稀释的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8%蛋黄和1.0%~1.5% SL冷冻稀释液稀释后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后母羊的妊娠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大豆卵磷脂可以作为冷冻保护剂用于东佛里生奶绵羊精液的冷冻保存,其最佳添加浓度为1~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