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2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257篇
  498篇
综合类   2212篇
农作物   325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956篇
园艺   438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明太湖地区优良食味高产软米粳稻品种特征.[方法]收集适合太湖地区种植的软米粳稻品种,根据软米粳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和食味品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了不同熟期不同产量与食味品质类型的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高产类型软米粳稻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中产类型.与味中类型相比,味优类型软米粳稻穗数、每穗粒...  相似文献   
92.
黑胚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籽粒病害,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是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分析小麦抗黑胚病遗传规律并检测抗性位点,本研究以抗黑胚病小麦品系山农4143与感病品系宛原白1号的F7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3个试验点种植,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  相似文献   
93.
不同红蓝LED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冰菜为研究对象,以红蓝光为人工光源,在植物工厂及水培条件下,采用可循环营养液(EC2.8 dS/m,pH6.5),待冰菜幼苗长至4片叶后移植到水培立体培养系统中,设置红光与蓝光比例为(3:1),光强统一设定为300μmol/(m2·s),补...  相似文献   
94.
沧玉76是河北沧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采用C1058×CB128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多点高产示范平均产量均在10000 kg/hm2以上。2017年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试验中,产量为11831.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10.33%。从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沧玉76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受雌蕊直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综合为花器各性状长度、雌蕊直径和花器各性状宽度;以花冠直径为指示性状,将20份白菜型冬油菜花冠划分为3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3;千粒重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小花,mf6在大花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了151.63%,而apetala和myb分别下调了83.80%和72.70%。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花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在育种中可通过增加花冠直径来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油菜产油量,培育高含油量白菜型冬油菜品种。mf6、apetala和myb基因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6.
对小麦属Xa21-类似蛋白激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及与同源序列比较研究.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位点附近有一个编码LRR-类受体蛋白激酶的基因位点(暂标记为TaXa),编码蛋白与水稻(O ryza sativa)抗病蛋白Xa 21类似.通过反转录PCR途径,从普通小麦和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的TaXa同源位点分离了3个cDNA克隆,ZS 860(GenBank查询号:EF 394367),ZS 2000(GenBank查询号:EF 394368)和ZS 2001(GenBank查询号:EF 394369).TaXa位点的祖先基因可能编码1 0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一个完整的TaXa蛋白包括N-端保守区、LRR结构域、一个跨膜区和位于C—端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功能域.在基因进化过程中,由于碱基代换、缺失和插入导致了开放读码框的改变,使该位点基因的编码多肽缩短.本研究对小麦属TaXa同源位点编码氨基酸序列和1个大麦(Hordeum vulgare)中的同源蛋白进行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97.
随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明确了农业的弱势地位和基础地位,强调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而"院县"共建这个曾经为黑龙江农业振兴取得骄人成绩的载体,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必须走科技化,大推广之路,实现品牌化建设,以便为黑龙江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的振兴而发力.  相似文献   
98.
在水温22~26℃条件下,研究了在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后再投喂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置饥饿14、21、28、35、42 d组和正常投喂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恢复正常投饵,在投喂后以7 d为一个生长阶段,比较各处理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白斑狗鱼的总体重损失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各饥饿阶段体重损失率呈下降的趋势;各饥饿处理组恢复投喂后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在恢复投喂后的第35天,S14组(饥饿14 d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饥饿处理组恢复投喂后的摄食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性升高(P<0.05);饵料系数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在第14天时,S42组(饥饿42 d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饥饿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一饥饿处理组,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呈显著性下降的趋势(P<0.05),饵料系数呈升高的趋势,其中S14组在第35天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摄食率升高和饵料系数下降是饥饿再投喂白斑狗鱼增重率显著上升的原因,且这种生长倾向随着恢复投喂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99.
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实验生物,介绍了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模型5个关键基本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分析了方法的利弊及注意事项,为贝类DEB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壳长与软体部湿重回归法计算虾夷扇贝的形状系数δm;采用静水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呼吸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TA参数;采用饥饿法测定、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3个参数。室内饥饿实验持续60 d,直至呼吸耗氧率及软体部干重基本保持恒定。结果显示,壳长(SL)与软体部湿重(WW)的回归关系式为WW=0.0118SL3.4511(R2=0.9365),根据公式V=(δm L)3,对软体部湿重的立方根和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32);获得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K)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阿伦纽斯温度TA,平均为(4160±767)K。饥饿实验结束时,软体部干重和呼吸耗氧率分别降低了56%和81%。虾夷扇贝的耗氧率稳定在0.17 mg/(ind·h),经计算获得[]=25.9 J/(cm~3·d);饥饿持续30天之后,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基本维持在(0.25±0.01)g,经计算获得[EG]=3160 J/cm~3,[EM]=2030 J/cm~3。动态DEB理论是基于能量代谢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建立的,体现了生物能量代谢的普遍性规律,能够反映摄食获取能量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能量分配情况。但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比较复杂。基本参数的准确获取将影响其他参数以及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虾夷扇贝DEB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光照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水植物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沉水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受到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水下光照强度、水温和矿质元素等是重要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光照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沉水植物对弱光在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机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沉水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及受损生物群落的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